在《絕越書》中,曾用一段文字描述了吳王闔閭的墓葬,在惜字如金的書簡上,作者也愿意用華麗的筆墨來描寫闔閭墓的豪華。
「闔閭之葬,穿土為山,積壤為丘,發五都之士十萬人,共治千里,使象運土,鑿池四周,廣六十里,水深一丈,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六尺,黃金珍玉為鳧雁……」
更為傳奇的是,在闔閭的墓葬中,除了數不清的珠寶玉器,一同入葬的還有3000枚魚腸劍。
那麼,這座水中古墓,雖然傳說藏著3000把寶劍,但千年來從未被盜過,究竟是為何?當專家抽干水后,才發現其中玄機。
吳王闔閭也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公元前515年,闔閭讓專諸刺死吳王僚,之后自立為吳王,在即位以后,這位胸懷抱負的君主先后任用了伍子胥、孫武等名臣,為吳國的擴張事業做準備。
他在位期間,曾多次出兵伐楚,讓楚國差點從中國歷史上提前消失,隨后闔閭趁著越國國喪時期對越國展開進攻,被勾踐用計打敗,在撤退時,由于舊傷復發,吳王闔閭便死在了路上。
一代霸主就此死去,吳王再厲害也爭不過命數,在生命的最后關頭,他只得不甘地閉上雙眼,任憑后人安排他的身后事。
劇照
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夫差為闔閭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將無數精美的器皿絲綢用作闔閭的陪葬,在闔閭的尸體下葬三天后,一只白虎突然出現在闔閭下葬的山頭,人們遂將安葬闔閭的地方稱作虎丘,虎丘山因此得名。
在專諸刺王僚的故事中,專諸將一枚小劍藏于魚腹,帶入殿中成功刺死了吳王僚,那枚小劍正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魚腸劍,可以說如果沒有專諸的刺殺,也就不會有吳王闔閭的成功登位,對這位春秋霸主來說,魚腸劍具有非凡的意義。
可能夫差是希望自己的父親即使到了地下也可以繼續做霸主的,于是他將三千枚魚腸劍一起封在了深深的洞穴之中。
這段故事便被記述在了《絕越書》中,《絕越書》是描寫春秋末年吳越爭霸的雜史,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地方史鼻祖,它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因此這段故事也被后世的許多史書引用,包括司馬遷的《史記》。
春去秋來,吳國已經化作了一抔塵土,但是這段故事卻這樣流傳了下來,吳國的寶劍天下聞名,更是有千年不朽的傳說,
如果書中的傳說是真的,那就意味著三千把兵器都埋在了虎丘,在后世君王的眼中,吳王闔閭的墳墓便成為了一個十分誘人的兵器庫,引人入勝。
千百年來,無數人表現出了對三千寶劍的無限興趣,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掉吳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打開吳王的墳墓,獲得這三千把稀世寶劍。
但是他卻撲了個空,勾踐的人并沒有找到闔閭墓的具體位置,古時候君王的陵墓為了防止被盜,都會以山為墓,不會出現具體的墳堆,在修建闔閭墓的時候,夫差便考慮到了這一點,為了保密他甚至殺掉了所有修建陵墓的工匠。
一邊是探而不得的古墓,一邊是觸手可得的故事,勾踐的失敗并沒有擊退後來的好奇者,第二個對闔閭墓產生濃厚興趣的人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東巡的時候路過虎丘,希望能得到三千寶劍,他動用民工掘地三尺,但是當時的古劍已經被水淹沒,秦始皇也沒有辦法,從此這個地方便被稱作「劍池。」
時間又過去了幾百年,三國時期的霸主孫權也曾對三千寶劍勢在必得,只是依舊空手而歸,關于孫權發掘闔閭墓的事情,史書上只留下了一句話,也可以說明孫權此去的無功而返。
就這樣,在劍池的阻擋下,許多想要發掘闔閭墓的人都鎩羽而歸,但是人們對此地的興趣卻并沒有減少,虎丘以它獨有的人文風情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前來游覽,在此地留下了大量的名篇。
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說:「王謝風流遠,闔閭丘墓荒。劍池石壁仄,長洲芰荷香。」抒發對當地吳越風情的印象,劉長青官場失意的時候來到此地,留下了《題虎丘寺》,道盡了人間陰晴圓缺的風景。
在千年的沉淀之中,虎丘埋藏了無數人的筆墨,變成了文人們詠嘆古今的勝地,后世的人們對虎丘的三千寶劍已經變得興致缺缺,但是依舊被虎丘的沉積了千年的文化底蘊吸引,想要前來一探究竟。
縱觀二千余年,史學界公認的第一個發現闔閭墓的人是唐伯虎,此時已經中國歷史的進程已經推向了明代,千年的時光過去,前去虎丘游玩的唐寅意外地發現這個數代君王找人掏都掏不干凈的劍池竟然干涸了。
他們順著干涸后的劍池前進,最終看到了一個石頭洞穴,還看到了一個略帶紅色的頭顱骨,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便是闔閭的尸身,認為將先王的尸身暴露于光天化日是對先人的不敬,于是便命工匠將石穴封住。
就這樣,劍池的秘密還沒有解開就戛然而止了,但是唐伯虎發現了藏在劍池之下的洞穴,他認為闔閭墓就在此處,于是在后世的人們便將他推上了這第一把交椅。
千年的時光過去,曾經巍峨的宮殿化作了風中的塵土,王侯將相的宏圖霸業也化作了一陣煙云,但是虎丘的劍池前依舊不缺少來來往往攢動的游人,而在唐寅去世的四百多年后,人們將再一次展開對劍池的探秘……
1955年,虎丘塔已經經歷了太久的歲月,時光在它的身上留下了許多斑駁的印記,它曾經光潔如新的身體已將充滿的裂縫,其中最大的一條裂縫竟縱貫全塔,中間最大的裂口達到了一米以上,每當風吹草動,便有磚石掉下,發出令人心驚的碎裂聲。
當時正逢解放,國家經濟還在恢復的階段,新中國是一窮二白的新中國,當時擺在國家面前的最大難題就是填報人民的肚子,對文物的關注顯然就做不到那麼上心,畢竟除了吸引游客,文物不能給一個國家帶來直觀的收入。
好在當時的相關負責人高瞻遠矚,硬著頭皮還是上報了虎丘塔的情況,最終得到了三千五百元人民幣專款,用于蘇州搶修,
正是在這一次搶修中,挽救了虎丘塔的生命,也進一步揭開了虎丘劍池神秘的面紗。
趁著修塔之便,工作人員利用小電泵抽干了劍池的水,但是在抽干池水以后,人們失望地發現劍尖指向的北端根本沒有洞穴,連縫都沒有一條。
俗話說眼見為實,但是人們怎麼也不愿意相信眼前的景象,因為古籍中記載了明明確確,在經過了數度考證過后,人們也基本確定闔閭的墓地就在虎丘山。
于是人們猜測,可能是在幾百年的歲月中,沖刷下來的污泥一層又一層,將劍池的池底抬高了不少,洞穴便被埋住了,于是當地政府雇來了二十多個民工清除池底的淤泥,好在結果并沒有讓人失望,劍尖北端的三角形墓穴逐漸顯現了出來。
兩位專家進入了這個神秘的洞穴,只是沒往前走多久,便被三塊構成「品」字形的巨石堵住了去路,在兩塊巨石上下都有一枚巨大的塔釘將入口扣住,千年的時光讓兩枚塔釘銹跡斑斑,也是人工有意堆砌這些巨石的有力證明。
東周時期的大量墓穴證明,在貴族中盛行這一種葬式,即在地面打一個通往地下的洞穴,再在地下橫著打一個通道,隨后在通道的末端營造存放棺槨和陪葬品的墓室,而虎丘劍池恰好吻合了這個制式,闔閭又是生活在東周時期的人,在理論上也可以間接證明人們推測的合理性。
巨石的背后是空間而不是山體,專家們經過一番分析,認為此地確實是闔閭墓的入口。
當年在修建陵墓的時候,工匠們將墓門堵住,防止后人進入,而在得天獨厚的地形優勢下,劍池深不見底的潭水為吳王的地下宮殿打了最好的掩護,并成為了嚴密隔絕空氣的裝置。
按捺不住好奇心的蘇州當局想趁此機會將石封打開,直接對闔閭墓進行一次考古發掘,當即寫成報告向國務院請示。
周總理卻問:「有沒有人能確保出土文物絕對不壞,并完善保存下來?」
沒有人能給出這個保證,于是總理說:「既然無人保證,這個墓反正就在國內,就讓王子孫后代去解決吧。」
周總理的高瞻遠矚最終保全了闔閭墓的完整,站在民族利益的角度,蘇州最終下達了「劍池回水,不做發掘。」
2008年6月3日,距離上次發掘劍池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中國也迎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虎丘風景管理處為了維修「別有洞天」的景點,又來到了虎丘劍池。
不同的是,這次的工作人員帶來的是大型電動水泵,僅僅用了半天的時間,就將劍池的水抽得干干凈凈,空蕩的劍池引發了人們空前的探秘熱潮。
這次劍池的清淤工作是徹底的,他們挖到了劍池的底部,人們從原來的劍池邊緣往下望,映入眼簾的只有深不見底的幽暗,令人感到害怕,人們放下一段超長的竹梯,插到池底后,竹梯的頭部勉勉強強伸出了邊緣,可見劍池的深度。
根據這次測量的深度,人們才意識到1955年的清淤實際只清除了上面的一半,因而顯露的洞口才顯得非常窄小,要是當年貿然發掘,會造成許多不可估量的損失。
清除了所有淤泥后,暴露在人們眼前的有六塊封石,最底下的一塊用上了虎丘本山的巖石,其余五塊都是從外地運來進行加工的青石,石頭與石頭之間彼此疊放,與當年觀察到了「品」
字形有所出入。千百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造好了墳墓過后,夫差將千余名工匠全部殺死,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地下的石面,被后世稱作千人石。
而從墓穴的封石和構造看來,墓穴在修筑的時候便沒有合理的構建工匠們逃生的通道,對于當時的統治者來說,封殺幾個工匠也不是什麼大事,而如今人們親眼看到傳說在眼前見證,心中的震撼一點不少。
劍池是通往陵寢的唯一通道,根據推測,闔閭墓的位置大概在虎丘塔東側的廣場下,那里和劍池底部又相距的20公里,人們本來以為幾十年過去,闔閭墓能夠重見天日,不過這次的結果卻再次讓眾人失望。
影響闔閭墓發掘的正是地面上的虎丘塔,虎丘塔作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如果闔閭墓的位置屬實,貿然開掘闔閭墓將會給虎丘塔造成難以預測的威脅 。
并且由于劍池的水勢復雜,當年的工匠在修建的時候還留下了一條暗道,讓劍池常年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位,如果發掘闔閭墓,也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況且,至今都沒有人敢保證發掘出的文物都能得到合理的保護,于是發掘計劃匆匆作罷,有關單位還是作出了和幾十年前一樣的選擇,將闔閭墓的傳奇留給后世。
闔閭墓和三千魚腸劍依舊埋在深不見底的地宮,魚腸劍的神秘面紗還是沒有被今天的人們成功揭開,但是考古界并非沒有出土過東周時期的青銅劍,1976年,在河南輝縣便出土了幾把青銅古劍。
經過考證,這幾把古劍雖然不是魚腸劍,但是它們是吳王夫差的寶劍,經過了千年的時光,寶劍上依舊泛著淡淡地青色光澤,在不施加外力的情況下,僅僅憑借劍自身的重量就能割斷12張A4紙,它們象征著吳越時期高端的鑄劍工藝。
從這些寶劍之中,人們也不難想象闔閭墓中的寶劍應該是怎樣一種制式,夫差劍的出土多多少少滿足了一部分人的好奇心,于是對求而不得的虎丘陵墓也少了許多遺憾。
吳王闔閭曾經被勾踐打敗,他的兒子夫差含恨在心,最終一舉打到了越國的都城,俘虜了越王勾踐和他的家人,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可是夫差身為君王卻不明白斬草除根的道理,給了勾踐東山再起的機會,最終勾踐滅掉吳國,夫差自盡,勾踐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
成為霸主的勾踐命令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八把寶劍,以示自己的地位,這便是赫赫有名的「越王八劍」。
時光流逝,越王八劍同虎丘吳墓一樣都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傳說。
1965年,湖北省荊州市曾出土了一把長達半米的越王勾踐劍,此劍精美無比,一經出世,立馬獲得了「天下第一劍」的美譽。
舉起沉重的青銅劍,它散發出冷酷而凜冽的光輝,在刀光劍影之中,人們仿佛可以看到千年之前的王圖霸業和不朽傳奇,大抵這就是古老的冷兵器給予現世的意義。
景物依舊,青山依稀,2020年11月,虎丘正山門的兩排銀杏灑下了遍地的金黃,吸引了無數的游客前來,美如仙境的虎丘成為了蘇州城一道靚麗的風景,驅散了人們年前封城閉關的郁悶。
2021年,為了保持景區的美觀,在春節前夕,虎丘景區安排專業人員對劍池壁進行了一番清掃,許多年不曾動過的劍池壁上爬滿了雜草和青苔,「蜘蛛人」
們在墻壁上自習清理,引起隔壁石橋上的游客一陣驚呼。闔閭墓依舊是一個傳說,虎丘景卻是眼前存在的事物,活在現世的人們終于也不苦苦糾結地宮的神秘和寶藏的豐饒,而是把目光停在留存的風景上,春去秋來,春秋已經成為了史書一夢,而2022年的虎丘春景依舊妙不可言。
瀟湘晨報;2020年12月13日;《美麗江蘇·每日一景丨金秋虎丘:宛如一場美的幻鏡》 名城新聞網;2021年02月08日;《虎丘劍池崖壁做「美容」迎新春 [蘇州]》 讀秀網;2016年;《吳王闔閭墓之謎》 讀秀網;《虎丘吳王闔閭墓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