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胤祕:康熙62歲生他,雍正疼他13年,乾隆登基后,逼小叔低頭
2023/10/23

楔子:

康熙年間,意大利傳教士 馬國賢(Matteo Ripa)在他的《京庭十三年》里記載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說康熙六十年夏天, 西藏活佛要來避暑山莊覲見康熙帝,馬國賢聽聞后,想趁這個機會把中國的活佛畫下來。為了避免沖撞了活佛,康熙帝身邊的太監把馬國賢安排在一個房間里,讓他通過窗戶上的小孔看一眼即將路過那里的活佛。

據馬國賢描述,他在房間里朝西望去,看到一位圣潔的女神,穿著一件深紅色的斗篷,頭上戴著光彩灼目的珠翠。女神的右手牽著一位大約5歲的男孩,男孩對女神非常恭敬。

馬國賢大驚,他以為,那個男孩就是活佛,而那個女子肯定會什麼詭術,讓活佛聽命于他。

這時,太監進來,告訴他看錯了,應該往東邊看。

馬國賢這才看到真正的活佛。

那此前被馬國賢看到的女子和孩子到底是誰呢?后人推測,那位被馬國賢誤認為是活佛的男孩,應該是康熙帝的幼子胤祕。而他身邊的那位漂亮的女子,應該是胤祕的生母、康熙帝的嬪妃陳氏。

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康熙帝的幼子胤祕。希望通過他的故事,讓大家了解一段不一樣的清史。

一、陳氏妙齡入宮闈,康熙花甲得幼子

康熙帝玄燁8歲登基,在位61年,他是個多子多孫的帝王。康熙一生有35個兒子,除去夭折的,被序齒的兒子有24個。本文的主角胤祕是康熙帝的第二十四子,是為幼子。

根據《清史稿·卷二百二十》記載:

穆嬪陳氏生諴恪親王允祕……允祕,圣祖第二十四子。

胤祕的生母

陳氏是康熙帝的庶妃,陳氏的父親名叫陳岐山,是蘇州人。

陳氏約在15歲左右入宮,算得上是康子帝最后一批嬪妃。因為陳氏入宮較晚,因此位份并不高。即使她生下胤祕后,也沒有被封為貴人。

康熙年間,大部分嬪妃生子后都會被晉升為嬪,而后再升為妃。但也有例外,例如八阿哥胤禩的生母 衛氏因為出身辛者庫,生下胤禩19年后才被封為妃。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 章佳氏因為是包衣宮女出身,生前都未被封妃。由此可見,胤祕的生母 陳氏的出身應該也不高。

有史料中稱,胤祕的生母并非姓陳,而姓白。其實,這是謬傳。因為陳氏在雍正登基后,曾被雍正帝封為皇考白貴人。「白」是封號,而非姓氏。根據《清史稿·后妃傳》記載:

乾隆初,同時尊封者:穆嬪,陳氏。自貴人卒后追尊封。

子一,允祕。

意思是說,乾隆登基的時候,陳氏被乾隆追封為穆嬪。

陳氏為康熙帝生下皇子,歷經三朝才「混」到嬪位,可見,她大機率是包衣或宮女出身。

胤祕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六日,當時康熙帝已經62歲。在年過花甲之后還能再生皇子,可謂「老當益壯」。

由于過于年幼,胤祕在康熙朝的記載較少。

根據《清圣祖實錄》記載,康熙六十年四月,康熙帝帶著眾位皇子和嬪妃到熱河避暑山莊,然后又從避暑山莊出發,巡幸塞外。《清圣祖實錄》云:

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胤祉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禛、皇七子多羅淳郡王胤祐、皇八子多羅貝勒胤禩、皇九子固山貝子胤禟、皇十子多羅敦郡王胤䄉、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二十子胤祎、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隨駕。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當時跟隨康熙帝出行的有11位皇,包括剛滿10歲的二十一阿哥 胤禧和二十二阿哥 胤祜。而年齡最小的 胤祕則不在隊伍中,所以,他最大可能被留在避暑山莊。因此本文開篇馬國賢在《京庭十三年》中提到的那個男孩,大機率是胤祕。

二、登大位兄弟有別,封親王幼弟獲寵

康熙晚年,幾位年長的皇子各有自己的勢力,逐漸釀成奪嫡的局面。太子胤礽在兄弟們的覬覦下逐漸失了方寸,最終康熙帝兩次廢黜胤礽,其他皇子也都蠢蠢欲動,兄弟之間相互攻訐,勢同水火。 胤祕因為年齡太小,沒有「資格」參與到奪嫡之爭中,這讓他在接下來成為了幸運兒。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四阿哥 胤禛獲得繼承權,登基稱帝,改元

雍正

筆者注:雍正登基后,諸位兄弟改「胤」為「允」。本文為了閱讀方便,仍使用原名。

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登基后,兄弟們的命運也就隨之發生變化。首先十三阿哥 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成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其次, 胤禩表面上被雍正帝封為廉親王,然而,他昔日的黨羽胤䄉、胤禟等人則被雍正帝各個擊破。最后,十四阿哥 胤禵則被雍正帝囚禁到遵化守皇陵。

其他沒有參與奪嫡的兄弟們,則各有封賞。因為當時 胤祕才6歲,他并沒有封爵位,但他的母親陳氏被雍正帝封為皇考白貴人(也有史料稱穆貴人)。

雍正年間,雍正帝曾任命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 朱軾為尚書房師傅,擔任皇子們的老師,教導 弘歷弘晝胤祕雖然是弘歷的叔叔,但他比弘歷小5歲,因此,雍正帝便胤祕和弘歷一起讀書。在雍正帝的弟弟中,除了胤祕外,還有 胤禧胤祜也一起在 尚書房讀書。

雍正帝當時對胤祕的教育非常重視,雍正曾對朱軾說:

「阿哥年幼,自是王自立教之如此。此時不向好處引導,阿哥長大,倚恃皇太后照看,性情自然驕慣了。」

意思是說,讓朱軾和上書房的老師們嚴格教育胤祕,不能讓他養成嬌慣的性格。

後來,胤祕調皮逃學,朱軾稟報給雍正帝,雍正帝說:

「阿哥朕之弟,日后成立,即朕輔佐。爾等將王自立傳來,重打四十板。」

雍正的意思是: 胤祕是我的弟弟,將來必將輔佐我。

你現在把他給我叫來,重打四十大板,好好教訓他一頓!

從這些記錄可以看出,雍正帝對胤祕不僅嚴厲,還很重視,甚至期許胤祕以后能輔佐自己。

不僅如此,雍正帝怕胤祕在宮中受委屈,經常會賞賜一些吃食和金銀給他,對胤祕頗為疼愛。

雍正五年,胤祕的生母 陳氏薨逝,雍正帝將她葬在妃園。根據《永憲錄》的記載:

起送先朝榮妃、白貴人金棺至妃衙門……冬十有二月乙酉,葬榮妃、白貴人。

意思是,胤祕的生母 白貴人和康熙的 榮妃的靈柩是一同葬入景陵妃園的。要知道, 榮妃乃是康熙帝的「四妃」之一,在康熙朝和雍正帝的生母 德妃烏雅(孝恭仁皇后)平起平坐,即使是在雍正朝,她的兒子 胤祉也是親王。雍正把白貴人和榮妃一起安葬,算是對胤祕比較禮遇了。

白貴人陳氏去世的時候,胤祕才11歲,還不到單獨開府的年齡,為了方便照顧胤祕,雍正帝讓康熙帝的 宣妃(宣太妃)撫養胤祕。宣妃住在咸福宮,沒有兒女,她必然會疼愛胤祕。所以說,雍正帝的這個安排,也算用心了。

雍正九年,胤祕滿15歲,雍正帝讓胤祕到太廟行禮。同年,雍正給胤祕賜婚,胤祕的未婚妻是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的娘家族孫女 烏雅氏

次年,雍正帝以郡王之禮為胤祕辦理婚禮,賞賜他白銀七百兩,配雕鞍的馬一匹。

雍正十一年,雍正帝下旨,正式封胤祕為和碩諴(xián)親王。在冊封胤祕的詔書上,雍正說道:

「朕幼弟允祕,秉心忠厚,賦性和平,素為皇考所鐘愛。數年以來,在宮中讀書,學識亦漸增長,朕心嘉悅,封為諴親王。」

這里提到胤祕「素為皇考所鐘愛」

,可見,康熙時期,以你雖然年幼,但也被康熙帝所喜歡。

需要強調的是,與胤祕同一天被封為親王的還有兩個人,分別是雍正的兒子 弘歷(封寶親王)、 弘晝(封和親王)。

由此可見,對于雍正帝來說,幼弟和兒子雖然身份不同,但享受的待遇其實相差無幾。這也能看出,胤祕一直受雍正帝的重點栽培。

三、乾隆朝皇叔背運,恪勤勉胤祕善終

縱然雍正帝一直寵愛幼弟胤祕,但是,雍正在位時間太短。胤祕在雍正朝接到的最后一份差事是在雍正十二年,當時京城城隍廟的碑文完工,為了彰顯朝廷對此事的重視,雍正帝特地派 胤祕以親王的身份前往致祭。

一年后的夏天,雍正帝胤禛駕崩于圓明園。當時,胤祕才19歲,正是為朝廷出力的年紀。

倘若雍正帝在位時間能久一些,或許胤祕接下來會大展宏圖。可惜,接下來坐在皇位上的人是乾隆帝弘歷。

乾隆帝和他的小叔胤祕是「同學」,二人算比較熟稔的了。 所以,胤祕本以為乾隆帝對他應該比較不錯,可是,他沒想到,乾隆帝會給他來個下馬威。

根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剛登基不久,就派了兩位翰林院的官員做胤祕的老師。讓老師「 用心教導,從嚴勸誡」。從「勸誡」二字可以看出,乾隆帝對小叔的品行似乎非常不滿。

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元年二月,胤祕又被乾隆帝罰俸一年。

史書中沒有具體說明胤祕被罰俸的原因。 但從上述兩件事可以看出,乾隆帝對胤祕非常不友善。

不過,當時乾隆帝追封先帝嬪妃時,順便把胤祕已經去世八年的生母 陳氏升為 穆嬪(皇祖穆嬪)。不過,當時乾隆帝一共追封了多位康熙、雍正時期的嬪妃,這個舉動并不算給胤祕的單獨加恩。

乾隆對胤祕的連番敲打,讓胤祕本來光明的前途蒙上了陰影。 胤祕知道,此時已經不再是皇兄胤禛的時代了。他的大侄子弘歷,貌似一直在挑他的錯處。于是,接下來的胤祕,處處小心謹慎,生怕行差踏錯。

乾隆二年二月,乾隆帝派胤祕去祭拜孔子。八月,他又去京郊祭祀。胤祕都沒有再出現什麼「紕漏」。

可是,到了乾隆八年,胤祕再一次倒霉。在一次宮宴中,胤祕被乾隆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嚴厲訓誡。

理由竟然是「 皇帝食肉未畢即放筷默坐」。意思是乾隆帝還沒吃完肉,胤祕就已經把筷子放下來了。

乾隆說胤祕「嚴重失禮」,認為胤祕沒有學好禮數,打算再請翰林院老師給胤祕上課。此時的胤祕,已經27歲。 如果乾隆帝真的讓老師來教他規矩,那胤祕的「老臉」估計就不能要了。

關鍵時刻,乾隆的十二叔 胤裪幫胤祕求情,乾隆帝這才放過小叔。

這件事過后,胤祕在乾隆朝如履薄冰,本來是叔叔,則有點「裝孫子」的感激。此后的幾年,他對乾隆帝頗為恭順,乾隆看他也慢慢開始順眼起來。

乾隆十七年,胤祕被委以重任,擔任正白旗滿洲都統。此后,他又管理御書處。

乾隆三十一年,雍正帝的叔叔們所剩無幾,胤祕執掌宗人府,擔任玉牒館總裁。乾隆每次召見胤祕,問他宗室事務,他都能對答如流,可謂盡忠職守。

這麼多年下來,乾隆帝也發現,他這個小叔學乖了。于是對待胤祕漸漸溫和起來。

胤祕在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在他人生的最后七年時間,他除了在玉牒館外,基本上很少過問其他事務。當時,乾隆帝的親弟弟、和親王 弘晝頗為「荒唐」,整日聽戲宴飲。胤祕和弘晝不僅僅是叔侄關系,還是老同學。弘晝多次邀請胤祕來和親王府聽戲或赴宴,基本上都被胤祕所拒絕。

或許胤祕知道,弘晝需要的是「荒唐」,但他自己需要的則是「恭謹」。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日,57歲的胤祕病逝于府中。乾隆賜胤祕謚號為 「恪」,因此后世多稱胤祕為和碩恪諴親王。

「恪」即「謹慎、恭敬」的意思。可見,胤祕在他人生的后半段,通過自己的勤勉和謹慎,改變了乾隆帝對他的認知。

四、筆者有話說

在筆者看來,胤祕作為康熙帝的幼子,他在雍正朝頗受重視,可到了乾隆朝卻是另一種機遇,這是值得思考的。

筆者認為,乾隆帝之所以會如此打壓胤祕,一方面是胤祕在乾隆初期可能真的存在一些問題,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乾隆帝一直想在宗室之中立威,胤祕雖然是乾隆帝的叔叔,但他比乾隆帝年幼,屬于「軟柿子」,乾隆帝才挑他先「捏」。好在胤祕洞悉乾隆帝的心思,他及時調整姿態,后半生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沒再讓侄子挑出毛病,因此得以善終。

曾國藩曾有「士有三不斗」之說,即:

不與君子斗名,不與小人斗利,不與天地斗巧。

其實,在封建社會,還要加上一個「不斗」,那就是不與心胸不敞亮的帝王斗法。 胤祕知道乾隆帝的用意,懂得向乾隆低頭,他終究還是聰明人。

筆者寫胤祕,并非弘揚他這種審時度勢的態度。 我認為,每個人都會面臨順境和逆境,有些時候通過個人的努力能改變,有些時候則被大環境所限制。但我們要調整好自己,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胤祕的一生,就是此例。

本文參考:《清史稿》《清實錄》《清朝野史大觀》《永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