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記》中記載,公元前118年封狼居胥的名將霍去病在皇家狩獵時,當眾射殺了飛將軍李廣之子一代名將李敢。
其實在公權前119到公元前117年這三年中對西漢朝廷打擊是非常大的,因為這三年中西漢連續損失了三員大將,公元前119年飛將軍李廣自刎去世、公元前118年李敢被霍去病射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英年早逝,在射殺李敢一年后,霍去病也隨之英年早逝,這也算是他射殺李敢付出的代價吧。
下面就來說說霍去病為何要射殺大將李敢,并且事后他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漢武帝對這件事又是如何看待的。
霍去病射殺李敢還得從李廣之死說起,李廣是漢朝著名的戍邊名將,外號為飛將軍,他的家族出身于將門世家,他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后代,由于是將門世家出身,因此他自幼就學習騎射技藝,李廣來去如風的騎射技能也讓他在后世得到了飛將軍的外號。
早在漢文帝時期,匈奴大舉入侵蕭關,將門世家出身的李廣就從軍抗擊匈奴,由于他精于騎射,他在戰場上射殺了很多匈奴人,于是就憑戰功被封為中郎將,并且得到了漢文帝的賞識。
漢文帝曾帶李廣去狩獵,李廣當著漢文帝的面很輕松地格殺了一名猛獸,漢文帝看后感慨的說道: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這意思就是說李廣生不逢時,沒有生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如果他在劉邦時期定能幫助大漢開國,以他的武力封萬戶侯不在話下。
不過後來李廣的一生確實應了漢文帝的話生不逢時,雖然李廣勇力非凡,武藝高強,但很可惜他與名將衛青和霍去病生在同一個時代,他的光彩都被衛霍給掩蓋下去,以致他後來一生沒有封侯,后世都有「李廣難封」之語。
別看李廣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在歷史上名氣還很大,勇武非凡,但他一生都沒有封侯,不過造成「李廣難封」的原因不在于皇帝身上,而在于李廣本人,主要還在于李廣在對陣匈奴時發揮極不穩定,不是超神就是超鬼。
通過對比李廣與同時期的名將程不識就能看出來,李廣和程不識在漢武帝時期都是抵御匈奴的戍邊名將,李廣外號是飛將軍,程不識外號則更厲害了,號稱不敗將軍。
程不識治軍極為嚴格,軍紀森明,層級分工明確,程不識的軍隊永遠都是保持整裝待發隨時待命上戰場的狀態,程不識每次作戰必有斥候探路,左右側都會有掩護,他的戰術非常嚴謹。
由于程不識作戰嚴謹,因此他對戰匈奴從無敗績,人送外號不敗將軍,但也正是由于他戰術嚴謹性格謹慎,所以他對戰匈奴也從未取得過太過輝煌的戰績,他屬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將軍。
而李廣則不同,相比程不識治軍以軍紀森嚴著稱,李廣治軍則不重視軍紀,李廣對待手下軍士極為寬容,他能體恤士卒,是以恩義結交士卒,讓他們能心甘情愿為自己效死命。
在臨陣戰斗時,李廣也是允許部屬自由發揮戰術,想怎麼打怎麼打,包括李廣本人的戰術特點也是不拘一格,善于臨場發揮,所以李廣對戰匈奴時就經常出現兩個極端的結果,要麼大勝要麼大敗。
李廣作戰的特點就是凝聚部隊人心,所以他的部隊戰斗力非常強,但是需要看運氣,如果給李廣指揮五千人作戰,李廣超常發揮的話能起到五萬人的效果,發揮失常的話可能全軍覆沒。可如果給程不識這種將軍指揮五千人,那就是五千人的效果,但是程不識不會輕易被敵人擊潰,相比之下李廣就是不夠穩重。
所以就以李廣的這種作戰風格,很難讓皇帝對他加以重用,要知道皇帝都是求穩,不是跟你拼運氣玩呢。
雖然漢武帝也十分欣賞李廣的勇武,但是他也被李廣這種作戰風格給整怕了,在漢武帝時期對陣匈奴,幾乎每戰必有李廣出征,可是李廣對戰匈奴不是大勝就是大敗,敗績很多,他本人甚至還被匈奴俘虜過,靠著裝死才逃了回來。所以漢武帝最初很欣賞李廣的勇武對他頗為器重,但是後來逐漸看出李廣的缺點,雖然讓他出征匈奴,不過對他卻不敢委以重用。
而隨著漢武帝的妻子皇后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的崛起,漢武帝發現了衛青是一員良將,于是開始大力提拔衛青,而三朝元老名將世家出身的李廣反而逐漸成了衛青的副手。
公元前119年時,漢武帝集結大軍準備徹底剿滅匈奴,以衛青為大將軍,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反被統率兩路大軍出征匈奴,正式發動了漠北之戰,這一戰他和衛青的計劃是能活捉匈奴首領伊稚斜單于。
當時李廣已經年過六旬,本來漢武帝是以他年邁為由不許他出戰的,可是李廣不死心啊,他當時已經年過六旬還沒有封侯,這是他最后一次博取封侯機會的戰斗了,所以他再三向漢武帝請求出戰,漢武帝看他是三朝元老的份上不得已勉強同意,任命他為前將軍,歸大將軍衛青調遣。
大軍出征前,漢武帝知道李廣發揮不穩定,擔心李廣會壞事,于是一再叮囑衛青不可重用李廣。
在出征之后,衛青很快就得到了伊稚斜單于的駐軍所在地,衛青制定了奇襲匈奴大本營的計劃,他讓中將軍公孫敖為前鋒正面直撲匈奴大本營,他自己則率領精兵在后面趁勢待發接應公孫敖,而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合兵一處,二人從右側迂回包抄伊稚斜單于,這一次務必要生擒伊稚斜單于。
結果衛青的這個安排讓李廣炸鍋了,李廣認為自己是前將軍,理應由自己率軍正面直撲匈奴大營,但是衛青于公于私都不能同意李廣的請求,在公方面有了漢武帝的囑咐,自然不會讓李廣承擔主攻任務,在私方面來說公孫敖曾對衛青有救命之恩,公孫敖此前因犯錯被削除了侯爵,因此衛青希望公孫敖能多立戰功換回侯爵,所以衛青堅決不同意李廣的要求。
因此李廣認為衛青瞧不起自己,他很生氣的就走了,都沒和衛青辭別,就獨自率領本部軍隊去與趙食其會合執行包抄命令。
衛青和公孫敖正面奇襲匈奴大營,打的匈奴措手不及,很快就潰敗了。衛青就和公孫敖拼命追殺伊稚斜單于,按照衛青的計劃,他和公孫敖正面擊潰匈奴,就可以追著匈奴打,只要李廣和趙食其從右側后方迂回包抄,四人各自統軍夾擊匈奴軍隊,必定能生擒伊稚斜單于。
可是果然在李廣這出問題了,李廣托大的沒有帶向導,結果他和趙食其的軍隊在草原上多次迷路,這也導致了他們倆沒有及時按照衛青的計劃趕到包抄的位置上,這也導致了右后方的包圍圈沒有成形,伊稚斜單于最終率領匈奴軍從右后方逃跑了。
這場大戰雖然衛青和公孫敖在正面擊潰了匈奴軍隊,但是漢朝軍隊屬于是慘勝,損失也比較慘重,如果能活捉伊稚斜單于就劃算了,可是由于李廣迷路,導致功敗垂成,這讓衛青十分沮喪。
更讓衛青頭疼的是他不知道該如何向漢武帝交代,難道讓他向漢武帝交代常年與匈奴作戰的老將李廣居然會在匈奴的地盤上迷路,這不搞笑一樣嘛。所以衛青在派人給李廣的軍隊送去軍需補給時,就要求李廣把迷路的具體情況告訴自己,屆時自己好想辦法如何向漢武帝交代。
衛青本來是好意,但是李廣卻認為衛青瞧不起自己,還針對自己,這回居然還想向漢武帝打小報告,所以他拒絕回答衛青派人來詢問迷路的具體情況。
這邊衛青一看拿李廣沒轍,那就找李廣的部下問明情況啊,因此他又派人去召李廣的部下過來問話。李廣知道后認為是衛青針對自己,于是他稱自己的部下無罪,自己親自去向衛青交代,就這樣他親自來到衛青的賬外,并對部下說: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李廣這意思就是說他與匈奴交戰七十多次,現在終于有機會要活捉匈奴首領了,卻因為迷路而導致功敗垂成,這難道不是天意嘛,他現在已經六十多歲,怎麼可能再任由文案小吏對自己審訊。說完這番話,李廣就在衛青的大將軍賬外自刎而死。
其實憑良心說李廣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怪他性格太過剛烈,衛青從始至終沒有瞧不起他也沒有針對他,他到死都沒明白打壓他的是漢武帝。衛青派他包抄匈奴也算是照顧他了,如果他按照衛青的計劃包抄到位,他有很大機率能活捉伊稚斜單于,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和公孫敖都可以封侯了,可是他自己沒有做到位,卻認為衛青瞧不起他,還剛烈的在衛青賬外自刎,所以這都怪他性子太過魯莽剛烈。
在接著說說李廣的兒子李敢,當初漢武帝派了衛青和霍去病分統兩路大軍出征匈奴,衛青是從西出定襄,而霍去病則是從東出代郡,李敢正是隸屬于霍去病部下的校尉。當時霍去病以李敢為前鋒部隊去對戰的匈奴左賢王,李敢作戰英勇,直接正面擊潰了左賢王的部隊,他還親自在戰場上搶到了左賢王的王旗,後來李敢又跟著霍去病封狼居胥,把匈奴人一直趕到了貝加爾湖一帶,因此李敢憑借戰功被封為關內侯。
最初李敢并不知道父親李廣已經自盡了,回到長安之后他才知道,并且他還從父親的部下處聽說了李廣被衛青打壓針對才被迫自盡,因此李敢認為是衛青逼死了父親,對他惱恨至極。
後來憤怒地李敢還跑到衛青的大將軍府,把衛青胖揍了一頓,敢打衛青那可是大事,衛青當時是大將軍,屬于百官之首,李敢打他那是犯了死罪的。
不過衛青人很不錯,他沒有追究李敢毆打他的事。其實衛青為人很不錯,他脾氣非常好,還非常行事低調,為官多年從不與人交惡,也不倚仗官威欺人,在官場上都沒有政敵彈劾過他。
衛青明白李敢是性格太過剛烈才會自盡,他能理解李敢的喪父之痛,因此他沒有追究李敢,而是選擇息事寧人,把這件事隱匿起來不讓人傳出去。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戰將,李敢毆打衛青的事發生不久后,霍去病去拜訪衛青,從大將軍府的下人處得知了李敢來大將軍府鬧事還毆打了衛青的事情。
一下子霍去病的怒氣就上來了,要知道在漠北之戰后,霍去病被封為大司馬驃騎大將軍,與衛青地位相當共同執政,朝廷上下對他們倆都是無比的尊崇。李敢打了衛青就等于打霍去病一樣,況且李敢還是霍去病的下屬,因此霍去病很生氣。
而且漠北之戰后雖然沒抓到伊稚斜單于,但也算是漢朝大勝匈奴,參戰的將士都得到了封賞,唯有漢武帝一直以衛青逼死李廣為由沒有封賞他。
實際上衛青當時已經功高震主了,他本人被封為大將軍、長平侯,位在宰相之上為百官之首,封邑多達兩萬戶,三個兒子也都封侯,漢武帝對他真的是封無可封了,再封下去恐怕漢武帝就得把皇位讓給衛青了。所以漢武帝一直以李廣之死當借口沒有封賞衛青,這讓身為外甥的霍去病一直在替舅舅衛青鳴不平,本來霍去病就因為李廣之死導致衛青不能被封賞對李廣家族有意見,現在李敢還敢跑到大將軍府毆打衛青,那他不更生氣了。
于是霍去病就想著找機會就得整死李敢出出氣,很快他就等到了機會,一次,漢武帝帶著霍去病和李敢一起去甘泉宮狩獵,在狩獵期間霍去病趁機在李敢背后放冷箭,就這樣一箭射死了李敢。
在射殺李敢之后,即便是霍去病地位極高,按照漢朝的律法也得受到法律制裁,但是要知道那是君權社會,皇權凌駕在法律之上。
霍去病在漠北之戰中封狼居胥,打的大漠再無匈奴王庭,漢武帝對他很是喜愛和器重,所以漢武帝在李敢無辜被殺之后,選擇包庇了他。漢武帝在事后對外稱李敢是狩獵時被鹿撞死,與別人無關。在《史記》中記載: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云鹿觸殺之。
從霍去病敢當著漢武帝的面射殺李敢能看出來,他的性格有多麼囂張。其實霍去病在歷史上名氣很大,與衛青不相上下,但是他的人品卻遠不如衛青,雖然他是軍事奇才,但他年少位尊,待人十分傲慢無禮,與低調寬厚的衛青形成鮮明對比。
霍去病行軍打仗時也非常奢侈無度,他每次打仗都必須攜帶專屬的精致食品,有時候即便是將士們吃不飽,他那些精美食材都放壞扔了,他都堅決不給將士吃。
而且將士們在前線戰斗時,他卻在后方嬉戲玩樂,因此他的軍事天賦雖高,但他不能體恤士卒,不是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的統帥。在受封為驃騎大將軍之后,霍去病的地位幾乎與衛青平起平坐,這時候的他更加飄飄然起來,朝臣大多來巴結攀附他,連衛青的部屬都有人來巴結攀附他,因此他的聲望逐漸蓋過衛青,這也讓他更加目空一切,他認為自己比舅舅衛青還要厲害。
衛青對于霍去病射殺李敢以及日益驕狂的所作所為也很不滿,當然,衛青更多的是替外甥霍去病擔憂,他擔心霍去病如此下去會引起漢武帝猜忌,于是他就親自去勸霍去病要收斂一些,不要過于張狂,更不要輕易與人結仇,但是霍去病卻聽不進去勸,反而認為是衛青嫉妒自己。
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霍去病如此驕狂,自然不會有太好的結局,在射殺李敢第二年,他就染病英年早逝,年僅24歲。
其實就以霍去病這種得勢便驕狂的性情,他就算不英年早逝,他繼續這樣下去,早晚也會被漢武帝猜忌而不得善終,要知道漢武帝猜忌起來那可是連自己的兒子太子劉據都能殺了的皇帝,何況區區霍去病了。
相比之下衛青則比霍去病老練沉穩多了,他知道自己功高震主讓漢武帝封無可封,就立刻收斂自己,平日里不與朝臣往來,後來更是主動求娶比自己大十四五歲還兩次喪偶的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為妻,通過與漢武帝聯姻加上收斂自身最終才得以善終。
所以由于霍去病正受漢武帝喜愛和器重,因此他射殺李敢之后并沒有付出代價,雖然如此,但是他在射殺李敢之后第二年就英年早逝,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不過以霍去病那般年少輕狂的性情,他將來若不收斂轉性,漢武帝都不會讓他有太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