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關羽被殺后,諸葛亮冷冷地說了11個字,劉備聽后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2023/10/29

前言:

三國時期,蜀漢內部的黨爭始終如影隨形。劉備收劉封為義子,日后又賜死劉封,成為蜀漢內亂的一個重要案例。

這個歷史謎團,一直令人深思。本文將圍繞劉備賜死劉封一事,探討三國時期蜀漢內部斗爭的始末,分析劉備這樣做的原因,給我們后人以歷史啟示。

公元208年,劉備進入荊州不久,便收養了一個名叫劉封的少年為養子。當時劉備已經48歲,血氣方剛的他卻至今沒有子嗣,擔心日后誰來繼承自己的事業。偶然間聽說荊州有一個孤兒劉封聰明過人,便把他接到身邊收為義子,希望他能成就一番大事。

劉封生性剛毅,又得到劉備的知遇之恩,自此對劉備言聽計從,對他的夢想忠心耿耿。

劉備見劉封沉穩有志,便經常帶到身邊商討大事,也漸漸打聽到劉封出身的經歷。

原來劉封祖上曾是漢室宗親,父親曾隨劉表討伐黃巾軍有功,後來劉表病故,劉封一家受到劉表妻子呂皇后的迫害,全家被滅。當時還是孩子的劉封僥幸逃脫,流落江湖。劉備得知后不禁唏噓,更加疼愛劉封如同親生兒子。

兩年后,劉備在白帝城得了一個親生兒子,取名劉禪。劉封對此并無忌憚之心,只想輔佐這個弟弟,共同報效劉備。

當時東吳與劉備聯合對付曹操,劉備便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直爽剛烈,不善交際,多次得罪東吳的孫權。公元219年,趁著關羽北伐之機,孫權派呂蒙 奪回荊州,關羽兵敗被殺。

消息傳到成都時,劉備痛心疾首,他一直視關羽如手足,此時恨不得親自統兵東征報仇。眾將見狀,紛紛勸諫劉備不要輕舉妄動,保存實力才是正道。

其時諸葛亮正好從前線回到成都述職,劉備立即召他入宮商討對策。諸葛亮也勸劉備暫時忍辱負重,等待時機。劉備這才勉強打消了自己親征的念頭,但仍然一心想為關羽報仇。

「主公此去必無回旋之地,不如等待時機,必能為羽將軍報仇。」諸葛亮意欲化解劉備的怒火。「羽將軍生前對我劉備忠心耿耿,我豈能不為他報仇!」劉備拂袖而起,氣憤難平。

次日,眾謀士再次來到宮中,劉備面色已經好轉許多,但仍一心想為關羽報仇。諸葛亮見勸不住,也不再多言,只說孫權暫時強大,不易對付,需要進一步籌謀。

就在這時,侍從稟報劉封求見。原來昨晚劉備得知消息后,曾責問劉封為何不救援關羽,劉封也感到非常內疚,這次是來向劉備謝罪的。劉備武斷地問道:「你與孟達商議之后,為何拒絕救援關云長?」

「回稟父親,當時敵軍迫近,我和孟達認為前方形勢不明,怕有暗算,所以未敢輕舉妄動。我們對不起關云長,請求父親責罰!」劉封跪地請罪。

「你和孟達怕死才不救援關羽,自己保全性命不顧義氣,我如何容得下你!」劉備大怒,舉起劍就要斬殺劉封。

諸葛亮忙上前按住劉備,將他帶到一旁,低聲說了幾句話。旁人只看到劉備先是一怔,隨后神色黯然,似乎做出了某種艱難的決定。

當晚,劉備親自主持了劉封的賜死儀式。臨終前,劉封還是一副樂觀坦然的樣子,接受了劉備最后的囑咐,然后服毒自盡。

整個成都都為劉備賜死親生兒子的舉動感到震驚。劉備對外宣稱,劉封性格過于強悍,擔心未來難以控制,所以才將他賜死。但達人仔細推敲,覺得其中原因并不那麼簡單。

劉封為人正直,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也十分疼愛他。突然之間讓劉備親手賜死,中間定有隱情。再聯想到孟達的叛變,自然可以推理出其中的關竅。

孟達原本便是劉璋手下武將,對蜀地舊勢力頗有影響力。當初劉備入蜀,他也投靠了劉備。但劉備始終防備著這些舊勢力,所以派劉封統領孟達,督促他攻取東三郡。

久而久之,劉封與孟達之間產生了分歧。孟達心有不甘,卻也只能暫時忍氣吞聲。關羽之死給了他發泄不滿的契機,于是帶兵歸降了曹操。

這無疑是蜀漢新舊勢力矛盾的一次爆發。劉備為了安撫舊勢力,必須給他們一個交代。所謂劉封性格剛猛,實際上只是一個借口,劉備此舉主要是向舊勢力表明立場,平復他們的不滿。

劉封這死,可謂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犧牲品。劉備處心積慮要在蜀中奪權許久,到頭來還是為了維持統治,親手殺了自己最疼愛的兒子。可見當時局勢之動蕩,劉備作為一個君主,也只能順應形勢,舍小我完成大我。

劉封這般熱血忠心卻被利用,實在令人唏噓。而劉備外仁內忍的為人也在這件事中顯露無疑。

劉封之死,暫時平息了新舊勢力的對立,但蜀漢內部的矛盾并未真正化解。這也成為日后蜀漢衰敗的一大原因。

劉備晚年愈發憂國憂民,他也逐漸意識到,自己一手建立的江山尚未穩固,必須依靠聯姻來鞏固實力。于是決定與東吳修好,給劉禪聘請孫權之妹為妃。

孫權看出劉備的良苦用心,欣然應允。但就在聘禮啟程前夕,劉備突然病重不治,這門親事也只能作罷。

臨終之際,劉備將少主托付給了諸葛亮與趙云。他知道內憂外患重重,兒子劉禪能力有限,望諸葛亮能輔助新主施展抱負。

諸葛亮勤勉,竭盡全力幫助劉禪治國。但西北魏軍屢屢來犯,國力日漸衰弱。而且蜀漢內部舊勢力也逐漸抬頭,劉禪昏庸無能,漸漸無法控制局面。

直到諸葛亮駕崩后,蜀漢的局勢便一發不可收拾。終于在公元263年,蜀漢滅亡,三國歸晉。諸葛亮、趙云等忠良之后,沒能阻止這場覆滅,不禁讓人嘆息三國的歷史輪回。

劉備賜死劉封,只是蜀漢內亂的一個開始,也成為日后劉禪失國的一個重要導火索。作為當世英明神武的君主,卻因局勢所迫傷其至親,可見運籌帷幄之難。

劉備一生民望極高,但其政治手腕與內奸卻也讓人不得不然。正是他晚年種種內政失誤,才逐步導致了蜀漢的衰亡。

這也給后世君主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教訓。

結語:

劉備賜死親生兒子劉封一事,揭示了三國時期蜀漢內部新舊勢力錯綜復雜的斗爭,也折射出作為君主的劉備在復雜局勢下的無奈與痛苦。正如歷史往往千頭萬緒,我們不應單純用黑白觀來看劉備的決定,而要站在當時的大局謀略中審視問題。

歷史往往具有跌宕起伏的劇情,而人生即是這場大戲中的一小部分。今人雖無法重演歷史,但可以通過這驚心動魄的人生課題,獲得警示與反思。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