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處理光緒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壽衣!
2023/10/29

前言

1908年11月的一天,北京城隱約彌漫著悲傷和不安的氣息。原本還沉浸在夢中的城民被一陣昏聵的鐘聲驚醒,緊接著,宮門深處傳來了悲慟的哭聲。當人們意識到發生了何事時,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大清的第十一位皇帝,年僅38歲的光緒帝,在前一天深夜猝然離世。

光緒帝英年早逝的噩耗在京城散播開來,百姓們嘆息連連。僅僅一天之后,新震驚來臨——掌權近半個世紀的西太后慈禧太后也在昏迷中離開了人世。一前一后離奇雙雙去世,姨甥間十余年的恩怨,就此落下帷幕。

姨母為權,不惜賜毒酒

當日午時,慈禧太后還在辦理光緒帝的后事。她神色肅穆,絲毫未透露出悲傷之情,只是偶爾會在宮女的服侍下長嘆一聲。

下午時分,她便換上了別致的壽衣,自始至終神態從容,絲毫不見異樣。然而到了晚上,她的氣息漸漸微弱下來,最終在凌晨時分咽下最后一口氣,與她呈恩斷義的光緒帝前后腳而去。

光緒帝遺體檢測出含大量砷成分,毫無疑問是被毒殺的。那麼,這劇毒究竟是何人所為?在百姓們的議論紛紛中,西太后慈禧的嫌疑最大。

畢竟,光緒帝生前與她為權力發生了長達十余年的艱難博弈,甚至還差點被廢黜。如今他死于毒手,誰又能確保兇手就不是垂死的太后本人?

想要理解這場悲劇的根源,必須回溯到30多年前。1875年,年僅4歲的光緒帝繼位為帝,慈禧攝政,開始了長達20余年的垂簾聽政。起初,她對幼主極盡慈愛,時常將他抱在膝上哺育,教他識字讀書,對他視如己出。

然而,當光緒帝長大后,漸漸展現出聰穎過人的政治頭腦和對國家命運的責任感時,慈禧心中警鈴大作。她意識到,自己辛辛苦苦爭取來的權力有被奪走的可能。于是,慈禧開始設法約束光緒帝的行動,阻撓他實施改革。

1889年,19歲的光緒帝親政,太后表面上還政于民,實際上依然牢牢掌控大權。光緒帝勤勉好學,深感清朝落后于世界的事實,急切希望通過變法維新來改變國家命運。而慈禧則迂腐守舊,拒絕接受殘酷的現實。這造成了兩人在政見上的嚴重分歧。

1898年,光緒帝全力支持康有為主導的百日維新變法,與頑固反對變法的慈禧矛盾激化。最終,慈禧發動政變,軟禁了光緒帝,還幾次策劃廢黜他,立自己的親信為帝。在她眼中,親情不及權力,也絕不允許有人動搖她的地位。

10年的囚禁和嚴密看管并未摧毀光緒帝的志向。他在私底下轉達自己的政見,仍對朝政有一定影響力。這更令慈禧深惡痛絕。終于,在1908年的那一天,光緒帝死于「暴斃」。

想來慈禧也早有此心,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下手。如今,西太后的晚年政權岌岌可危,她恐懼光緒帝日后重掌大權,對自己不利。于是選擇了最極端殘忍的手段,將這個足智多謀的政敵永遠扼殺在襁褓中。

然而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會在旋即后隨光緒帝而去。或許,這也是上天對這個為權力不擇手段的女人的懲罰吧。

臨終前留下的「女人不可預聞國政」的遺言,似是對自己一生的無聲詰責。這場姨甥爭權的悲劇,終究以雙方的離奇死亡落下了帷幕。

新思想撼舊禮教,姨甥水火不容

封建禮教極度重視倫理綱常,要求晚輩對長輩絕對服從和尊重。但在晚清的王朝權力斗爭中,這些倫理規范也難逃被掀翻的命運。

1908年,大清第十一代皇帝光緒帝突然暴斃,其姨母西太后慈禧也在隨后不久駕崩。一前一后雙雙離奇去世,結束了兩人間長達十余年的慘烈權力爭奪。

在這場充滿殘酷 色彩的斗爭中,姨甥關系的親情紐帶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權力欲占上風后的猜忌與仇視。慈禧為了穩固權力,不惜多次設法廢黜光緒帝;而光緒帝也在被軟禁期間,仍通過各種渠道傳達自己的政見,影響朝局。這無疑是對太后的極大挑釁。

如此殘酷的派系斗爭,看似是新思想與舊力量的碰撞,但更是一個倫理秩序崩塌的縮影。傳統倫理要求晚輩對長輩絕對忠順,但在雙方利益格格不入時,這種關系就難以為繼。

姨甥間水火不容的分歧,源于二人在思想和政見上的本質差異。光緒帝積極熱情、勤奮好學,十分重視效仿外國變法強國的思想。他意識到大清國勢日衰,急切希望通過新政改造國家。而慈禧則極度保守迂腐、目光短淺,刻板墨守舊禮教,拒絕接受殘酷的現實。

這造成了在對外交涉、變法維新等問題上的分歧。光緒帝主張積極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制度,而慈禧對洋務運動則持懷疑和敵對態度。1898年,光緒帝積極支持康有為等人主導的百日維新變法,引發了他與慈禧的公開對抗,最終以他被軟禁告終。

權力欲望往往能侵蝕一切倫理關系。慈禧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不惜設法多次廢黜親生姨甥,立自己的親信為帝。光緒帝也在被囚禁期間,通過信件轉達政見,影響朝局,試圖奪回權力。

這場你死我活的權力游戲,終究以雙方的殞命而落幕。光緒帝突然暴斃,毒酒的陰影直指慈禧。就在光緒帝死后的次日,慈禧也病倒在寢宮,很快咽下最后一口氣。

一代皇帝,一代女皇,同生共死。這場權力博弈揭示了封建倫理秩序的崩塌與失敗。

姨甥親情在權欲面前不堪一擊,新思想也難以撼動腐朽勢力。歷史的車輪依然在慣性的軌道上冷漠前行,留下的只有無盡惋惜。

光緒一死,慈禧隨后而去

1908年11月15日,大清帝國發生了一個轟動的事件——在位十余年的光緒帝突然暴斃;就在次日,掌權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也緊隨其后咽下最后一口氣,與光緒帝前后腳而去。

一前一后兩起離奇死亡劫難般降臨到大清王朝,也為兩人間長達十余年的權力爭斗畫上了句號。這場斗爭曾一度讓整個王朝陷入動蕩,卻最終以慘烈的方式落幕。

11月14日那天,剛剛結束朝會的光緒帝回到寢宮,心情看似平靜如常。他臉色紅潤,舉止自若,并未顯露出任何身體不適。到了深夜時分,宮女忽然聞聲趕來,卻看到英年早逝的皇帝已經倒在龍床上停止了呼吸。

各方醫官趕到后,都毫無頭緒。待到遺體檢驗出含有大劑量砷成分后,人們這才意識到,皇帝極有可能是被人毒害致死。然而,兇手是誰?大臣們都心知肚明,卻也只能默默嘆息。

在百姓的議論紛紛中,最大嫌疑自然落在了慈禧太后身上。她與光緒帝為了爭權,已經反目成仇多年。光緒一心想變法強國,多次挑戰太后的權威,還差點被廢黜。如今他暴斃于非命,難道兇手不是垂死的太后麼?

可就在光緒帝死后的第二天,西太后也突然病重不治。11月15日上午,她還在辦理光緒的后事,神情從容,舉止如常。

到了下午,她換上華麗的壽服,不久便突然昏迷,之后再也沒有醒來。

一前一后兩起死亡讓整個王朝為之震驚。百姓們議論紛紛,大臣們也都露出訝然和惋惜。這兩人間幾十年的恩怨糾葛,就此落下帷幕。而他們生前推動的變法和維新的夢想,也化為烏有。

其實,光緒帝與慈禧之間的關系,并非一開始便如此惡劣。1875年,4歲的光緒帝繼位,慈禧成為其攝政太后。起初,慈禧對這位幼主極盡慈愛,時常將他抱在膝上哺育,教他讀書識字。

然而,隨著光緒帝逐漸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手腕和變法救國的抱負,慈禧感到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終于,在1898年的戊戌變法中,兩人徹底鬧翻,光緒被軟禁,慈禧也多次設法廢黜他。

結語

一個悲劇性的細節是,光緒帝生前執著變法,志在萬一。但他死后,接替他的是還不到3歲的嬰兒皇帝溥儀。可以說,他一生的心血都毀于一旦。而隨他死去的,也包括了清王朝最后的改革希望。

歷史演變有它殘酷的必然性。我們無法評判,只能默默緬懷。這場姨甥間的恩怨糾葛,也終將被時光沖淡。唯有國家昌盛興衰的大義,才是千古不變的主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