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國「夏朝」考證:古希臘考古改寫認知,西方又一雙標被暴露
2023/10/17

2000年,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性報告(簡本)發布之后,斯坦福大學教授倪德衛在《紐約時報》上撰文,便斷言「國際學術界將把工程報告撕成碎片」。究其原因,在于西方學者否認夏朝存在,對中國承認夏朝存在極其不滿,故而「群情激奮」。

到如今,雖然中國在夏朝考古上,取得了不少顯著的成果,但西方依然否認夏朝。當然,夏朝考古缺少「字證型」證據,這是客觀事實,但由此能不能就否認夏朝的存在呢?西方給出的答案是依然不能,國內一批「理中客」也認可這種觀點。

問題是,凡事就怕比較,如果與古希臘考古相比,那麼就會改寫我們的認知,西方雙標就會再一次暴露。

夏朝考古:發現眾多神奇巧合

關于夏朝,如今的確缺少一錘定音的考古證據,但諸多考古發現與史書「巧合」

的對應,比如以下三點:

首先,史記記載夏都斟鄩在河洛之間,水經注記載「太康之居近洛」,唐初括地志記載「故尋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等。巧合的是,大致在此范圍內,考古發現了河洛之間的二里頭遺址,且該遺址與夏朝至少有200年以上的重合時間。

其次,考古證實二里頭具有「王朝氣象」,屬于一個「廣域王權」,因此商朝之前中國必然已有王朝了,而史書記載商朝之前是夏朝。與此同時,二里頭文化與商文化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有傳承也有變化,恰如孔子說商禮在夏禮的基礎上「有損益」。

第三,位于安徽蚌埠涂山南麓的禹會村,村名在《漢書》中已有記載,村里流傳大禹的種種傳說。結果,在禹會村考古發現4000年前的「具有專一性功能的大型盟會場所」

。史書記載大禹在涂山召開大會,史稱「禹會諸侯」或「涂山之會」。如此,巧不巧?

因此,商朝之前必有王朝,這是考古發現的客觀事實。結合信史來看,這個王朝應是夏朝。但是因為考古沒有發現夏朝的「字證」,因此最多說商朝之前的王朝叫不叫「夏」,還存在一定的疑問,而不是還斷然否定夏朝存在。

西方考古:古希臘遺址的命名

按照西方對夏朝的考證態度,即沒有字證證據,那麼就不能認定為「夏」,就否定夏朝存在。國內不少學者對此贊譽有加,認為這才是科學理性的、追求真理的態度,我們學習的榜樣。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不妨看一看以下兩個古希臘遺址的命名:

首先,特洛伊遺址命名

古希臘文明的奠基之作是《荷馬史詩》,其中「特洛伊戰爭」

以特洛伊古城為中心展開,是西方國家文學藝術中傳誦不絕的名篇。(筆者一直不太明白,木馬能裝多少士兵,為何沒人檢查木馬內部等)

1871年,在如今土耳其的西薩爾立克,德國海因里希·施里曼發現一座遺址,根據一些考古發現,然后西方就將之命名為「特洛伊古城」,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但問題是,既然將之命名為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古城」,那麼有沒有「字證」呢?答案是沒有!其實,不僅沒有字證,而且從遺址規模等來看,也與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不符。

然而,在西方學者的眼里,該遺址的出現讓荷馬史詩具有了史料價值,乃至世界遺產委員會說「特洛伊于公元前13世紀或12世紀遭到來自希臘的斯巴達人和亞加亞人的圍攻,這一 史實由荷馬寫進史詩而流傳千古」

,注意其中用的是「史實」二字!

西方認為夏朝史料不可信,目前考古沒有證明夏朝存在,但荷馬史詩卻可信,特洛伊古城卻可信,奇哉怪哉!

其次,米諾斯文明命名

在古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島上有一位賢王米諾斯,宙斯與歐羅巴之子。宙斯是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神,歐羅巴是歐洲名稱源頭,因此米諾斯的地位可想而知。米諾斯以嚴明的法治而著稱于世,在他統治期間,克里特成為富庶發達的文明。

與「特洛伊古城」發現差不多時間,希臘考古學家卡洛凱里諾斯在克里特島發現的一部分──陶瓶儲藏庫房,開始稱此為米諾斯王宮。

二十世紀之初,英國考古學家阿瑟·愛文斯在希臘諾索斯挖掘出古代的王宮遺址,該王宮遺址被命名為「克諾索斯王宮」,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米諾斯的迷宮。後來,西方將克里特島上的文明,命名為「米諾斯文明」。

與「特洛伊古城」一樣,米諾斯文明也沒有字證證明它叫「米諾斯」,但西方考古學家就這麼命名了,如果以西方對待夏朝的標準來看,顯然不該稱之為「米諾斯文明」。當然,西方也有少數學者認為應該稱之為「克里特文明」,但客觀事實是西方依然普遍將之稱為「米諾斯文明」。

最后,關于本文話題,還有三點值得思考:

首先,衡量是非的關鍵前提是標準統一,背后反映的是公平二字。以上文來看,西方顯然采取了雙重標準,就是寬以待己嚴以待人,故而否定「夏」卻認可「特洛伊」等。

其次,史書上的夏朝,的確缺少考古字證或自證,中國人對此并不諱言,實事求是是中國文化的本性,故而史書上的夏朝是否存在還有爭議,但西方對待歷史的總體態度卻并非如此。

第三,總有包括專家學者在內的一些國人,自詡「理中客」,自詡科學客觀,卻對西方深信不疑,言必稱西方如何,比如相信夏朝不存在,卻相信特洛伊戰爭存在等,讓人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