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位自稱為吳氏家族「秘傳人」的人,透露了位于貴州省東南州岑鞏縣馬家寨一塊墓地墓主人的身份信息,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小小的信息卻揭開了三百多年前歷史的神秘面紗。
原來這個所謂吳氏家族「秘傳人」,便是三百多年前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的后人,吳有鵬。而這座墓地的墓主人,正是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
陳圓圓自吳三桂病逝之后,在歷史記載的瀚海文字中,便沒有了蹤跡。有的人說她是為吳三桂以身殉情,有的人說她在兵火戰亂中香消玉殞,也有人說她在看到吳三桂稱帝又失敗時已心如死灰默然離去。
但根據這位吳氏家族「秘傳人」所透露的信息,原來當年吳三桂病逝之后,陳圓圓雖然對吳三桂稱帝的行為心有厭惡,卻對吳三桂本人和他們的另一個孩子吳應麒心存舊戀。
因此,在吳三桂稱帝之初,陳圓圓便和吳三桂商量好了,給吳應麒謀求一條生路。
可沒想到,兵敗如山倒,吳三桂的軍隊會敗的如此之快,吳三桂本人也病死得如此突然!
情急之下,陳圓圓緊急和大將馬寶商議,決定帶著吳應麒和吳三桂的尸體逃離云南,并將自己衣物拋于荷花池中,給清軍營造出一幅自己落水自盡的假象。
這一逃,便逃到了貴州省的岑鞏縣,陳圓圓便在這里照顧養育吳應麒。但陳圓圓的本就體弱多病,加上照顧孩子衣食起居過于勞累,條件也不似從前那般好,并且還日夜思念與吳三桂的恩愛歲月。
不久之后,陳圓圓便也病重離世,而在彌留之際,陳圓圓再三叮囑吳應麒和后人們,吳三桂是清政府眼里十惡不赦的罪人,讓他們千萬不要向外人透露自己的來歷和姓名,否則會落下一個萬劫不復的下場。
而后人們為了保證這關乎家族血脈的命運既能傳承下去、又不被外人所知,于是他們想了個辦法。
他們首先是梳理了一下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脈絡,并且編為極其隱晦的內容和口訣。
然后他們在自己的后輩之中,挑選最聰明伶俐的一到兩個人,進行為期數十年的觀察和考量,等待徹底相信一到兩個人的責任擔當意識后,再將這些內容和口訣口述給他們。
要求他們倒背如流、銘記于心,一字一句都不能有任何差錯。并讓他們這樣口耳相傳給下一代人。
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者,便就是我們前文所說的「秘傳人」。而吳有鵬,已經是第十代「秘傳人」了但秘傳人所說的話,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陳圓圓和吳三桂的墓,是否真的埋在此處呢?
科考隊跟隨「秘傳人」的腳步,根據其所提供的信息,開始對當這所「陳圓圓墓」
進行初步的考察。這座墓保存完好,并且墓前有碑,碑上有文。科考隊首先便對碑文進行研究。碑文正面刻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寫「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
科考專家,百思不得其解,這吳門聶氏和陳圓圓有何關系,而此碑又是雍正時期所立,陳圓圓卻是康熙年間逝世的。很顯然,這所墓和陳圓圓仿佛八竿子打不著。
而「秘傳人」不慌不忙的向科考隊員,還原這座墓的真正面孔。
首先,這吳門,既是指墓主人的籍貫是蘇州,又指墓主人是姓吳的家人,這和陳圓圓的出生地與後來嫁與吳三桂相吻合。
其次,這聶氏,其實是陳圓圓的名字。聶此字,在當時并沒有被錄入到《康熙字典》里,換句話說并不是官方和民間正規場合所用的正體字,更別說會刻在莊嚴肅穆的墓碑上了。
陳圓圓的父親姓邢,所以陳圓圓起初姓邢,然而陳圓圓六歲時便父母雙亡,自己由姨父陳某養育成人,因此陳圓圓后面便隨改為陳姓。
而無論是姓邢,還是姓陳,都有一個「耳」,于是這個「聶」的上半部分,便是點名墓主人姓之「耳」緣。
再加上陳圓圓的圓圓二字,為花好月圓、壁合鏡圓的意思,都蘊含著一生一世一雙人情投意合、情比金堅的美好寓意。
于是以「雙」為底,以「耳」為首,將「陳圓圓」三字巧妙地結合并隱藏在一「聶」字之中。
最后之所以在清雍正年間立碑,是因為在康熙年間,當時對于吳三桂和后人是持趕盡殺絕的態度。
而到了雍正年間,海晏河清、四海升平,慢慢的淡忘了這件事,于是這個時候悄然立碑、巧妙刻文,不會引起旁人的猜測和非議。
但這些解釋,雖然聽起來合情合理,但也存在著過度解讀的嫌疑。并且如果只有這一座墓一塊碑,孤證不立,無法確鑿地說明這就是陳圓圓的墓,這一塊就是吳三桂后人的居住地。
而經過科考隊和「秘傳人」長達半年的文字校對與地方考察,終于在岑鞏縣的其他地方,發現了一座規模更大的墓葬,并且在這座墓碑上面,隱隱約約寫著兩個字「碩甫」。
也正是「碩甫」這兩個字,將墓主人明確地指向了吳三桂!吳三桂生前號「月先」和「長白」,這兩個號比較常用,史書記載和民間流傳也大多為這兩個。
而「碩甫」正是吳三桂最鮮為人知、也是他本人最自得其樂的一個號!用「碩甫」文于碑上,既能表明身份,又能隱于世間!
至此,可以確信,該墓就是吳三桂之墓;而之前的墓也百分百是陳圓圓之墓。吳三桂尸首之迷與陳圓圓下落之迷也終于昭于世間!
也正是有這十「秘傳人」兢兢業業、鍥而不舍的傳承,才讓這段歷史的謎團得以解開,讓我們能感嘆那個時代的崢嶸與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