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的就業問題,是許多已經步入中老年的家長十分關心的問題。
在山東濰坊的一個小縣城里,一名年輕人正在處理手頭堆積成山的工作。
雖然工作壓力繁重,但是他每個月到手工資卻只有3000塊錢。
據稱,之所以從事這樣一份工作,是遵循了自己父母的意愿,讓為自己就業擔憂的父母從此安心。
但是對于他自己來說,心里卻是十分不甘心。
他曾在上海拼搏了整整10年,從一個月薪5000的國企工程師拼盡全力做到了年薪30萬的外企項目經理。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他放棄了上海年薪30萬的工作,回到了老家縣城做一份月薪只有3000的工作呢?
他的父母又為何讓自己兒子做出這樣的選擇?
2
他叫名揚,一位985高校的畢業生。
畢業后的名揚和眾多剛從象牙塔里出來的學生一樣,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很快就能夠在上海實現月薪過萬的理想。
但現實卻給了他一記當頭棒喝。
臨近大學畢業的時候,名揚通過學校的校招會與上海的一家公司簽訂了合同。
由于以往沒有工作經驗,名揚絲毫沒有考慮自己是否適合在這家公司工作,是否適合這個崗位,也沒有考慮公司是否提供食宿,能不能為自己在上海提供一個安身的居所。
只知道這家公司在招的崗位是工程師,是加工原創零件的,還幻想著以后的自己能夠拿著高額的工資,設計自己的產品。
沒想到,在名揚只身來到上海后,由于上海高額的房費,讓他只能在一個月400塊的群租房里和陌生人共用衛生間和廚房。
而且他住的房子,是用原來的廚房隔出來的一個小單間,僅僅只能放的下一張小床。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他進公司還沒半個月的時候,就被通知所有的大學生都要進入車間進行輪崗實習。
于是,名揚分別在總裝、焊接、實驗車間三個崗位各干了三個月。
好在由于名揚有著超人的學習能力和奮發的工作精神,9個月后,名揚終于成為了公司的正式員工,開始了自己的工程師生涯。
名揚本以為自己的才能終于能夠得到施展。
誰知他在自己真正操手工作的時候才發現,公司在入職前所說的研發,就只是在原來的零件部件基礎之上,進行一些簡單的修改,甚至購買一些競爭者的零件,對外說是公司自主研發。
而更讓名揚無法忍受的是,這家公司的薪資待遇非常的不盡如人意。
第二年的工資,也僅僅比第一年漲了百分之五而已。
而對于名揚來說,這點工資讓他在上海買房買車的愿望變得遙不可及。
名揚不想依靠父母,也不能依靠父母。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而且已經60多歲了,不可能再去工地上干活。
他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小時候為了賺錢養家,他的父親常年在上海的工地上做泥瓦工,每天不辭辛勞,日曬雨淋,才能勉強養家糊口。
而母親則一邊在家撫養看顧他和弟弟妹妹,一邊在服裝廠打零工,服裝廠是按件計算工資,所以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很是辛苦。
即使家庭條件已經困難成了這副樣子,但父母從未讓他們兄妹三個挨過餓,并供他們讀完了大學。
名揚深知自己無法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樣,過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自己又是家里的老大,理所當然的應該照顧弟弟妹妹。
所以,小時候的他總是在放學后比弟弟妹妹先一步到家,去放羊、做家務。
而弟弟妹妹也特別的懂事,經常主動和名揚一起承擔家務。
即使是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名揚依舊在中考的時候,考出了全縣第二的好成績。
當時,名揚陷入了選擇的關口。
如果自己去縣一中上學的話,每學期不僅可以拿到1500的生活補貼費,還可以3年學費全免。
于是他向家里提出,自己想要去縣一中讀書。
但是名揚的父母卻認為,名揚如果去市一中上學,對他的前途更有幫助。
可市一中每年至少要5000元學費,雖然不算太多,但名揚這種家庭來講,也不打算少。
在名揚父母的強烈堅持下,名揚最終上了市一中的實驗班。
在實驗班上學的孩子,個個都是翹楚,考上一本的幾率非常大。
而名揚也很爭氣,最終考上了985。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名揚堅定了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決心。
在他發現自己在校招公司永遠也達不成自己想要的目標之時,他選擇了跳槽。
這次他還算順利,他跳槽到了一家瑞典外企,在那里他擔任研發工程師一職,每個月基本工資8000加績效,也算達到了月薪過萬的小目標。
在這家企業工作了3年左右,名揚為了更高的工資,再次選擇了跳槽,年薪可以拿到30萬以上。
但這些工資對于他想在上海買房子這個愿望來說,還遠遠不夠。
就在他迷茫之際,在一個不經意間,他猛然想起了自己在大學時的情景。
3
早在上大學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與那些家境殷實的孩子是沒法比的,他的一切只能靠他自己打拼,這也是目前很多農村年輕人的現狀。
他大學的寢室是四人一間,他的其中一名舍友,父母都在蘇州做生意,一年純收入,少則100多萬,多則可以達到500萬。
而另一名舍友,父母都是公務員,家中還有兩套價值上千萬的房子。
而第三名舍友,雖然出身自普通家庭,但頭腦靈活,在校外做了個小生意,很快實現了財富自由。
反觀名揚,不僅家庭條件與他們相差甚遠,頭腦也不如他們靈活。
他只知道一心死讀書,大學四年,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學習上。
名揚在同學們四處參加各種活動鍛煉自己全方位能力的時候,他在看書。
同學們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各大知名公司實習,刷簡歷時,他還在讀書。
四年時間,名揚在學校圖書館的時間甚至比在寢室里還要多。
在大學里,別的舍友穿的都是名牌,自己卻只挑便宜的穿,顯得土里土氣。
但幸好小時候的生活,造就了名揚不服輸的性格,別人都可以,為什麼自己不可以?
但名揚忽略了一點,看書雖然可以提升人的知識層面,升華人的頭腦,但一味的讀書,也容易讓人變成一個適應不了社會進步的書呆子。
所以,當別的學生考研究生、公務員,刷簡歷的時候,名揚只知道在校招會上投簡歷,找工作,這才有了一開始名揚去了第一家不靠譜的公司工作的人生經歷。
名揚在上海,完全看不到對未來的希望,有家的地方沒有心儀的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
就在他迷茫無助的時候,一場相親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4
就在名揚滬漂的這段時間里,弟弟妹妹已經陸續成家立業了。
于是他的婚事就成了家中父母首先操心的大事,他們開始為名揚安排相親。
2020年過年的時候,名揚通過相親認識了老家的一個女孩,女孩在老家縣城做國中教師,賢良淑德,長相也是名揚喜歡的那一款女孩。
巧的是,女孩也看上了名揚,兩個人相互愛慕,很快就確定了男女朋友關系。
然而,煩惱也伴隨著甜蜜而來。
女孩是家中的獨女,教師的工作也在老家,不可能為了名揚只身前往上海,而名揚在上海沒車沒房,也不可能讓女孩跟自己一起住出租屋。
無奈之下,名揚只能選擇回老家考公務員,結婚生子這條道路。
由于名揚的學習能力過人,經過4個月的在職備考,他最終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回了老家,成為縣發改委的一名普通科員。
剛考上公務員的名揚異常興奮,自己終于端起了大家口中所說的「鐵飯碗」,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而在名揚父母眼里,有一個孩子陪伴在身邊,并且還做著公務員的工作,這讓他們倍有面子。
好像這是一件皆大歡喜的好事,但在名揚眼里,他在興奮之余還有一點感傷。
他在上海打拼了10年,他有些舍不得上海這個地方。
但他最終還是向現實妥協了。
2022年10月,名揚辭去了在上海年薪30萬的工作,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一路流著不舍的眼淚回到了老家。
在他帶著對未來的期待和對過去隱隱的不舍回家后,名揚發現公務員這份工作,并不如大多數人所說所想的那樣體面。
大多數人理解的公務員十分輕松悠閑,但這僅限于那些體制內的老油條或者即將退休的老員工而已。
而像名揚這樣的年輕人,什麼工作都落在了他的頭上,說是年輕人就應該多干活,多學習,多鍛煉,更何況名揚還是985的大學生。
從他進體制的那一天起,他的工作竟然比以前在上海企業里的時候,還要繁忙的多。
周末雙休對于他來說成了一種奢望,每天他還要獨自加班處理各種文件資料、各類匯報材料,改了又改。
不僅工作繁忙,那每個月僅僅3000的打卡工資更讓他感到絕望。
盡管這只是他實習期的工資,但轉正后他的年薪也不會超過8萬,而且這種收入水平,會一直持續到他退休。
現在的他完全不敢和同學聊天,在他眼里,一個年薪8萬的人是沒法和年薪50萬的人做朋友的,兩種人根本不在同一個世界里。
但讓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家庭幸福美滿。
在父母身邊也讓他感到了在上海感受不到的溫暖,每天回家聽著父母關心的絮叨,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工作的疲憊一掃而光。
既然繁重的工作避無可避,躲不過,那就去享受吧!
名揚的經歷恰恰說明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而我們需要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并且去把美好的一面無限放大。
縱使生活有很多的不如意,也要把平凡的生活過成最溫馨的樣子。
如果你們是名揚,你們會怎麼選擇呢?是選擇留在上海,還是回家考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