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反貪做到「株連九族」的朝代!令人毛骨悚然的皇帝!
2023/10/16

實際上,在漫漫的歷史的長河之中,可能最為出名的嚴苛的時代就是明朝了吧。畢竟明朝的錦衣衛到了現如今依舊有著赫赫的威名。但是實際上在別的朝代之中,還有不少的嚴苛的手段,只不過名氣沒有像明朝那麼著名罷了。實際上在清朝的時候,雍正掌控的那個時代之中,對于貪官的探查也是非常的嚴厲的。最為夸張的就是,防止貪腐的糾察牽連到的范圍相當的大,直接由查到了子孫的那一輩。可以稱得上是窮追猛打了,在那個時代的貪官可以說是惶惶不可終日的一個狀態之中。不過雍正的這個政策可以說是相當有效的抑制了腐敗的風氣,事實上,后人對于雍正的朝代的評價相當的高,稱得上是一朝無官不清。這樣的成就大概也就只有雍正那個時代才配得上吧。

在清朝的歷史之中,貪腐的現象一直都是這個朝代最大的潰爛之處。

在康熙年間,雖然也是一個盛世的狀態,但是諸多在位的大權臣的貪腐能力也是相當的高,并且可以稱得上是沒有絲毫的顧忌,這些大貪官憑借著自己手中的權利,肆無忌憚的瘋狂貪污。隨隨便便就能夠舉出好多例子,在但是那個時候實際上是有兩個民族管理著這個國家,但是這兩個民族的大臣對于貪錢這個行為倒是相當的一致。滿族之中的貪官的話就是索額圖還有一個明珠,而漢人的大臣之中就有高士奇還有就是徐乾學兄弟等。這些比較出門的貪官在當時的名氣可是相當大的,甚至在民間就有民謠來嘲諷他們的行為。

當時的康熙皇帝也是察覺到了這樣的一個狀況,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很快就展開了一次懲戒,教訓了一些貪官,并且對于那些清廉的官員的行為和氣節都進行了相當大的贊揚,并且把他們都列為其他官員的榜樣。

但是現實卻沒有那麼的美好,實際上這樣的懲罰并不能制止住這些貪官的火熱的心。甚至最諷刺的就是被他列為清廉榜樣的存在,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清廉。舉一個例子就是他列為清廉榜樣的張伯行,這個人有一個哀嚎,那就是刻書。但是這個愛好的價格可是相當的不菲的。每一部的刻書的價格達到了上千兩。這樣的價格是僅僅靠著清官的俸祿是很難刻錄的。

這樣的現象慢慢的就制止不住了,尤其是在康熙皇帝老了之后,心力漸漸的就不夠處理這些事情,甚至不僅沒有把力氣放在了反貪上面,更是夸張的說出了如果(官員)沒有獲取這些錢,那麼他們的家庭使用和家人還有手底下的仆人依靠什麼存活呢?這樣可以說是「支持」貪官行為的言論放出來之后,那些貪腐的大臣是徹徹底底的肆無忌憚,毫無禁忌了,畢竟皇帝都放出了這樣的話,不貪的話對得起他嗎?

但是時代到了雍正皇帝為主角的時候,他在繼位之后就下定了心要去改正這個國家巨大的隱患。對于打擊貪污的力度是相當大的,并且對于國庫的虧空的問題也是下了死命令,在期限內就要補足國庫的虧空。并且對于貪腐的官員的打擊的懲罰相當的有力,不僅僅要追回他們貪污的賬款,還要把他們的家產全部都充公。

在當時,雍正皇帝把清查的目標主要放在管理錢糧的戶部,結果出來的數據相當的夸張,戶部在歷年的貪污之中,讓國庫的損失達到了二百五十萬兩之多,并且不僅僅對這個戶部的重點審查,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全國的錢糧的審查之中,最高的級別到總督最低的到縣級官員,甚至就連武館都進行一番大清查,并且查到貪污之后,不論這官員究竟是漢族還是滿族全部都按照貪官的罪行去判決。

這樣大力度的清查之后,帶來的效果是相當的顯著的,很快就有無數的臣子被查封了家產,僅僅在雍正上任的第一年內,就有數百名官員被查處,更為夸張的是,到了雍正二年,閩浙的總督就向他匯報說:如果這樣這樣進行革除官職和查封家產的話,我這邊的官員人數就全部沒了,這樣就沒有人辦理事務了。湖南的巡撫也發出了這樣的匯報,幾乎官員都被清查了大半,在原位任職的官員可以稱得上是寥寥無幾了。

這樣的行為并不是僅僅執行了一年兩年的時間,而是在雍正皇帝在位的所有的時間都堅持著對于貪官的清查的力度。

甚至可以說越到後來他們查處的力度更甚。但是這樣的大力度之下,還是有無數的人按捺不住他們的內心,甚至到了雍正十年的時候,這些貪官的行為還在源源不斷的產生,最夸張的就是全國范圍之內任免的時間能夠達到三年以上的官員是毛鱗鳳角的存在,最基本原因就是這些官員被撤職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要知道這樣的行為實際上最為動蕩的就是整個社會環境,以及這麼大量的貪腐的行為,可以說是這個行為影響到了絕大部分人的利益。并且雍正皇帝采取的行為并不是那麼的簡單,僅僅拿下貪腐者這個處理而是查到了他們子孫的頭上,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引起了相當大的社會震動。并且百姓很快就被那些損害到利益但是控制著輿論權的士子給影響,很快民間就有說雍正皇帝喜好斂財喜好抄家的傳聞傳出來,并且這樣的聲音非常的大。

但是面對這樣的社會的輿論,雍正皇帝倒是顯得非常的不為所動,并且表示這樣的言論實際上不過就是那些被損害到利益的人教唆人們這麼說的,只不過是希望我能停止這樣的行為以避免查處到他們的頭上。所以到了后期后世就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這樣的說法。也許這種說法夸張了點,卻是對雍正治國的公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