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的士兵,如何解決[生·理·需·求]?越王勾踐想出一妙招沿用千年
2023/09/13

前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繼位,此時的越國局勢岌岌可危。北方強國吳國屢次侵擾邊境,國內兵變不斷,勾踐剛繼位便遭遇危機。

有一次,一名越國大將背叛勾踐,勾踐只能親自率軍平叛。這場叛亂雖然結果以勾踐的勝利告終,但是卻給年輕的勾踐帶來深刻教訓——要想統治國家,就必須先學會管教自己的軍隊。

一、勾踐「卒妻制」誕生背景:兵變頻發的亂世

古代的軍隊大多由顯赫家族子弟以及平民男丁組成,這些人離開家鄉跟隨君王征戰,久而久之思念親人、壓抑欲望,極易導致心生叛變。每當戰事平息之時,一些游手好閑的士兵就會四處橫行霸道,無論貴賤都難逃被其騷擾的命運。

有的士兵甚至會在半夜襲擊村莊,強搶年輕貌美的村婦犯下暴行。這不僅危害軍紀,也嚴重影響百姓對君王的印象。

勾踐意識到,想要真正掌控軍隊,他必須想方設法為士兵解決[生·理·需·求],既要避免士兵泛濫為禍,也要維護軍隊戰斗力。一個念頭在勾踐腦海里成形:創建一種特殊的制度,讓士兵與指定的女人結為夫妻,解決[生·理·需·求]。這一構想終于演變成了流傳千年的「卒妻制」。

二、勾踐策劃「卒妻制」細節:從民間寡婦中選取

面對手下軍隊頻發的騷擾民女事件,勾踐決定實行「卒妻制」。他派心腹前往各村莊,從年過三十、丈夫已故的寡婦中摸底選取。有經驗、有涵養的寡婦成為最佳人選,她們中的許多人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有了卒妻的身份至少可以享受國家供養。

「卒妻」們會在出征前被送至軍營,與士兵進行儀式,正式結為夫妻。她們會跟隨軍隊出戰,照顧士兵起居。平時訓練時,她們會在營地外部等候,夜晚則進入營賬與丈夫同眠。在丈夫陣亡后,她們還要繼續留在軍中,照顧其他單身士兵。

村民馬大叔的妻子就曾被選為「卒妻」。那一年馬大叔外出趕考不幸去世,妻子守寡一年后便迎來了國家的召喚。馬大妹對此既喜憂參半,作為寡婦她本就是受人偏見的對象,現在有了國家的安置,獲得尊嚴與照料也算不錯。臨行前,馬大妹對鄰居說:「我會好好照顧軍中的小伙子,讓他們功成名就,為我們越國出力。」

確立「卒妻制」后,軍紀明顯改善,士兵的情緒也安定下來。他們把「卒妻」當成親人對待,并且在她們面前遵守規矩。

每每打勝仗歸來,士兵們也會感謝「卒妻」的精心照料。勾踐見狀大喜,決定在征伐吳國前進一步完善這項制度。

三、「卒妻制」在漢武帝時期的發展:制度化和罪犯妻女

「卒妻制」在越王勾踐手中誕生后,其優點逐漸顯現,深受歷代君主喜愛。到了漢武帝時期,這一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變得更加完備和制度化。漢武帝規定,每次出征前,都要從犯下重罪、死罪的犯人妻女中選取一定數量的「卒妻」派往軍隊。這批「卒妻」完全喪失了公民權利,被永久劃歸軍營使用。

與勾踐時期的寡婦「卒妻」相比,這些罪犯妻女的境遇更為悲慘。她們本就是社會邊緣人群,一夕之間丈夫被判死刑,自己也淪為士兵的玩物。但在封建時代絕對的皇權下,她們完全沒有反抗余地,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

馬三是一名盜匪,他的妻子李氏還不到三十歲。馬三判了死刑后,李氏直接被送到了軍營。起初,她哭鬧不止,寧可一死也不愿接受這種侮辱。但看守將她五花大綁,以死威脅,李氏終于屈服。她被迫服侍不同的士兵,過上了不能再悲慘的生活。李氏時常想念著丈夫和從小依戀的家鄉,內心極度絕望。她覺得自己活像一條牲畜,喪盡了人的尊嚴。

此時的「卒妻制」已發展成軍隊的標準配置,在提高軍隊戰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那些不幸被選為「卒妻」的女子來說,這無疑是人生的巨大苦難。她們充滿絕望地度過自己的青春歲月,成為無數軍人泄欲工具。這一黑暗的歷史長河還在洶涌流淌。

四、李陵的兩個選擇:先斬后奏VS先奏后斬

李陵,鮮為人知的悲劇英雄。他為漢朝出征西域,立下汗馬功勞。但由于受人嫉恨,最后反被漢朝廷誣陷,慘遭腰斬。提起李陵,人們熟知他悲慘的人生結局,卻鮮有人知他曾大力反對「卒妻制」這一陋習。

李陵生性剛正不阿,從小看不慣「卒妻」這種弱肉強食的做法。他認為皇權可以用更仁政的方式去安撫軍隊,不應讓手無寸鐵的女子承擔罪責。所以每次出征前,李陵都會命令左右,在營賬四周悄悄處死所有的「卒妻」。而后再上表奏報皇上,謊稱軍中已無女子。

有一次,李陵出征回朝,發現軍營中又出現幾個「卒妻」。原來是有士兵私自從邊疆村莊劫掠來的年輕婦女。李陵勃然大怒,把這些士兵全都鞭笞了一百下,那幾名可憐的婦女也被送回家鄉。李陵心中怨憤,對皇帝這種不仁的做法極為反感。

李陵放浪形骸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熱愛正義的心。他其實暗中救助過許多受難的「卒妻」,甚至幫一些悲慘的女子回到故鄉。李陵頻繁地在軍隊中劇烈反對「卒妻制」,這無疑招來許多權貴的怨恨。這也成為日后漢廷誣陷李陵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反思李陵的遭遇時,不應只看他悲情的人生。還應看到他有理想、敢于反抗、保護弱者的崇高品格。他用生命什麼是正義,也提醒我們要警惕權力濫用可能帶來的惡果。

五、「卒妻制」在歷史長河中的蔓延:魏晉唐代依然存在

盡管「卒妻制」的殘忍性從一開始就充分顯現,但在封建專制皇權的推動下,這個禍港還是滋生蔓延了起來。從漢朝到魏晉南北朝再到盛唐,「卒妻」的身影一直伴隨古代軍隊。

它已融入軍隊系統太久太深,想要完全根除并不容易。

據《魏書》記載,曹丕在位時期的魏國軍隊中廣泛設置「卒妻」。曹丕本人更是縱容士兵到民間強搶婦女,導致「卒妻」人數激增,成為軍隊一大特色。到了西晉年間,「卒妻」制度進一步完善,成為各鎮軍隊的標準配置,軍營已經難以想象沒有「卒妻」的日子。

南北朝時期的戰亂導致更多地方實行「卒妻制」。有的軍閥甚至會在攻城掠地時抓捕大批民女充當「卒妻」,導致不少城池淪陷后哀鴻遍野。到了盛唐之世,「卒妻」制度達到鼎盛狀態。據唐代詩文記載,有些文人為討好權貴,竟對「卒妻」制度大加贊頌,使其獲得士大夫階層的認可。

盡管時人對「卒妻」制度毫無疑問,但對那些女子來說,她們依然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她們中的許多人在肉體和心靈上遭到雙重摧殘,活不如死。正因為她們沒有聲音,「卒妻」的荒唐制度才能長期延續。今人讀史需憐憫她們的遭遇,也需警醒權力可能導致的荒誕。

六、朱元璋下令徹底禁絕這個禍港:明朝女性解放

到了明朝,朱元璋決心革除「卒妻制」這個萬惡之源。他認為這種制度助長了軍隊在百姓中的惡行,嚴重敗壞軍風。于是明太祖頒布諭令,在全國軍隊中大力搜查還存在的「卒妻」,釋放她們回歸平民生活。任何士兵不得再擁有「卒妻」,違者處死。于是,「卒妻」在中國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歷史正式畫上句號。

這對當時那些還在軍營苦苦支撐的「卒妻」來說,無疑是莫大的解脫。她們終于可以重獲自由,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再也不用忍受凌辱。

這也推動了明初女性地位的整體提高,因為女子不再有被非法強占的危險。「卒妻」歷史的終結,標志著女性人格尊嚴終獲社會的尊重。

馬八是一名老兵,其「卒妻」李四今年已三十八歲。她從十八歲起就是馬八的妻子,在營賬和沙場輾轉了二十年。聽說有釋放「卒妻」的諭令后,李四喜極而泣。馬八雖不舍,還是被迫與李四離別。李四回到故鄉后重獲新生,過上了寧靜祥和的生活。她感謝明太祖結束了女性的歷史苦難,給了她們重生的機會。

七、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卒妻制」:歷史教訓與現實反思

回顧「卒妻制」的歷史,我們會感到無比復雜的情感。一方面,它固然出于解決軍隊[生·理·需·求]的現實需要。但另一方面,它犧牲了太多無辜女子的人生與幸福。它也充分暴露了封建社會壓迫女性的殘酷現實。

放在今天,我們更應反思如何看待「卒妻制」這一歷史遺留問題。首先,它說明軍隊如果不受約束,勢必會蛻變為禍國殃民的存在。歷史警示我們,建立一支忠誠可控、遵紀守法的軍隊十分必要,這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

其次,它揭示法治的重要性。只有法制健全、禁止強占民女這類行為,女性才能真正獲得保護。我們必須建立懲治強奸犯的嚴密法網,無論貴賤都繩之以法,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結語

最后,它闡明兩個歷史誤區。一是目的不應當只看結果,不能用所謂「激勵軍心」來為暴行開脫。二是手段不能違背道義,國家權力也不應凌駕人倫天理之上。今人須以歷史為鑒,避免重蹈覆轍。

「卒妻制」的終結,預示著人類進步的曙光。但消弭頑疾需要時代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我們攜手行動,為今日和未來的女性爭取應有的尊嚴與公正。歷史不該原諒,但我們可以包容和諒解。只有充滿人性光輝的未來,才是歷史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