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世人皆知「負荊請罪」,卻不知廉頗與藺相如的最終下場,令人哀嘆
2023/10/16

歷史上的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負荊請罪的故事更是進入了教科書里,曾經作為課本主角的趙國為何後來就日漸衰弱呢?

即便是三家分晉之后,趙國的軍事實力依舊很強,趙國民風彪悍,而戰國四大名將趙國獨占其二,負荊請罪之后的廉頗和藺相如一文一武配合的很好,理應勢不可擋。

但事實是廉頗尚在的時候,同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竟在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5萬人,這場戰爭直接讓趙國元氣大傷,這其中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故事?

廉頗和藺相如這套無敵組合為什麼會在這麼關鍵的時候敗給秦軍,那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到底傳遞出怎樣的亡國之音?你看看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就知道了!

地理囚徒「趙國」

以前的廉頗是看不上藺相如的,因為在他看來藺相如跟自己沒有可比性,現在想想也確實是,畢竟那時的趙國地理位置真的很差,軍隊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盤踞在趙國西邊的是後來一統六國的秦國,秦王恃強凌弱的形象在很多文學作品里那是相當普遍,北邊還時常有南下的匈奴,可這是中華民族的老對手了。

即便是這種情況下,趙國還跟位于東北的燕國關系緊張,好在東邊的齊國被趙國打怕過一次,還比較安分;南邊的韓國和魏國雖然曾是兄弟,但分家的時候就已經是仇人了。

要說地理位置,那趙國可算是地理上的囚徒了,但就是有著以廉頗為首的各位將軍的震懾,趙國才能在這紛爭的年代有一席之地,并多次阻攔強秦東出函谷關。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打的齊國服軟之后,又成為抵御強秦入侵的核心戰力,但藺相如憑什麼地位越來越高?甚至還能跟自己平起平坐,廉頗越想越不對勁。

一定是靠著一張嘴會說,說服秦王那是他運氣好,讓主上相信他那一定是此人的花言巧語,這種人廉頗見多了,得找機會擠走這個小秀才才行,廉頗揚言一定要讓藺相如難堪。

王者組合誕生

後來每次廉頗上朝的時候,藺相如都會裝病來和廉頗叉開,即便在路上看見了廉頗的馬車,也會掉頭就走,生怕和廉頗撞見,廉頗心里不止一次得意:小秀才心虛了吧!

後來的故事教科書也已經普及給每個人了,不怕秦王的藺相如躲避廉頗的原因無非是怕自己人內訌,反而讓外人占了便宜,一切都是為了大局著想,所以忍氣吞聲。

而廉頗的胸襟也不愧于戰國四大名將之名,立刻帶上荊條前往藺相如府上請罪,藺相如也是對這位大將軍的豪邁越發欽佩。

之后兩人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好,一文一武成為歷史上的典范。

從此這兩位人杰開始強強聯合,趙國的國力也日漸強盛,但在歷史的大勢面前,個人能力再強終究也無力回天,此時西邊的秦國開始入侵了,由廉頗率領的大軍和敵將白起對峙。

廉頗和白起兩人可謂是棋逢對手;盡管趙國擁有2個戰國四大名將,但秦國也有2個,其中一個就是大軍壓境的白起,在此前魏國和韓國已經被白起欺負的不成樣子。

這場戰爭對峙了很久,秦人好戰是不假,但趙國也是民風彪悍,要說士兵戰力也算是棋逢對手,這些年來,秦國多次被趙國攔在了函谷關以西,靠的就是廉頗和藺相如。

所謂戰爭,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秦趙交戰長達三年,一邊是秦國的損兵折將,一邊是趙國這邊的傷亡慘重,此等對峙情況終于出現了轉變,而這場戰爭就是長平之戰。

眾所周知,這場戰爭最后是以白起坑殺趙國45萬士兵而慘勝的,那本來對峙的一場棋逢對手的戰爭又是為何會以一方慘敗而收場?難道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嗎?

交戰的還有經濟

即便是在戰國時期,兩國交戰打的除了軍隊、也還有經濟,長達三年的對峙使得雙方的軍用物資極為緊張,但秦國的經濟卻比趙國要強上很多,一時之間趙國有些跟不上了。

廉頗倚仗地形之利將秦軍攔在邊境三年之久,這讓秦王頭疼了很久,外有廉頗的全力抵抗,內有藺相如的治國安民,即便時局不利趙國依舊是鐵板一塊,秦國未能前進一步。

六國也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因此時常一起抗秦,面對糧草的供給不足窘境,趙國曾經向東方強國齊國求救,但齊國更舍不得和秦國的商業往來,因此拒絕幫助趙國。

又或許是因為趙國曾經打得齊國服軟,讓齊國記下了這筆賬,就等著看趙國吃癟,而其他國家更是認為和趙國一戰之后,秦趙兩國元氣大傷;對自己而言再好不過。

這時的趙王有些亂了,但他又忘記了一件事兒,兩國交戰除了軍事和經濟,更重要的便是政治;而此時的秦國也拿出了自己屢試不爽的反間計,因為趙王此人很是多疑。

這天趙國的廟堂里,就在眾人為前方戰事扭緊眉毛的同時,趙王似乎聽到了「一絲轉機」,只見幾個一打起仗就畏畏縮縮的大臣突然站了出來,發表了自己獨到的戰爭見解。

「陛下,廉頗將軍為何不敢正面于秦軍一決雌雄?三年以來,我軍疲態已顯,與其在前線虛耗軍餉,倒不如和秦軍大戰一場,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這時一些懂軍事的將領急忙稟奏大王這樣萬萬不可:「大王,廉頗將軍乃是我趙國的不敗戰神,他的選擇一定不會錯,秦軍強大,避而不戰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不敗戰神?不見得吧,前將軍趙奢曾經大敗秦軍,而如今的廉頗將軍只會在前線虛耗軍餉,臣聽聞趙將軍之子趙括自幼精通兵法,若是趙家出戰,這秦軍可破!」

趙王這幾天在宮里也聽過幾個心腹提過:秦國最怕的乃是趙奢之子趙括,若是由此人出戰,那麼便可再次將秦軍打入函谷關,廉頗將軍虛耗軍餉實屬無能之輩。

政治也是博弈的核心

最近告急的糧草問題讓趙王亂了心性,趙王也開始懷疑廉頗虛耗軍餉到底是為了什麼,或許以此貪污來發國難財也是一個不錯的解釋,因此便準備啟用趙括為將。

得知趙王的想法后,還躺在病床上的藺相如趕緊跑到了宮里面見趙王:「大王不能只靠名聲來任用趙括啊!趙括本人只會讀他父親留下來的書,并無實戰經驗啊!」

但趙王此刻已經對廉頗生疑已久,任由藺相如怎麼勸說都心意已決。換掉廉頗之后,秦國使臣再次拜訪了提議趙括上任的幾位大臣,并向他們支付了應付的尾款。

王命在上,廉頗盡管放心不下戰事,但還是離開了將軍之位,趙括上位之后,按照其父留下的兵法,開始了對秦國的征討之路,而此時的秦國主將白起更是親自上場。

臨陣換將本就是大忌,在趙國疲弱之時,軍中絲毫沒有威望的趙括帶領著眾位將士主動出擊,用40萬將士的生命為自己的第一次社會實踐陪葬,長平之戰趙軍慘敗。

從此白起殺神的威名傳遍了戰國,元氣大傷的趙國再無一戰之力。本來就已經躺在床上的藺相如更氣得吐了一口血,和趙國45萬將士一同離開了自己最愛的祖國。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趙國元氣大傷之后,趙國的老仇人燕國找上了門;在此亡國之際,廉頗奉王命以少勝多,不僅將燕軍打敗,還反攻了過去,燕王沒辦法只得割讓5座城池來換取和平。

但沒多久,趙王就去世了,繼承趙王大位的是其子趙悼襄王,這位新的趙王可是完美的繼承了他父親的多疑,甚至猶有過之,而他信用的寵臣郭開則是趙國滅亡的第一「功臣」。

郭開受到重用之后,為了自己的地位立刻將廉頗排擠出了趙國的朝堂,廉頗見自己不受重用因此前往大梁暫居,但沒想到這一住,就再也回不去了。

秦國恢復元氣之后,已經是秦始皇君臨天下的時候了,面對此等狀況,趙王想要再次啟用廉頗,但一切都被郭開攪黃了,那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更是道盡了趙國的悲哀。

趙王見廉頗老了,便放棄了對廉頗了任用;而此時的楚王想要廉頗幫助自己,卻被廉頗斷然拒絕了,廉頗一直無怨無悔地愛著趙國,但再也沒有聽到趙王的傳喚,郁郁而終。

繼廉頗之后,趙國另外一位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也因為遭到郭開的離間而冤死在城外,最終秦軍攻破了邯鄲城,趙國就此滅亡,之后的秦國更是一路向東統一全國。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趙國子民對于朝廷的失望;是憂國將相對于政治的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