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治世之下的大清,四海升平,天下太平,作為太子的胤礽人生好似躺贏一般,但為何被康熙一廢再廢呢?
胤礽的母親便是皇后赫舍里氏,他出生那一刻,其母難產而死,想起曾經的點滴,康熙大帝很是悲痛,胤礽是摯愛用生命換來的龍種。
因此康熙大帝叩拜天壇,祈告諸神,立兒子胤礽為太子。那時他還在襁褓之中,卻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誰知後來竟然被一廢再廢。
到底是怎麼樣的險惡世道,又是怎麼樣的上下蹦跶,讓這位天之驕子跌落呢?
如果說康熙大帝是因為對皇后愛和愧疚所以立胤礽為太子,那麼索家給予的背景則是他登基的重要保障。
索尼是先皇欽點給康熙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將孫女赫舍里氏給予康熙帝聯姻之后,面對鰲拜的謀反,更是輔佐康熙除了鰲拜,從那以后,索家在朝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甚至從另一方面來講,康熙也是出于對索家的感激和拉攏才立胤礽為太子的。
「宣,大阿哥胤禔覲見!」伴隨著一聲不男不女的高呼,一個錦衣黛玉的年輕人走進了康熙的御書房。
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多少次大阿哥胤禔前來打太子的小報告了,康熙心底默默地嘆了一口氣:「果然當老子的不能太猛,不然這兒子個個不成器。」
大阿哥胤禔大多數覲見都是針對太子的,無非是講講太子的壞話罷了,他覬覦太子之位已久,眾位阿哥里面他年紀最大,自然私底下籠絡的支持者最多了。
「兒臣胤禔給皇阿瑪請安,祝皇阿瑪身體健康。
」一番耳熟能詳的問候好像父慈子孝,但暗地里全都是爭斗。「吾兒快快平身,這天色已晚,還來給父皇請安,定然有重要之事!」康熙大概能猜到胤禔是來干什麼的了。
這王宮里還有什麼消息是能瞞得過康熙的?昨天宮里發生了一件小事兒。
一個公公外出采購時,和外界一位賣茶的商人鬧了矛盾,就在侍衛準備緝捕這個商人之時,被太子的人馬攔住了,這個商人乃是太子奶媽的丈夫,胤禔無非是想打打太子的小報告。
「唉,并無啥要緊的事兒發生,只是昨日兒臣派遣公公采購茶葉之時,竟遭人毆打,那行兇之人乃是太子的手下,又因是親兄弟,故而咽下了這口氣,但兒臣心里實在難受,太子竟然連宮里的人都開始動了。
」胤禔果然和康熙預判的一樣。「這幾年,朕也多次聽其他阿哥說起太子,皆有不滿之意,但是為太子,終究會接手這大清朝政,霸道一點兒也可以理解,作為哥哥的你要理解和支持他,團結一致才會更好。」
康熙顯然不怎麼喜歡這個話題,這皇室兄弟的明爭暗斗康熙又何嘗不清楚,皇家無兄弟呀!
深夜里,康熙再次想起了自己青梅竹馬的皇后赫舍里氏,那個曾經輔佐自己干掉鰲拜,匡扶朝政的賢內助,也是出于對皇后的愛,康熙才立胤礽為太子的。
這些年無論發生了什麼,太子的地位都不動如山,即便太子經常有欺負親王、貝勒,扣押蒙古貢品等品行低下的行徑,康熙雖然不喜歡他,都未曾說半句太子的不是。
今天太子竟然對宮里的人動手了,這可真是有點兒蹬鼻子上臉啊,不經意間康熙和太子又遠了一步。
平常宮里的生活里也很安逸,康熙很少有機會和兒子們出去走走,康這次出巡塞外,康熙特意叫了長子胤禔、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隨駕,其中自然有太子。
塞外的風景自然比不上京城的清秀,年僅七歲的十八子更是突然患了急性病,康熙很是焦急,而且隨行的太醫抓藥也很是不便,看著小兒蒼白的臉色,康熙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
父母早逝,孤孤單單地繼承了皇位之后,滅了鰲拜,除了吳三桂,再收了台灣。
雖身居高位,卻也希望有親人兄弟相伴,如今這些阿哥、太子雖然兄弟滿堂,卻為了一個皇位明爭暗斗,著實不是自己想見的。因此暗地里通知其他阿哥,希望他們前來看望弟弟,小阿哥才7歲,這麼小的孩子他們總不至于結怨吧,畢竟7歲的孩子哪里知道爭權奪利呀!
看著各位阿哥對弟弟的關心,康熙仿佛感覺到皇子之間溫馨了很多。他們或多或少帶來了一些禮物,都讓天真的小阿哥露出了一個小孩子應有的笑容。但整整一天過去了,唯獨沒有看見太子的身影。
「來人!即刻給我傳召太子胤礽!」康熙再一次對太子有了意見,連親生弟弟都漠不關心,將來如何愛民如子!
「兒臣胤礽參見父皇!」太子胤礽大概也清楚,父皇是為何傳召自己,不就是沒有來看弟弟嘛,歷朝歷代那個皇帝不是靠著爭奪上位,既然遲早成為敵人,又為何要裝出兄弟情深的樣子。
「胤礽,你如何看待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我大清如今四海升平,靠的是什麼?」賬篷內,盯著跪在眼前的大兒子,康熙的眼神里看不到任何情緒。
「自然是靠父皇雄才偉略了,當然和我八旗子弟的驍勇善戰也密不可分。」太子的回答好像很完美,事實也是,他想不出其他原因了。
「不,靠的是仁和義!」康熙特意放緩了語速,他多麼希望這個摯愛留下的唯一孩子可以聽得進去。
「疼愛弟弟是作為兄長的責任,你不曾對兄弟憐憫,此為不仁,沒有盡到作為兄長的責任,亦是不義,太子是為儲君,你若不仁不義,我大清江山堪憂啊!」康熙這輩子從來沒有說過這麼軟的話。
「哈哈哈!仁義!倘若真靠仁義,太祖太宗現在還在長白山打獵捕魚,自古以來,哪個皇家不是明爭暗斗,漢人所講的仁義還是不信為好!」太子覺得康熙是年紀大了,老糊涂了。
「好了,你先退下吧!」康熙的話太子壓根聽不進去,那一刻起,康熙就已經有廢太子的打算了。
如今的太子胤礽已過而立之年,而康熙已經年過半百,經過這些年的苦心拉攏朝中各個勢力,自己這個太子已經初成氣候,只是今日,明顯感覺到皇上對自己的態度變了,這可不是好兆頭。
成為太子的這三十年里,除了要面對各位兄弟對太子之位的虎視眈眈,也經常打壓那些不服從自己的親王貝勒和大臣,此刻若是失寵,遲早會被父王罷免太子之位,那時就危險了。
但自從上次覲見父皇之后,父皇和自己明顯沒有以前親密了,隔閡也越來越大,這天是回京的最后一晚,也是太子奪權的最好時機。
這天風很大,可能是身居皇宮太久了,這位太子是一點兒心眼都沒有,只見他手執利刃,穿過重重警衛,竟割開賬篷偷窺康熙的起居,準備伺機行動。
可康熙身旁的守衛實在太森嚴了,無奈只得退下。
這麼單純的太子身邊自然有不少別人的線人,一部分是康熙安排進來的,甚至有一部分聽大皇子的,恰好他做的很不隱蔽,他所做的一切被康熙和大阿哥發覺了。
說實話,太子的殘暴和不得人心,又怎麼瞞得過自己,但出于對皇后赫舍里氏的愛,康熙一直包容著他,直到那天太子割開賬篷監視康熙起居。
回到京城后,康熙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廢了太子,康熙又想了下,大阿哥胤禔為了太子之位可謂是處心積慮,這樣整天想著內斗的人,又怎麼擔當重任,因此,隨著太子的落馬,大阿哥胤禔被康熙一票否決。
不得不說,康熙對于大阿哥的一票否決還是很有預見性的,從后面大阿哥的操作就知道,大阿哥的品行甚至不如太子。
太子被廢后,大阿哥得知自己此生無望,而各個皇子發覺太子被廢之后,各自結黨營私,一時之間,朝堂混亂,甚至以死相逼,當面要挾康熙。
垂暮之年的康熙本來覺得廢了太子之后,其他的孩子定是仁義之君,豈料其余皇子的虎狼之心昭然若現,氣得康熙對群臣直言:「日后朕躬考終,必至將朕置乾清宮內,爾等束甲相爭耳!」
看到其他子女的嘴臉后,康熙好像想明白了,其實太子還是不錯的,或許以前是自己受到大阿哥蠱惑,錯怪了太子,所以再次不顧群臣的反對,再次冊封胤礽為太子。
這一次的太子冊封和上次不一樣,那次太子尚在襁褓之中,眼里盡是純真和善良,而這次已經是一個年過而立的中年人,心里裝滿了名利和報復。
胤礽看著康熙已經接近60的年紀了,還不退位,有句話說得好—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在康熙身上得到了最真實的實踐,年近四十的太子一上位就開始了逼退康熙的籌劃。
面對太子的種種謀劃,直到最后已經無法調解,康熙傷透了心,只有再次廢除太子,那一天康熙再次禱告天地:「太子胤礽雖被復李,但心性未改,我大清江山不可以交到這種人手上。」
因此,下令皇太后將太子拘禁。
公元1722年,康熙大帝駕崩于暢春園,各位皇子更是將的九子奪嫡的好戲寫入了史冊,好在天不亡大清,雍正繼位,大清的盛世得以延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