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盛行三千年的嫡長子繼承制,為何到了清朝這里玩不下去了?
2023/10/30

自周朝建立后確定嫡長子繼承制后,歷朝歷代基本都遵循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傳統,雖然皇室內斗屢見不鮮,但客觀來說,嫡長子繼承制還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皇權的安然過度,也讓嫡長子制度深入人心,哪怕異族建立的北魏、遼、西夏、金、元用的也是這個制度,到了明朝建立后更是徹底堅持維護。

清朝建立后雖然很多方面都繼承自明朝,但明朝極力維持的嫡長子繼承制在清朝似乎行不通了,清朝十二帝只出現了道光這位嫡子,其余的都非嫡子,盛行三千年的嫡長子繼承制到清朝這里似乎徹底玩不下去了。

胤礽成為歷史上最后一位太子

說實話嫡長子繼承制的唯一優點是盡量減少了皇室內耗,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在 嫡長子繼承制下其他宗室成員該如何使用

要知道宗室和皇帝在本質上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王朝沒了,他們的宗室身份也沒啥用處,相比臣子,宗室對江山的維護可要強得多,而且宗室在教育方面都是一流的,出現優秀人才的機率也比一般讀書人高很多。

如果徹底將宗室都摒棄不用,既浪費了宗室對王朝的巨大忠誠度,也浪費了這麼多年珍貴的教育資源。

嫡長子繼承制避免皇室內訌

如果重用宗室,那麼嫡長子的地位就受到損害,尤其是嫡長子的身份主要靠出生來定位,至于能力則很難保證,一旦嫡長子能力不行而其他兄弟能力又很強且得到重用的情況下,對嫡長子的地位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哪怕嫡長子能力也很不錯,但有個更厲害的兄弟也會導致皇室操戈的悲劇,比如李建成和李世民等等。

因此從漢朝到元朝,歷朝歷代對于宗室的態度都非常糾結, 一方面盡量限制宗室的權力,一方面又想有所使用,最常用的辦法就是用遠支防近支,通過篡位法理進行限制,但遠支也是從近支一步步演化而來,很難從法理上限定哪一支以外可以從政而哪一支以內決不能從政,因此如何利用宗室全靠皇帝本人自己判斷。

如果帝王水平一般又特別喜歡其他皇子,那麼這種操作就會玩崩,無法平衡太子和其他皇子的力量,最終又來一次同室操戈,所以說對于宗室的利用全靠皇帝自己的能力,無法變成一個制度。

玄武門之變

到了明朝也是如此,前期明朝爆發了 靖難之役、漢王叛逆等宗室篡位事件,讓后續的皇帝開始進一步限制宗室的權力,最終徹底選擇了一條維護嫡長子繼承制,對宗室徹底斷絕從政之路的方式。

所以明朝的宗室藩王斷絕了掌權的道路后只能混吃等死,雖然避免了宗室內訌,但弊端大家也看到了,明朝覆滅之前,本來應該和明朝同呼吸共命運的眾多王爺們面對清軍和起義軍只能束手就擒,既不能站出來親自維護皇朝,也不能聯絡社會力量,遠不如其他王朝滅亡前后宗室力量站出來維護。

說實話,明朝幾十萬宗室且都受到比普通百姓還要好的教育,哪怕人才產出率這麼低也不至于沒有能人站出來,歸根到底還是明朝長期在政治上對宗室的高度防備,讓這些宗室們都習慣享樂了,到了必須站出來的時候已經沒有這個能力了。

而清朝初期和明朝相反,從努爾哈赤起兵開始,宗室就是滿清最為重要的戰斗力,兄弟、兒子、侄子、孫子都為清朝的開國立下赫赫功勛,努爾哈赤時期四大貝勒、八小貝勒都有極高的權力。

不得不說,努爾哈赤兒子孫子里能人很多

到了皇太極時期,雖然皇太極一直想要努力集權,但依舊重用宗室,只是宗室的權力受到限制而已,遠沒有努爾哈赤時代那麼獨立,雖然宗室已經徹底成為皇權下的臣子,但依舊可以建功立業,最終成功入主中原。

多爾袞和順治時期,雖然內部多次爆發爭奪權力的事件,但宗室依舊是清初最為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哪怕順治日后逐步架空議政王大臣會議來進一步集權,但依舊會重用舒爾哈齊的孫子濟度。

可以說清朝從遼東一隅之地到坐擁天下,宗室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這批人對江山維護的決心和人才的產出率也是相當高,因而康熙親政后依舊延續傳統,繼續重用宗室,不僅重用岳樂、杰書、喇布等人,就連兩個親兄弟弟福全和常寧都得到他重用培養,只是他們能力有限而已。

一開始,康熙是嫡長子繼承制的堅定擁護者

由于親兄弟能力一般,康熙帝選擇努力培養自己的兒子,反正自己兒子多,好好培養和教育下總會出現優秀的人才,但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們過于優秀,人才產出率實在太高了,徹底讓嫡長子繼承制缺點暴露出來。

這些皇子不僅能力優秀,而且在康熙的支持下參與行政,又得到一部分大臣的支持,自然不服純粹因為生的好而當上的太子的胤礽,九子奪嫡就這麼爆發了。

兒子太多太優秀也是一種煩惱

說實話康熙既是嫡長子繼承制的擁護者又非常推崇使用宗室,但嫡長子繼承制所帶來的矛盾讓他晚年痛苦不堪,經過兩次廢太子后他終于意識到一個事實, 就是一個能力平庸的嫡長子是無法駕馭一群能力出眾的宗室的,立賢和立嫡只能側重一個

雖然康熙并沒有真正廢除嫡長子制度,但臨終前直接指定老四胤禛為繼承人,實際上等于將立賢置于立嫡之上,這一理念也被日后的雍正貫徹下去。

雍正繼位后并沒有設立太子,而是實行秘密立儲制度,由自己寫出日后的儲君之名,將其密封在兩個匣內,一封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

匾額之后,一封自己攜帶,以備不虞。皇帝駕崩后再取出來宣布儲君。

實際上秘密立儲制也沒用幾次

這樣一來就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繼承人,而且由于不知道誰是皇子,大臣們也不敢輕易支持皇子,避免了皇室內耗,而皇子為了能夠上位,自然會盡心盡力展現自己,孰優孰劣,自然可以判斷。

因此整個清朝,只有道光這個唯一嫡長子繼位的案例,與之對應的是清朝對宗室使用貫穿其中,哪怕到了晚清時期,宗室依舊擔任不少重要職位,當然他們的能力已經遠沒有清初那批人優秀而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