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玄武門之變前,厲害人物大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后李世民得勝了?
2023/10/31

前言

618年,秦王李淵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唐朝,正式結束了自隋末以來的動亂歲月。為了鞏固統治,李淵很快便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以傳承大統。

一、李建成之優柔寡斷

李建成從小便顯示出聰慧過人的才能,他溫和謙遜,習文射禮,受到一眾文臣武將的愛戴。李淵對兒子李建成也十分看重,親自為他選拔師傅,傳授治國之道。在李建成身邊,聚集著一批文武雙全的心腹,以助他早日成為一國之主。

與太子李建成相比,次子李世民曾被視為不入流。他生性果斷,嗜功如命,喜怒無常,讓李淵頗為頭疼。若非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戰場上屢建奇功,李淵恐怕早已打發他去過隱居生活。

為人正直的李建成對弟弟李世民并無絲毫嫉妒,兩人關系和睦。李世民也視兄長為知己,對李建成言聽計從。兄友弟恭,讓唐朝內外安定團結。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李世民在戰場上的影響日漸擴大,李建成逐漸感到了威脅。弟弟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作風,更讓他隱隱不安。李建成性格優柔,習慣循規蹈矩,難以想象李世民那般疾風暴雨式的作為。

624年,東都洛陽發生了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動亂一時難以平息。李淵為此頭痛不已,派出了大將蘇定方前去鎮壓,不料蘇定方不僅無功而返,反被起義軍擊潰。

局勢一時險惡,來投靠的難民更使洛陽城內人心惶惶、水深火熱。

此時,李世民主動請纓,表示愿意領兵前往洛陽平定叛亂。李淵猶豫再三,還是批準了李世民的請求。李建成雖有些擔心李世民的命運,但他相信弟弟定能憑借勇猛歸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世民竟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平定了洛陽叛亂。他利用疾風急轉的戰術,迅速將起義軍各個擊破,使起義領袖無計可施。很快,洛陽恢復了秩序,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朝野為李世民的戰功津津樂道,連李淵也對他刮目相看。

為人正直的李建成本不應妒忌李世民的功績,但他也只是個凡人。弟弟在外一戰成名,自己卻在皇宮內安逸度日,心中不免有些酸楚。李建成明白這種念頭不妥,但隱隱的危機感已然萌生。他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李世民或許將是自己太子之位的心腹大患。

此時,三弟李元吉走進李建成的視線。這個比李建成小11歲的弟弟,陰險狡詐,志在奪嫡。他常常挑撥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之間的關系,在李建成耳邊低語李世民已經野心勃勃,意圖不軌。

李建成對弟弟的話存疑,他了解李世民不是那般篡位奪權之人。但種種跡象讓他難以對李世民從前毫無芥蒂。

李建成性格優柔,習慣循規蹈矩,難以想象李世民那般疾風暴雨式的作為。他知曉父親李淵也十分寵愛李世民,自己要穩固太子地位,必須小心應對李世民這個不定時炸彈。

626年初,李淵得知突厥大舉南下,命李世民率軍北上迎戰。這對李建成而言,無疑是一個除去李世民的大好良機。他悄悄找來李元吉商議對策,決定在李世民出征途中設伏將他斃命。

李建成心中猶豫不決,這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弟弟。但李元吉游說道,大局為重,此舉是為國除害。李建成經不住這番勸說,終于點頭同意了這個計劃。

作為太子,李建成必須時刻考慮國家大局和承襲大統的責任。李世民如果再這樣壯大下去,自己的太子之位說不定真的會受到威脅。

李建成明白,他必須選擇在李世民還沒有成長為心腹大患時除去他,這對國家最為有利。雖然這樣做讓他內心痛苦,但他必須舍棄自己的柔懦作出這個艱難決定。

李建成本性慈悲,不忍心害死自己的兄弟。可他也明白,自己的優柔寡斷已經給朝局造成了隱患。

這一次必須下定決心,以鐵血的手段除去李世民這個隱患。如此,或許可以避免未來更大的動蕩。

二、李世民之雄才大略

然而,李世民的耳目無所不在。他很快便得知了兄長的陰謀。李世民面色冷峻,心知要自保就必須先發制人。

李世民在得知李建成設下死局時,內心掠過一絲惋惜。他原本并未對兄長懷有敵意,只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沒想到功高震主,引起了李建成的警惕。

但世事難料,李建成既然鋌而走險,那他也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李世民明白,在這場背水一戰中,優柔寡斷導致失敗,只會帶來生命的毀滅。要自保就必須果斷果決,出其不意擊破李建成。

李世民閉門苦思了一整晚,權衡利弊。他也曾想過與李建成和解,但是現在形勢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李建成決心已定,怕只有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雷霆手段將其殲滅。

這對李世民來說絕非全盤的勝利,因為李建成畢竟是自己最親近的兄長。但在這生與死的關頭,他別無選擇。為了自保,李世民必將化悲痛為力量,以果決之舉扭轉乾坤。

626年7月2日晨,長安城內一片寂靜。在玄武門外,李世民手持利劍,率親信士兵突然包圍了李建成的府邸。還未睡醒的李建成聽見外面喧囂,急忙起床查看。沒想到李世民已經殺到眼前,并一劍刺穿了他的胸膛。

李建成瞪大了眼睛,他來不及相信,自己的弟弟竟然親手奪去自己的性命。在他倒地的一刻,三弟李元吉也被殺死在其他軍士的刀劍之下。

李世民眼神堅毅而凜冽,他知曉這是自己在這場權力游戲中保命的唯一手段。看著倒在血泊中的李建成,他不禁紅了眼眶,心中五味雜陳。

成功制服兩個兄長后,李世民立即率軍來到李淵的宮殿。他表示自己已經平定了叛亂,必須早日穩定政局。在部下的壓力下,李淵只得咬牙立李世民為太子。

兩個月后,李淵忍痛讓位,李世民正式登上了皇位。他取得了勝利,但同時也失去了自己最親近的兄弟。這場悲劇,將伴隨李世民一生。多年以后,每每想起玄武門,李世民還是會隱隱自責,但同時明白那是一個保住性命的不得已選擇。

三、優柔寡斷對抗果斷雄才,命運早已注定

在玄武門之變中,我們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造就的完全不同的命運。

李建成聰明仁厚,本有成為明君的潛質。然而他過于優柔寡斷,不斷放過李世民。這無形中鼓勵了李世民的野心,最終導致他喪命。如果李建成果斷些,認清李世民的野心,在他還弱小時就除去他,或許就不會出現這慘劇。

而李世民憑借果決果敢的性格和決絕手段,逆轉了原本不利的局面,最終奪得勝利。但我們也看到,他為此付出了怎樣慘痛的代價。手足相殘的悲痛,將伴隨他的一生。

一個朝代的興衰,往往源于帝王的一個決策。李世民登基后,他的雄才大略帶領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但假若命運順其自然,太子李建成繼位會是一個怎樣的局面?歷史無從得知。

我們只能說,兩位兄弟的性格和手段注定了他們迥異的命運。優柔寡斷難敵果斷雄才,李建成注定難逃敗局。而為奪權許下慘烈代價的李世民,最后的勝利也不完全是甜蜜的。

結語

610年的玄武門之變,成就了李世民,也結束了李建成。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生命的脈絡雖短,卻承載了太多滄桑。我們不得不感嘆,命運弄人,造化弄人,世事難料。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