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康熙即位后,為何怒斬吳良輔,真是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嗎
2023/04/12

1661年,8歲的玄燁登基稱帝。次月,他就下令處ㄙˇ了太監吳良輔。很多人懷疑,他這麼做,是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的事實。

玄燁還是皇子時,太監吳良輔經常溜進佟妃寢宮:「讓奴才來疼您。」兒子玄燁看在眼中,卻不敢聲張。

玄燁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但做皇子時,他和母親都不受寵。

他的父親是順治皇帝,但順治皇帝6歲登基,14歲大婚,24歲去世,10年間生了14個孩子,可他一心撲在董鄂妃身上,別的皇子、妃嬪,他一概不管。

玄燁的生母佟妃,出身低微,也不是科爾沁草原的女人,因此,孝莊太后也不怎麼庇護她。

一個不受寵的后宮女人,在后宮生存,一定要找靠山。

傍不上君王、太后,佟妃就只能另謀出路。而她選擇的出路,就是太監吳良輔。

吳良輔是順治非常看重的人,而他恰好垂涎佟妃的美貌。

郎有情,妾有意,很快,兩人就抱在了一起。

他們支開了所有宮女,以為無人知曉,卻不知玄燁被他們吵醒,恰好目睹了全程。

他不敢聲張,韜光養晦,一直倒1661年,24歲順治病重去世,8歲的玄燁在孝莊太后的扶持下成了康熙皇帝。

他當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變祖宗久定之典章」為理由,處ㄙˇ了吳良輔。

他處ㄙˇ吳良輔太著急,著急到讓很多人懷疑,他是否是在為生母報仇。

當年,他親眼目睹吳良輔對母親的染指,可一個不得寵的皇子又能做什麼呢?如今,他成了一國之君,手握天下大權,終于可以一雪前恥。

乍一看,這種懷疑有理有據,為母報仇、為母遮丑,似乎情有可原。

想當初,秦始皇也是處ㄙˇ的嫪毐,摔ㄙˇ了趙姬與嫪毐的兩個孩子。

但是,細想一下,我們又會發現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康熙沒有能力ㄕㄚ了吳良輔。

1661年,康熙的確當上了皇帝,可他只有8歲。

一個8歲的孩子,雖有皇帝之名,卻無皇帝之實。

而真正把控朝政的,是孝莊太后。

的確,當上了皇帝的玄燁,想要處ㄙˇ1名太監,的確沒什麼難度。可問題是,吳良輔可不是個普通的太監。

吳良輔是順治身邊的紅人,有自己的勢力;他曾經提倡要將內務府改成十三衙門,效仿明朝,被順治采納;他結交外官,受賄作弊……

這一樁又一樁的事,充分說明吳良輔是個有勢力、有地位的太監。

而且,在順治的縱容下,他已經干涉朝政,結交了不少有實力的大臣。

此時,康熙壓根沒親政,想要處ㄙˇ吳良輔,恐怕很難辦到。

第二,佟妃不會被吳良輔染指。

佟妃是個不簡單的女子。

她非常懂得算計和權謀。

當年,她剛懷孕,就對孝莊太后說,自己夢見身邊有龍在環繞,引起婆婆的注意。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后妃》:順治十一年春,妃詣太后宮問安,將出,衣裾有光若龍繞,太后問之,知有妊。

平時,她也對玄燁嚴格。在她的教導下,玄燁5歲時就能在順治的問話中,回答出 「原效法父皇」這樣的句子。

懂得權衡利弊的女子,自然不會輕易選擇傍太監。

畢竟,討好太監,不如努力巴結婆婆孝莊。

當時的孝莊太后,看好兩個科爾沁后妃,可她們一個孩子都沒有生下來。

如今,她懷孕了,只需要像《甄嬛傳》中的沈眉莊一樣努力,就能在后宮好好生存,甚至還能為兒子謀取一個不錯的前程。

她是聰明人,肯定明白,這樣做要比和吳良輔做交易要劃算。

因此,我認為康熙即位之初,吳良輔的ㄙˇ,名義上雖然是當朝皇帝康熙的手筆,但實際上很有可能是孝莊的意思。

那麼,問題來了。

孝莊為什麼要處ㄙˇ吳良輔呢?

1661年的正月,順治才剛剛去世,二月份,孝莊就將順治百般信任和袒護的吳良輔ㄕㄚ了。

有句話說得好,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很明顯,孝莊根本不打算給兒子順治一點面子。

當然,還有一句古話,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想,孝莊處ㄙˇ吳良輔,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是一個母親在泄憤,也是一個政治家在布局。

其一,吳良輔間接造成了順治的ㄙˇ,ㄕㄚ他,是一個孝莊作為母親在泄憤。

24歲、正值壯年的順治,之所以會匆匆離世,是因為感染了天花。而他的天花,是在一場出家儀式上感染的。

董鄂妃ㄙˇ后,順治一心向佛,想要出家。但礙于自己皇帝的身份,實在走不開,于是他安排了自己信任的吳良輔出代替他出家。

1661年正月初二,正好是吳良輔的出家儀式。

順治親自出宮,前往憫忠寺觀看。當天晚上,順治一回宮就發起了高燒,後來被確診為天花。

「憫忠寺觀內珰(即宦官)吳良輔祝發(即剃發為僧)。」(取自《故宮志》)

當時,滿清入關不久,天花堪稱「無藥可治」,只要得了,就一切看命。不到一個星期,年輕力壯的順治就撒手人寰。

這不僅是大清朝的打擊,更是孝莊的打擊。

突如其來的兒子去世,讓她白發人送黑發人,更讓她立刻擔心起朝政來。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那場出家儀式。

很自然地,身為母親的她,一定會把賬算到吳良輔頭上,即便這樣看起來有些不太公平。

但母愛,從來不是一個會講究公平的東西。

其二,吳良輔干政,ㄕㄚ他是ㄕㄚ雞儆猴,也是在宣告一朝天子一朝臣。

吳良輔,是順治非常信任的太監,經常在順治身邊出謀劃策,很多朝政大事,都離不開他的建議。

而順治親政后,和母親孝莊一直不太相合。

孝莊是個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手段的人,習慣性為兒子多操心,總想為順治打理好朝政。但順治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他享受的是絕對的權威。

下人為了照顧他,想要和他同坐輦,他都會直接拒絕: 「此非汝所宜乘!」到了母親這里,他就更容不得孝莊干政了。

可是孝莊不明白這一點,與順治在婚事、朝政中沖突很多。

而很多時候,吳良輔就會為順治出謀劃策,變著法對付孝莊。

順治十五年時,吳良輔以權謀私、結交外官的事情暴露,孝莊想要借此機會好好懲治他,最好是要了他的性命。

可是順治卻表示:

恐株連甚多,姑從寬,一概免究。」

表面上,這是順治仁慈,但實際上,這是順治想要保下吳良輔。

畢竟,當順治恨ㄉㄨˊ了一個人的時候,鞭尸都不一定解恨,多爾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可是,順治越是袒護吳良輔,孝莊越是恨吳良輔。

沒準在孝莊心中,吳良輔是導致他們母子失和的罪魁禍首,是反對孝莊政見的「帶頭大哥」。

而康熙登基之后,對孝莊虎視眈眈的勢力依然存在。

孝莊拿吳良輔開刀,就是ㄕㄚ雞儆猴。她在告訴其他蠢蠢欲動的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康熙登基,以前順治跟前的紅人要看好前路,不要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其三,處ㄙˇ吳良輔最重要的目的是,廢掉十三衙門。

吳良輔在歷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就是

設置十三衙門

順治在位時,吳良輔建議,將管理關外事務的內務府變更,參照明朝的二十四衙門,改為十三衙門。

這一建議,被順治采納。

順治十年時,順治就設置了乾清宮執事、司禮監、御用監、內官監、司設監等一系列的「衙門」。

從建制上看,這種衙門可以加強中央集團,加強皇帝專制,但是從實權落地上看,這些權力最終都會由太監們來實際操作,無異于增加了太監手中的權柄。

而到明朝后期,民間百姓人人都在喊「宦官干政誤國」。 順治愿意建立十三衙門,愿意繼續啟用太監,孝莊和一眾宗親大臣并不愿意。

因為一旦十三衙門一直延續,皇帝只要羽翼豐滿,其他大臣也好,孝莊也好,基本回對皇宮內院完全失去制衡力。

第二年,順治感覺十三衙門不夠,又增加一個,設置了十四衙門:

「內務府事務殷繁,須各司分理,乃只設十三衙門,其原設之尚方司,未曾議及,著仍舊設立,共為十四衙門,爾部即行通知。」

到順治去世的時候,十四衙門依然在運轉,已經整整八年。

順治一ㄙˇ,孝莊就想把這對衙門撤掉。

但是,要怎麼撤掉呢?難道直接說,順治之前的旨意不對,如今要更正麼?

不行,這無異于是在打順治的臉,孝莊做不到。

又或者,孝莊直接說,如今情勢有變,衙門的設置已經不合適了?

這也不行。

之前的8年,都運轉地好好的,如今順治一ㄙˇ,就說不行,這還是在打順治的臉。

唯一的辦法,只能讓吳良輔背鍋。

算起來,一開始,強烈建議建立十三衙門的人是吳良輔。

因此,在吳良輔的罪名中,有這樣幾句話:

「巧售其奸。熒惑欺蒙。變易祖宗舊制。倡立十三衙門名色。廣招黨類……壞本朝淳樸之風俗。變祖宗久定之典章。」

這幾句話的深層含義,就是說,吳良輔借著十三衙門,招來了自己的同黨,禍亂朝綱。

而最后的處置方案自然是:

「吳良輔已經處斬。佟義若存、法亦難貸。已服冥誅。著削其世職。十三衙門、盡行革去。」

這基本上算是一個非常令人滿意的結局。

在吳良輔之后,清朝基本沒有了干政的太監。

太監這群人,要麼就老老實實巴結皇帝,得到恩寵,要麼就傍著某位娘娘,求個平安。

因此我認為,康熙即位后怒斬吳良輔,并不是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而是孝莊以孫兒之名,處理「ㄉㄨˊ瘤」。

這場雷霆大怒的背后,藏著的不止是皇室丑聞,還有一個政治家的拳拳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