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軍的三個前提條件是啥?劉備為啥沒有策應荊州戰場的關羽?
2023/09/03

三月,曹操自長安出斜谷,支援被困的漢中軍團。

側翼危險解除,又到了春風時節,漢水上漲。

北伐的條件已經成熟,時不我待,關羽迅速出兵北上。

曹仁和關羽的交戰記錄仍然都找不到,但是七月曹操已經派于禁去救援曹仁了。

秋七月,魏王遣左將軍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樊

曹仁在荊州的對抗周瑜的時候,可不需要誰的救援!詳見這篇:樂進、滿寵、文聘、李通聯手都擋不住,絕北道戰役到底有多神奇?

但是短短幾個月時機,曹仁的荊州軍團還剩多少人呢?

仁人馬數千人守城

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曹仁的主力軍就在野戰時被關羽全部吃掉。

荊州大捷傳到漢中,劉備大喜。

一輩子被曹操窮追猛打,現在漢中、襄樊兩個戰場都取得大勝,怎能不讓皇叔欣喜呢?

七月,劉備進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前將軍」是此時季漢所有將軍之首,「假節鉞」,是代表統治者權力下放的最高級別,連那種「假節」的將領都能殺!注意這點,這是後來關羽被翻盤的一個重要導火索。

劉備登完漢中王位后,就返回成都。劉備的后勤已經繃不住,川內的給養也到了極限,再不走,信不信益州也給你來一場民變!

當然曹操也不好受,漢中之戰同樣損失十分慘重!

曹操撤退后,劉備不可能不追擊,褒斜道的路況比不上陳倉道,這一路病死、餓死、逃亡,還有投降劉備的(王平就是此時歸順的劉備),導致曹軍幾個月都沒有恢復元氣,曹操給于禁擠出三萬能戰之士后,余下來的都是新兵蛋子。

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

隨后曹魏開始陷入奇妙的循環,戰場損失越多,后方越要不斷征兵、征糧,反過來激起更多的民變,再度轉換為關羽的助攻,然后給予曹魏新一輪打擊。

以至于到曹操死時,整個曹魏依然處于「士民頗苦勞役」的狀態,要不是大魏吳王的神奇助攻,三國歷史會怎麼發展,真難預料。

但即便如此,曹操仍然不敢離開長安,為啥呢?

擔心劉備趁勢北伐,從漢中沖出來!(劉邦就是從陳倉道一舉突入關中)

大軍可以撤,只要劉備不走,曹操那邊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防著你!

如果劉備待在漢中,以漢中王的招牌振臂一呼,關中會不會也如荊州那樣,群起響應?(宛城守將都能叛變,長安、冀縣就沒有人蠢蠢欲動?別忘了還有馬超這個在羌、氐中有巨大威望的涼州名將)

皇叔可能覺得關羽打到樊城已經是極限了,畢竟荊州軍區就這點兵力,還要防備江東,雙方保持這個戰線不動對他來說就是最佳的狀態。

誰都沒想到,關羽後來能一口氣吃掉于禁三萬精銳!咱們三國史寫了許多重要戰役,從袁紹公孫瓚的界橋大戰、曹操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和孫劉的赤壁之戰等等,一戰殲滅三萬以上的戰例幾乎就沒看到過!大部分損失都是崩盤后自我踐踏造成的。

劉備回成都后,曹操的壓力頓時減輕,開始源源不斷的給曹仁派去大量的援軍!

關羽即將面臨曹操的傾國之力馳援襄樊戰場!

該說說于禁了。

作為五子良將之首的他本是曹操最放心的大將:

太祖每征伐,咸遞行為軍鋒,還為后拒。

進可攻退可守,于禁的泰山兵團是曹操麾下戰力最強的部隊之一(另外兩支是張遼的涼州騎兵、曹操直屬的虎豹騎)

于禁三萬精銳抵達襄樊戰場后,關羽沒有冒進,主動退回漢水防線,與于禁對峙。

從兵力上,于禁、曹仁、龐德三人合計應多過關羽。

那關羽為何不退呢?

在與樂進、曹仁的攻防戰中,關羽對襄樊地區的地形、氣候已經了如指掌,他規劃了一整套利用水攻吃掉曹軍的方案,前提得要具備三個條件!

1、于禁的駐扎地必須離漢水近(已滿足)

3、于禁駐地的城墻容易被水沖垮(已滿足)

3、要來一場大水,于禁足有三萬人,水量小,沖不垮這支大軍。

八月,大霖雨十余日!

關羽等來了最后那個條件:漢水暴漲了!

會沔水泛溢三丈有馀,城陷;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

于禁的所有給養、兵器、盔甲全都被沖走,三萬曹軍精銳頓時失去了戰斗力。常年陸戰的于禁哪見過這個場面,打了一輩子仗的于禁大腦一片空白,官渡打的哪怕再慘烈,手上至少還有家伙在,現在赤手空拳,北軍將士又不諳水性,那還怎麼打???

古代打仗,大水經常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咱們再回顧下這篇,淮南三叛(中):坐擁二十萬大軍的諸葛誕為什麼困守壽春?(孫吳援軍難以突破魏軍封鎖的原因)

諸葛誕之所以困守壽春就是因為他對淮南氣候十分熟悉,每逢夏秋季節,這里都會頻繁降雨從而導致淮河暴漲

初,壽春每歲雨潦,淮水溢,常淹城邑

諸葛誕就是引誘司馬昭前來圍城

故文王之筑圍也,誕笑之曰:是固不攻而自敗

他想重演關羽水淹七軍的戰例,一舉擊潰中央軍​。顯然王基并沒有意識到,而司馬昭身邊也缺乏淮南專家(沒辦法, 專家不是造反死了,就是在造反的進行中)進行參謀。

也許是曹氏真的國祚將盡,從8月一直僵持到10月,滴雨未下

(及大軍之攻,亢旱逾年)

諸葛誕此人老謀深算,如果說淮南三叛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也許就是他了。如果他也上演一出水淹中央軍的好戲,司馬昭還能​控制住洛陽朝廷嘛?曹魏極有可能四分五裂。

回到正文,面對赤手空拳的窘境,于禁是選擇力戰殉國還是投降以求身免呢?

作為曹操的心腹,于禁最后交出了這個答卷:

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原因咱們之前分析過:于禁對待士兵極為苛刻,極有可能是被士兵裹挾投降。

于禁投降對曹軍帶來的震撼太大了。

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于禁因為被曹操視為自己的心腹,這次獲得了最高的升職,遷為左將軍,假節鉞。左將軍之前是誰干的?

劉備!

擔當守備荊州重任的曹仁也不錯是征南將軍。

于禁是襄樊戰場曹軍級別最高的將軍!

主帥投降,加上三萬精銳團滅,曹軍的士氣遭受毀滅性打擊,之前對峙的戰局被徹底扭轉。

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

關羽下令猛攻樊城,城內的曹仁快撐不住了:

城不沒者數板;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壞,眾皆失色,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欲盡,救兵不至。

內外斷絕,糧食就快吃完,眼看著城墻在大水的沖擊下也要塌了,這仗沒法打啊!

虧著曹仁統兵有方,此時還能攏住軍隊,沒把他獻給關羽。

但是諸將的一致意見是放棄樊城,乘船溜走。

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圍未合,乘輕船夜走,雖失城,尚可全身

如果曹仁此時撤退,南陽郡將不復為曹操所有,孫權敢不敢偷襲江陵就很難說了,即使成功拿下江陵,關羽有襄樊兩城堅守待援,三國的歷史也將會被重新改寫。

關鍵時刻,一個狠人站了出來,勸阻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