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竇建德:拿著開國皇帝的劇本,卻沒想到遇到李世民這個BUG
2023/09/14

對于隋末群雄來說,和李世民身處同一個時代是他們最大的悲哀,李世民仿佛天生就是為了來終結隋末亂世開創大一統的,就連李淵都驚嘆李世民的軍功,專門為他設立位列三公之上的官職,這就是天策上將。

隋末最后有資格爭奪天下的就是李淵、王世充和竇建德

而李世民一生最閃耀的戰果莫過于在武德四年(621年)一戰擒兩王,同時消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股勢力,至此天下再也沒有能阻擋大唐一統的勢力了。

如果對于王世充和竇建德的實力不了解,那麼我們打個比方,這一戰就好比后世的朱元璋(類比李世民)正在進攻張士誠(類比王世充),陳友諒(類比竇建德)帶著十萬大軍過來救援順便摘桃子,被朱元璋帶著幾千人活捉了。

當然朱元璋如果這樣被夾攻肯定做不到,但李世民卻做到了,這也是教員稱他為最能打的帝王的原因。

扯回竇建德身上,在隋末群雄中,竇建德是一個幾近于完美的農民起義軍領袖,而他的起點卻是隋末各個群雄里最低的一位。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出身起點最低的一位

年輕時候的竇建德就在鄉間頗有威望,後來又做過隋朝的百人長,也收留過朝廷重犯孫安祖,眼見隋末大亂,他便帶著一些草莽兄弟嘯聚山林,這個經歷可以說和早期的劉邦一模一樣。

不僅如此,竇建德還有服眾的特質,當年天下大亂,盜匪橫行,竇建德的家鄉高士達就是眾多盜匪之一,他們動輒打家劫舍、殺人放火、掠人錢物,但聽聞竇建德的仗義,從來不去竇建德的鄉里搶掠。

這讓官府認定竇建德和盜匪有來往,直接殺了竇建德全家,這也是竇建德起義的原因之一。

這段故事後來被《隋唐演義》這類的小說所借用,比如秦叔寶「

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威震山東半邊天」就是以竇建德為原型的。

大業十二年(616年),竇建德帶領義軍殺死涿郡通守郭絢,義軍逐步壯大,次年竇建德開始稱王,自稱長樂王,年號丁丑,初步建立官署。

隋末群雄起義

丁丑是當年的干支,如此輕率地使用干支為年號,也說明當時竇建德并沒有足夠的人才,也證明當時竇建德的實力不過是加強的草頭王。

竇建德的勢力首次轉型就是隋煬帝被殺之后,天下再也沒有共主,在河北的隋朝官員開始投靠竇建德,這批人開始幫助竇建德從真正意義上構建政權體系。

隋末農民的起義直接起因就是隋煬帝的橫征暴斂,普通百姓最直接的感官就是地方官吏的暴虐,因此義軍一旦起事,往往會殺掉地方官員以泄憤。

在這其中,竇建德是僅有的能善待官員的義軍首領,他禮賢下士、善待士人、知能善任,因此對于隋朝的地方官而言,義軍四起的隋末,投靠竇建德就成了優先選擇。

武德元年(618年),竇建德改年號五鳳,這次改元包含了重要的政治意義,說明了他手下的謀士開始為平民出身的竇建德構建天命觀。

宇文化及

竇建德勢力徹底轉型是在武德二年(619年),底層出身的竇建德很清楚自己的局限,從隋煬帝死后,他就注意以隋朝的旗號來獲得舊官僚的支持,高舉著為隋煬帝報仇的大旗。

攻滅宇文化及政權,奪得了象征天命的 傳國玉璽,救出 蕭皇后奪得了天下大義,而且為帝報仇獲得隋廷袞袞諸臣的效忠,獲得了大量的人才。

這其中就包括 裴矩、崔君肅、何稠、虞世南以及歐陽詢等人,這群人悉心的為竇建德打造制度構架,比之李淵靠品級不高的閑官竇威搞的朝廷制度只強不弱。

到了這里,竇建德已經有實現統一的優勢了。

竇建德本身就是一個能服眾的人,而且不忘本。

「每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執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

「建德每平城破陣,所得資財,并散賞諸將,一無所取。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脫粟之飯,妻曹氏,不衣紈綺,所役婢妾,才十許人。及破化及,得隋宮人千數,即時散遣之」

竇建德底層出身,自然知道百姓疾苦,在其他割據勢力紛紛橫征暴斂的時候,竇建德卻 勸課農桑、發展生產、興修水利,使人民安居樂業

史書記載「 建德治州,勸課農桑,境內無盜,商旅野宿」,要知道這可是隋末亂世,能有如此治理屬實難得。

如此節儉愛士,竇建德手下將士歸心,文武濟濟一堂, 劉黑闥、蘇定方、程名振等將均在其麾下,對外征戰連續取得勝利,勢力越來越大。

在河北地區擊敗群雄,擊敗唐軍,俘虜唐 李神通、同安公主、魏征和李世勣等人,李世勣向竇建德投降,李世勣替他征戰一段時間,俘虜王世充麾下的劉黑闥,于是劉黑闥成了竇建德手下一員大將。

隋末割據勢力

當時劉武周、薛舉、李淵、蕭銑、王世充等都紛紛稱帝,竇建德始終為皇泰主所封的夏王,雖然有自己的年號是一個完整的政權,但始終保持尊隋的名義,所圖甚大,甚至得到了突厥的支持。

從以上這麼多條件來看,如果沒有李世民,竇建德機會很大。

武德三年(622年)七月,李世民領兵出關中,攻洛陽,這一次就是要消滅王世充的實力,經過李世民幾個月的攻略,唐軍基本上占領了洛陽周圍的所有城池,洛陽變成孤城一座。

隋煬帝當初經營洛陽城,把洛陽城修的堅固無比,唐軍久攻不下,王世充也趁機向竇建德求援。

竇建德的夏

唐軍和王世充膠著在一起的時候,讓竇建德面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有利態勢,唐軍攻打洛陽數月而無法攻克,關隴將士疲敝思歸,洛陽被圍,王世充糧食匱乏苦苦支撐。

兩邊都是如此,強盛的竇建德一下子就成為可以左右天下局勢的強橫勢力。

竇建德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恰好王世充派使者來,他順水推舟,順勢而為,這節奏簡直就是天授。

武德四年(621年)一月,竇建德帶領十萬大軍親征,三天之內就攻克了管州(鄭州)、滎陽、陽翟等唐軍占領的地方,可謂摧枯拉朽,然后在板渚修建行宮,派使者與洛陽王世充互通消息。

可以說竇建德坐收漁翁得利的想法很好,而且從當時的局勢來看是完全正確的。

唯一失算的就是李世民的軍事能力。

聽聞竇建德帶領大軍前來,不少唐軍將領勸李世民退兵,李世民非但不退兵,反而將指揮權交給李元吉,自己帶領三千五百騎兵前往虎牢關阻擋竇建德的大軍。

三千五百對陣十萬,怎麼看都不會贏,但李世民就是靠著頂級的軍事天賦,先安排伏兵,自己和尉遲敬德帶著幾百人就去挑釁竇建德,吸引竇建德安排人馬進攻,成功的伏擊這批人馬, 以先聲奪人讓竇建德不敢隨意出戰,順便偷襲竇建德糧道

如此對峙下,竇建德的士氣越來越弱,就在竇建德在陣前商議如何退敵的時候,登高遠眺的李世民抓住機會,帶領騎兵卷騎沖陣,到陣尾展開大旗,讓竇建德大軍誤以為被包圍,一時間竇建德大軍混亂無比,死傷無數,就連竇建德都被抓了。

竇建德都被抓了,王世充也沒了支撐下去的可能,隨即投降,就這樣,唐朝決定天下的戰爭就以這樣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竇建德以如此方式退場,很容易讓大家一頭問號,畢竟竇建德之前隱隱約約有一統天下之勢,政治上是成熟的,道德上比當時統治者要優秀得多,可能指揮水平也不錯,但就這樣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可能。

唐太宗軍事實力就是個BUG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竇建德被五花大綁押送到長安街頭斬首,這一點李淵做的非常不厚道,一年前,都竇建德將俘虜的唐朝宗室李神通和同安長公主釋放回去,李淵以怨報德,反手就殺了竇建德。

說實話,李淵也怕竇建德東山再起(竇建德被殺后,劉黑闥起兵那真的是席卷天下),因為竇建德治理河北深受當地百姓愛戴,贏得了民心,身死后,當地修建「竇王廟」

,哪怕逝去了幾百年,當地父老依舊群祭,歷久不衰,夏故地還流傳「 豆甜李苦」的民謠,思念夏王竇建德。

就連《兩唐書》里的竇建德也是英明神武的歷史形象,甚至將竇建德的失敗歸咎于氣運,大唐是天命所歸,竇建德是敗給了氣數。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有這次征戰被俘,竇建德能奪取天下嗎?說實話是不可能的。

首先就是唐朝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已經占據了關中地區,得到關隴士族的支持,繼承了北周以來的府兵制優勢。

其次就是大唐出現了李世民和李靖這種冠絕天下的軍事奇才,這種BUG一樣的存在,群雄誰能擋得住?

只能說竇建德沒能成事,真的是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