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剛過,身為同治皇帝未亡人的嘉順皇后阿魯特氏在自己住的儲秀宮里突然去世,死時年僅22歲,離她丈夫去世只有74天。
清宮之中,兩個多月時間,年輕的一帝一后接連病故,是很不尋常的事情。
對于阿魯特氏之死,向來眾說紛紜,有「慈禧下毒說」、「阿魯特氏自盡說」、「阿魯特氏已經懷有皇嗣說」等,均直指慈禧為了把持皇權,不惜對自己的兒媳婦下手。
珍妃井
而真相到底如何呢?
曾命人將光緒帝的珍妃推入井中害死的慈禧,難道手上還沾著另一個兒媳婦的鮮血?
1861年8月22日,31歲的咸豐皇帝因縱欲過度,在熱河行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一病不起,臨終立懿貴妃所生的載淳(同治)為太子。
咸豐怕5歲多的兒子無法料理政事,特地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
長期為咸豐帝批折理事的懿貴妃(慈禧)不甘大權旁落,她與咸豐六弟、恭親王奕訢聯手發動「辛酉政變」,趁奉梓回京的機會,設計逮捕八位顧命大臣,斬殺了領頭主事的肅順,勒令怡親王、鄭親王端華自盡,其他人革職查辦。
此后,慈禧與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多年,由于慈安性格安靜、不愛問事,慈禧基本是大權獨攬。
慈禧
正如宋美齡所說,人一旦品嘗到了權力的滋味,放下時會千難萬難。
到了同治帝應該親政的年齡,慈禧仍然不肯放權,她以「典學未成」(書沒讀好)為由,一個勁地拖延同治親政的時間。
按清朝祖制,皇上只有大婚后才算成人,才可以親政。
于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幾十名家世不凡的秀女奉旨入宮,供兩宮太后及17歲的同治帝從中挑選。
這些秀女當中,慈禧太后本人最中意的是侍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慈安太后卻看中了侍講崇綺的嫡女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家世顯赫,她是正藍旗蒙古人,祖父是大學士賽尚阿,外祖父是「顧命八大臣」之一的鄭親王端華,父親崇綺高中過同治三年的狀元,也是大清開國200年來唯一的旗人狀元。
人們都稱阿魯特氏為「狀元公的女兒」,認為她當選會給大清帶來好運。
而且,阿魯特氏的外祖母、鄭親王端華的嫡福晉鈕祜祿氏是慈安太后的親姑姑,因此,她又算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受到慈安青眼相看。
而慈禧曾在「辛酉政變」中下令賜死鄭親王端華,因之對鄭親王外孫女阿魯特氏有著一種說不清楚的提防和憎惡,她認為鳳秀的女兒富察氏聰明俏麗,有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對富察氏比較偏愛,堅持要立富察氏為皇后,不惜與慈安當場針鋒相對。
慈安平時性格柔懦,這一天卻非常堅持,她覺得富察氏看起來小眉小眼、面相不大氣,讀書也不多,從說話來看也不像個豁達的人,而「狀元公的女兒」知書達禮、落落大方、堪為天下母儀。
兩宮相持不下,只得讓同治帝親自決斷,同治與性格溫和的慈安感情較深,他沒有聽從自己生母慈禧的意見,而是當眾選擇了阿魯特氏當他的正宮皇后,皇后人選定下后,兩宮太后另外又挑中了富察氏和其他三位秀女,一共五位后妃,構成了同治當時的后宮。
而同治沒有想到,自己在立后之事上當眾違逆母親的心愿,竟留下了後來婆媳不和的大患。
同治
其實,參加選秀時,阿魯特氏已經19歲,是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富察氏才12歲,雖然容貌俏麗,卻滿臉稚氣,少年同治只是按自己的直覺,從二人當中選了個合適的妻子,并沒有太多的考慮。
但慈禧一來不想選鄭親王的外孫女當皇后,二來,她認為富察氏是「滿洲八大姓」之一,出過不少皇后,是有名的后戚世家,自己的選擇也算中規中矩,對兒子更有利。
可同治帝對阿魯特氏一見鐘情,他顧不上母親的旁敲側擊,一個勁堅持要立阿魯特氏為皇后,在慈安的極力支持下,立后的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慈禧從來就不是個能退讓容忍的人,在皇后人選上不能如愿,讓她非常不甘心,為了不讓阿魯特氏入宮后得勢,她想盡辦法為這個兒媳婦添堵,好早點廢掉阿魯特氏。
本來,四位秀女入宮時身份都是一樣的,慈禧偏偏把富察氏當場指定為「慧妃」,其他三人分別封為「珣嬪」、「瑜嬪」和「瑨貴人」,顯得對富察氏很偏愛。
而且,她還在同治與阿魯特氏大婚前提了個非常蠻橫的要求:將慧妃的冊封禮與皇后的冊立禮同日舉行,其他嬪妃的冊封禮在一個月后舉行,這樣一來,慧妃富察氏的身份更加顯得與眾不同了。
秀女初封就是妃,這在清宮里是極為罕有的事,事實上,慈禧就是想讓富察氏與阿魯特氏分庭抗禮。
清宮大婚儀式
富察氏年紀雖小,爭強好勝的心卻不小,這也是慈禧認為她很像年輕時的自己的原因,不過,盡管富察氏心機很深,但同治帝喜歡的人是阿魯特氏,這是慈禧一時改變不了的。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同治帝在清宮大婚,冊立阿魯特氏為皇后。
阿魯特氏的家族是旗人里少有的科舉世家,幾代人都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解元、狀元的好名次,家中藏書無數,對兒女教育抓得很嚴,因此阿魯特氏的文化水平較高,特別是一筆書法,在宮中無人能及,而且,她是個左撇子,寫字都是用左手。
《清宮詞》曾記載:「珣瑜顏色能傾國,負卻宮中左手書。」
阿魯特氏
這句詩的意思是說:珣嬪、瑜嬪相貌長得很美,卻都比不上阿魯特氏皇后的書法出眾。
要知道,慈禧入宮后,之所以能從蘭貴人一路升到垂簾聽政的皇太后,不僅是母以子貴,還憑了她一手漂亮的書法,才能在咸豐帝不問朝政的日子里,代為批折聽政。
阿魯特氏不僅家世顯赫,而且是狀元公的女兒,德才兼備,是個秀外慧中的姑娘,據史書記載:阿魯特氏「氣度端凝,不茍言笑,頗有母儀之風」,當皇后非常稱職。
可慈禧看到這樣的兒媳婦,不僅不高興,反而更加戒備了。
她與慈安雖然在殿上一起垂簾聽政多年,表面同心同德,但暗地還是互相提防、較量,如今來了個阿魯特氏皇后,是慈安的姑表外甥女,年紀雖輕,卻很有見識,倘若姑甥聯起手,慈禧自問不一定就能占住上風,選后之事的失敗為她敲響了警鐘,兒子雖是大清皇帝,可這個兒子并不就肯聽自己的。
雖然同治帝已經大婚,慈禧并沒有歸政的打算,1873年,她宣布撤簾歸政后,實際仍牢牢把持著朝政大權。
為了監視同治與阿魯特氏,慈禧在二人身邊都安插了耳目,想要尋找阿魯特氏的錯誤,找機會廢后,但同治與阿魯特氏情投意合,阿魯特氏性格又比較端莊守禮,很難找出茬子來。
小夫妻倆感情篤好、難分難舍,這讓慈禧無法容忍,她索性叫來同治,指責同治冷落慧妃,說:「皇上應該好好對慧妃,皇后年少無知,應該讓她少來你宮中,以免妨礙政務。」
親媽發話,同治不敢不聽,但他打心底喜歡不起來慧妃,而一旦他召來阿魯特氏相見,慈禧聽說后,就會找茬子訓斥阿魯特氏,讓同治更于心不忍。
為了落個清凈,他索性獨居乾清宮,五位后妃誰也不見,正當新婚的阿魯特氏皇后不得不獨居自己的寢宮中,與同治帝仿佛一對相愛卻被人橫加攔阻的牛郎織女。
看到慈禧處處針對她,性子直率的阿魯特氏當然也很生氣,她是名門嫡女、不善逢迎,更不愿意刻意討好慈禧,有時候,慈禧叫她陪著看戲,看到不喜歡的戲目,她就扭臉看著別的地方,連慈禧的提醒也不聽,就更不得慈禧的歡心了。
而同治帝剛剛新婚,卻不能如愿接近自己喜歡的女人,內心十分郁悶,在恭親王之子、堂兄載澄的帶領下,他經常微服出宮、前往青樓冶游夜宴,恭親王得知后,下令把兒子關進宗人府高墻,同治出宮尋花問柳的丑聞卻也不脛而走。
盡管慈禧對同治的丑事有所耳聞,但她不認為自己有錯,而認為是阿魯特氏帶壞了兒子,看到兒媳婦就氣不打一片來。
阿魯特氏每次見到同治,必然笑臉相迎,可慈禧說她這是「狐媚惑主」,後來阿魯特氏不敢多去乾清宮,就算同治生病了,她心里著急,也不敢去衣不解帶地侍奉,只敢趁人不注意悄悄探望,慈禧又責備她「妖婢無夫婦情」,總之,阿魯特氏無論做什麼,在慈禧眼里都有錯。
親政僅僅一年時間,同治的身體情況就每況愈下,據在大清海關當過官員的愛爾蘭人濮蘭德所著《慈德外記》記載:
「私家著述,皆謂太后縱帝游蕩,及至得疾,又不慎重愛護,以至深沈不起,……蓋帝常履飲于外,至翌晨召見軍機時猶未歸也,或醉中言語失次,雜以南城猥賤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間皆竊竊私議恐帝壽之不久。
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癥,不能臨朝,兩宮皇太后代執國政,月底帝遂降諭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1874年10月,看到同治病重,慈禧認為都是阿魯特氏這個當皇后的沒盡到責任,經常當眾發作,厲聲訓斥阿魯特氏是克夫命,新婚不久就把同治害得奄奄一息。
一次,慈禧去探望同治病情,看到阿魯特氏親手為同治擦拭膿血,竟破口大罵道:「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
阿魯特氏雖然平時都強自忍耐、不敢回嘴,但聽到這種話后,不甘被扣上「克夫「的帽子,就正色回答道:」媳婦是從大清門被抬進來的,擔不起狐媚惑主的名聲!」
她這句話一下子就戳痛了慈禧。
慈禧家世平常,父親惠征只是個被革職的道台,她憑選秀入宮,與情敵麗妃等人爭斗多年,才一步步登上皇太后之位,入宮之初,她只是個從七品貴人,屬于清宮的低等后妃,當然不可能從大清門被抬進來了。
事實上,整個清朝的200多年中,29位皇后里只有5個人曾享有過從大清門被抬進來的殊榮,而阿魯特氏就是其中之一。
阿魯特氏的話雖是一句有力的還擊,卻也給她帶來了悲劇性的結局。這句扎心的話讓慈禧覺得兒媳婦根本看不起自己,個性強悍傲慢的慈禧怎麼能咽得下這口氣?
幾天后,十一月二十五日,慈禧打著為同治帝「沖喜」的幌子,將慧妃富察氏連升兩級,封為「敦宜皇貴妃「。
而就在這個時候,同治皇帝的病情有了起色。
同治到底是得什麼病死的,據《慈德外記》和《翁同龢日記》記載,當時京城流言紛紛,傳說同治患上了梅毒,而官方記載稱同治得的是天花。
在清宮檔案中,有一份御醫李德立和莊守和記錄的《萬歲爺進藥用藥底簿》,簿上記錄的病情是天花,用的方子也全是治天花的。
為了這樁懸案,1979年,北京醫院根據這本官方《底簿》,為故宮博物館出了一份初步鑒定,也認為同治帝是患天花病去世的。
而幾年之后,當年的御醫李德立的曾孫李鎮寫文章在雜志上披露,說李德立診病后,認為同治得的是梅毒,但為了掩飾丑聞,不論是《底簿》記載上還是開藥方,御醫們都是按天花去治的。
在李鎮的文章中,他還說出了一件讓人難以置信的事,十二月初四,同治的病曾經恢復了不少,可慈禧的探訪卻促成了同治與阿魯特氏的先后死亡:
「據祖父面告,同治之病經曾祖父精心治療,已有起色。十二月初四日午后,阿魯特氏(同治皇后)來東暖閣視疾,當時載淳神志清醒……「
李鎮文章里寫道,當時,同治病情有所緩解,期待早點恢復身體、親自理政,阿魯特氏這些天受了慈禧不少氣,就坐在床邊哭訴自己受到刁難之苦,而「皇帝亦親有感受,勸她暫且忍耐,待病好之后,總會有出頭的日子。」
不料,此時慈禧也來探病,還不讓眾人通報,立足在養心殿東暖閣窗外偷聽,聽到這里,她勃然大怒,立刻推幔闖入幃內,一把揪住皇后的頭髮用力猛拖,阿魯特氏的一大撮頭髮連同頭皮都被拉了下來,血流滿面,慈禧還不解氣,又劈面猛擊一掌,厲聲叫太監傳杖,要在床邊棒打皇后。
由于場面太過火爆激烈,同治帝看得目瞪口呆,當場昏厥,從床上跌落在地,等李德立奉命趕到時,同治已經牙關緊閉、滴藥不進,第二天晚上就駕崩了。
同治
這一傳說,在曾擔任了19年光緒帝居注官的惲毓鼎所著《崇陵傳信錄》中也有記載,均稱在同治去世前一天,慈禧曾在兒子病榻邊痛毆兒媳婦,還要太監傳杖責打,才導致同治病情急轉直下,驚悸昏厥后,不治身亡。
同治帝剛咽氣,慈禧就命人傳他的幾位親叔叔入宮。
兩個小時后,慈禧已經坐在同治帝停尸處的對面房間里與他的五叔惇親王、六叔恭親王、七叔醇親王等人商量立嗣君之事。
同治帝是大婚兩年后駕崩的,他既沒有兄弟也沒有子嗣,嘉順皇后阿魯特氏是他的未亡人,按理應該選溥字輩為嗣君,尊阿魯特為皇太后。
但慈禧怎麼會同意讓阿魯特當皇太后,自己被架空呢?她堅決拒絕了「溥字輩」人選,說「溥字輩無可立」。
大臣們從載字輩中挑選了恭親王的兒子、17歲的「大阿哥」載澂,慈禧也不同意,見大臣們故意不迎合她的意思 ,她索性自己「擇賢」,選中了醇親王奕譞的兒子、三歲半的載湉當嗣君,也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
當天夜里,光緒帝被帶入宮中。
一個多月后,正月二十日,三歲半的光緒在太和殿即位后,前往兩宮太后處行禮,之後來到儲秀宮,給皇嫂阿魯特氏行禮。
一個月后,阿魯特氏香消玉殞。
關于阿魯特氏之死,史學家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她是被慈禧逼死的,另一種看法認為她純粹是自尋短見。
據野史記載,同治死后,崇綺曾前往慈禧處,打聽她會如何處置女兒,慈禧只冷冰冰地說了一句:「隨大行皇帝去罷。」
崇綺明白阿魯特氏仍然不得慈禧歡心,就在一次進宮時,勸說女兒自盡,此后,阿魯特氏七天不飲不食,絕粒而終,追隨同治于地下。
也有另一些野史小說中認為,阿魯特氏當時其實已有身孕,是同治的遺腹子,由于擔心阿魯特氏會仗著「龍種」當上皇太后,慈禧就加緊迫害鏟除她。
據官方編修的《清實錄》中記載,阿魯特氏在儲秀宮中臥病三天,第一天、第二天慈安與慈禧曾帶著光緒皇帝一起前去探望,第二天下午三點,慈禧又和光緒帝單獨前去探望,第三天凌晨三點多鐘,阿魯特氏就已經氣絕身亡了,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太醫診斷記錄,病因不明,也有人根據這一記錄,認為慈禧單獨去探望阿魯特氏時,很可能給她下了毒。
而分析阿魯特氏屬于自盡的說法,認為當時阿魯特氏在政斗中處于下風,她以皇帝寡嫂的身份在宮中居住,沒有自己的后嗣,完全失去了政治上的立足點,既無實權又無地位,而且已成慈禧的眼中釘,加上阿魯特氏與同治感情很深,一下子難以接受喪夫的命運,心情悲痛抑郁、孤獨無助,因此尋了短見。
不管是哪一種死因,從1872年底阿魯特氏入宮,到1875年初阿魯特氏去世,短短的兩年多婚姻中,這個悲催的同治帝皇后完全是婆媳矛盾的受害者。
而慈禧討厭阿魯特氏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嫉妒:她嫉妒阿魯特氏「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名正言順,嫉妒阿魯特氏與同治帝后情深,更嫉妒阿魯特氏不同凡俗的才華。
由于深知阿魯特氏可能成為自己接著把持皇權的勁敵,慈禧才不遺余力地除掉了阿魯特氏。
慈禧對政敵從不手軟,從肅順、阿魯特氏、珍妃到光緒,無不敗在她的鐵腕下,由于強烈的權力欲,她的眼中已經沒有母賢子孝的親情,只有殘酷的宮廷爭斗。
參考文獻:《慈德外記》
《清實錄》
《翁同龢日記》
《崇陵傳信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