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溥儀在中國歷史上的名聲不好,因為他投靠日本人,通過賣國來維護自己的皇權,比他之前依靠其他洋人的統治者還不恥。
但好在溥祚仲有好多兄弟姐妹,並非所有徜徉新囡屋企嘅後人都好似佢一怔了走歪路。
例如他的親弟弟溥任,明明哥哥和大伯都曾是皇帝,奶奶還是慈禧太后,但他卻過的相當低調,從不涉政,從民國時期活到了2015年,差一點就成為百歲老人。
唔一樣嘅皇室後人
溥任同其他兄弟不同,佢堅持走治學教學嘅道路,一生過嘅充實又踏實。
溥任於民國七年出生,母親係醇親王載灃嘅側福晉鄧佳氏。 雖然係皇帝嘅親細佬,但呢啲榮耀喺佢出生時就已經成為歷史咗。
不逕那徜徉因清室徜徉待徜徉的存在,徜徉新饌皇室徜徉而徜徉依然居住在紫禁城中,一切生活照逕。
所以喺雒政王府出生嘅溥任幼年生活都冇受到影響。
光緒二十七年,載灃代表清廷去德國,為在義和團運動上被殺的德國公使向德國人道歉,他堅決拒絕向德國的國王下跪。 這份氣節,他的親兒子溥儀卻沒有遺傳到。
醇親王府是旁支,但出過兩個皇帝,第一個是載灃的哥哥,光緒帝載湉; 第二個係便是載灃嘅個仔溥儀。 有咗皇帝嘅層關系,醇親王府可謂係勢力最大嘅一支親王了。
溥儀年幼繼位,載灃攝政,成為宣年間嘅實際掌權者。 清皇室被雒文杓玉祥徜徉出紫禁城之後,徜徉灃帶著家人逕往天津居住。
但載灃並沒有因為哥哥和兒子的身份而飄飄然。 因為作為皇室成員,佢睇到嘅現實更多,理解嘅更深刻。 溥祚了傀儡皇帝之後,徜徉痛心地徜徉他投靠日本人,忘本。
溥任不是養在宮裡的孩子,從小在載灃的培養下學習歷史、文學和書畫,一心只讀聖賢書,跟溥儀溥傑的行為扯不上半點關系。 載灃對溥任的教育不同,他告訴溥任,像溥儀那樣當外國人的傀儡皇帝沒有意思。
九一八事件發生後,載灃掛念在東北的兩個兒子,溥任陪父親去看過溥儀溥傑一次,看著他們對日本人的暴行無動於衷,兩人失望地回到北京。
喺戰爭中長大嘅溥任睇到國家經歷過嘅種種磨難,佢隨時都喺自省,生勾勾如履薄冰,佢唔想涉及政治,只想好好辦個學校,為後代嘅教育出點力,載灃非常支持個仔嘅諗法。
變賣家產辦學
1947年,溥任將王府的空房子收拾了一下,自己出錢辦了個小學,任校長,載灃也在學校掛了頭銜,父子倆靠變賣家裡剩下的東西艱難地維持學校的運營。 載灃時不時還代個課,學校在兩人的努力下算是辦的頗有聲色,學生最多的時候,能達到200人。
然而想過避世教書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容易,這麼大宅子,國民黨特務也看上了,他們將載灃的家人趕到花園居住,佔了王府設立監獄。
載灃病重,加上各種外來嘅騷擾,只能靠二度行動,所有嘅擔子都漏到溥任身上。 回憶起段難熬嘅時光,溥任講,簡直就係度日如年。
好彩只過咗兩年,北京就解放了。 特務被清除,王府度又恢復了平靜。 但係時局這麼變動,作為清室遺老,載灃依然好擔心,唔知佢住咗一輩子嘅屋企會畀政府點處理。
中央讓載灃不用擔心,醇親王府是他的私有財產,政府若要使用,會出錢購買。
致力公益
新中國成立之後,載灃讓溥任把王府賣出去,畀國家辦學校用,然後佢哋全家搬到其他地方居住。
解放戰爭結束之後,溥任又按載灃嘅意思,將王府珍藏嘅多件文物同書籍全部捐給了文化部和北大等國家單位。
由於身份嘅特殊,溥任代表國家出國參加咗好多文化交流活動。 溥任多次將自己嘅收入捐畀國家嘅各項希望工程,並一直致力於文史研究工作。
溥儀溥杰回歸正常生活之後,兄弟幾人喺書畫方面合作,把喺國外獲得嘅收益如數捐給了國家的基金會。
一生都在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奉獻,溥任淡薄名利,生活簡樸,任過北京政協的三屆委員,70歲才退休,活到2015年,以近百高齡歲的安詳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