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先主連年征伐,難堪其負的百姓為何沒造反?皆因諸葛治蜀的偉大
2023/10/25

夫妻本是同林鳥,災難臨頭各自飛,這種說法有道理沒?有事實基礎沒?有,而且多,所以現在很多人根本就相信真正的婚姻關系。

但是,有沒有一些真正契合婚姻精神的婚姻關系呢?不管你貧窮還是富有,不管你發達還是落魄,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無怨無悔地陪你看日落日出、潮起潮落?也有!只是很多人GET不到這種幸福與寶貴。

這其實牽涉到一個哲學問題: 人其實在本質上是利己、是自私的,但為什麼總會有人忘我而無私呢?他們為了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同理,我們可以擴散到歷史上的農民造反問題上去,老百姓為什麼造你的反?因為跟著你沒法過日子了唄!因為你特麼薅羊毛薅得沒完沒了了唄!我們又不是天生的受虐狂,憑什麼慣著你那臭毛病。

鑒于此,我們應該要看到諸葛亮治蜀的偉大之處。劉備集團爭霸天下的時候, 因資源有限和連年征戰,蜀中百姓不可謂不重,但是為什麼蜀中百姓沒有揭竿而起呢?要知道,老百姓可是先后反抗過東漢和曹魏的哦。

諸葛亮治蜀的主要內容

當過家的人大抵都知道,任何時代,當家人其實都是不好當的,尤其是沒什麼家底子的家庭。所以,諸葛亮出山給劉備做當家人,其實是在挑戰當時天下的最高難度。 鑒于此,再加上諸葛丞相干出了曠古絕今的成績單,這就是丞相被千古傳頌、頂禮膜拜的根本原因。

因為丞相在荊州呆的時間不是很長,把他在荊州的種種成績擺出來,也沒有太多的說服力,所以咱們今天就來具體介紹一下丞相治蜀的事情。

丞相治蜀,主要通過三個方面: 農業、經濟和法制。這三個方面大家能理解吧,這大抵就是古代治國最典型的三個維度了吧。秦國的李冰修建了都江堰而千古留名,漢文帝重視農耕被譽為千古明君,隋文帝制訂隋朝的律法也是廣受贊頌。那麼,丞相在蜀中是怎麼干的呢?

第一個方面:丞相興建大利。先解釋一下,啥是大利? 大利在古人心中就是那些有利于民生的基礎建設,而古代民生最依賴的就是農業的發展和穩定,所以所謂的大利其實大多就是興建水利、修橋鋪路等等。

丞相因為在隆中隱居過,躬耕于南陽嘛,所以對農業這一塊還是比較了解的。再加上人家那見識和格局、位置和職責,早就對糧食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一句話, 丞相很重視糧食,也很需要糧食。

歷史上大部分的軍閥需要糧食是怎麼弄的?派士兵拿著槍桿子挨家挨戶去征收,征收要是不好使,那就拿著槍桿子頂著人家的腦袋,要命還是要糧,你給個選擇,還有就是直接開搶,跟土匪似的。比較注意吃相的是像曹操那種人,搞屯田制,我負責圈地,你們負責種糧,最后的收獲我六你四。

丞相不是這麼干的,他是選擇幫助老百姓把蛋糕做大,然后從老百姓的利潤增長部分去分紅。你原來一畝地產糧600斤,我幫你增產到1000斤,最后我拿300斤或者200斤,你老百姓拿700斤和800斤。這種方案,哪個老百姓不愿意接受?

用今天的話來解釋, 丞相其實就是特別注重可持續性發展,人家絕不搞涸澤而漁那一套。你薅羊毛把羊都薅死了,以后還薅什麼?

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

這是丞相治蜀時的勸農語錄,啥意思呢?別在老百姓農耕的時候派徭役,天時不能奪,過了日子這莊稼就長不出來了!核心意思就是不要去騷擾老百姓務農,要讓老百姓心無旁騖地把握住黃金時間,跟我們現在很多家長在大學聯考前夕對子女學習是一個態度。 然后到了收獲分成的時候,不要將老百姓的家底都掏空,要按比例征收,老百姓只要明年還有力氣干活,咱們明年就還有收成。

有些「聰明」的同志,尤其是有稅務方面工作經驗的同志,會有疑問,這不就是搞「薄利多銷」那一套嗎?這來錢速度太慢了,按這個節奏,蜀漢集團是不可能經得起劉備長達十年的滿世界折騰的。

所以,這只是丞相的總體思想,人家發現問題就去解決問題, 把勁都用到了給老百姓增產上去了,也就是水漲船高方面去了

。效益上去了,分紅自然也上來了。

比如,丞相就非常注重興修水利,因為水土是那個時候的農業根基。在蜀中,丞相對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樞紐的治理,都是有具體記載的。

丞相對水利工程重視到了什麼程度呢? 人家北伐的時候,本來就人手不夠,還特意特地專設了堰官進行都江堰的管理維護,并批了1200人的編制,專門負責此地的水利保養問題。

諸葛亮北征,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

順便提一句,這是有史以來專設官員管理都江堰的先例。在現在,有一句話叫「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丞相那里, 叫「再窮不能窮水利,再苦不能苦農業」。

都江堰咱們就不專門介紹了,總而言之,是它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美名。

都江堰雖然沒有黃河那麼喜歡咆哮,但也不是一個一直安靜的美男子,滔滔江水帶點河沙這是難免的,所以這就存在一個及時清淤的問題,否則河道會堵塞,水流會泛濫成災。

丞相不僅明確規定了要對都江堰進行定期檢修,其實就是要每年都去河道中撈沙子,專業術語叫做「歲修」。還把一些經驗匯編成冊,整理成規章制度,讓專人去負責落實。

其實,前人治理都江堰也總結了一些好的經驗,比如六字訣: 「深淘灘(歲修),低作堰(分洪)」;比如八字真言: 「遇彎截角(歲修時遇河流彎道,在凸岸截去銳角,減輕主流對河岸的沖刷), 逢正抽心(在主河道的中心一定要深挖保證航道正向流動,避免泛流毀岸、淹毀農田)」。但他們都缺少一種制度化的意識,也就是完全靠經驗作業,隨意性很大,不受控制的因素太多。比如人的責任心、技術傳承、數據記錄與保存等等問題。

丞相治理都江堰的首開制度化的先河,實在是中華民族之福,是益州百姓之福。 因為他最大程度地確保了幾千年的都江堰治理經驗沒有成為失傳的絕學。

都江堰到現在還在造福四川人民,大家首先要感謝的李冰父子,其次便是諸葛丞相。不信,大家去看看隋煬帝開鑿的蘇杭大運河現在是個什麼樣子。

丞相除了把對都江堰的管理寫進蜀漢憲法外,還在蜀中搞了大量基礎建設。比較著名的有:在成都西北的低洼處修建了九里堤防水,在當時糧食主產地的黃金分割點郫縣設置了國家糧倉來最小損耗的匯聚糧賦, 還有漢中的最大水利工程「山河堰」,以及增修的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等等。

據考證:山河堰灌褒城田8000余畝,灌南鄭縣田30600余畝,灌酒縣7000余畝,共46000余畝;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米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多達三百多個;漢中地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很多當年的堰渠經歷代維修,一直延用至今。

丞相的偉大之處是一言難盡的,他治蜀的第一個方面咱就先說到這里,接下來看看他治蜀的的第二個方面: 商品經濟的發展。錢糧不分家,光有錢能保證大家都吃得飽,但是如武器裝備、衣服藥品等等,還是需要錢來解決的呀。

丞相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呢? 因地制宜地打造出來一個國際品牌,那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蜀錦」。

丞相為什麼選擇「蜀錦」這個品牌呢?因為益州本是四塞之地,其他資源沒啥優勢,種桑養蠶,然后織錦,這個產業還不怎麼容易被外面反壟斷。

丞相把「蜀錦」這個品牌做到什麼程度了呢?在國際上是搶手貨,在國內更是硬通貨,基本上可以當成貨幣使用。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蜀錦在蜀漢內部可以當貨幣使用,比如某個戰士立了戰功,按規定要獎勵十萬錢,可政府拿不出這麼多錢怎麼辦?用蜀錦替代可以,用其他東西不行。

為啥呢?因為蜀錦輕,容易轉運;因為蜀錦不易變質,容易保存;因為蜀錦很搶手,人家不怕變不了現,甚至還有可能賺一手差價。你用土豆去代替貨幣試試?吃不完就全爛掉了,賣也不一定賣得出去,也不一定能賣出個好價錢,人家能接受才怪。

第二個是蜀錦在國際上大火之后,蜀錦就成了蜀漢賺外匯的主要渠道了,賺敵人的錢,再拿敵人的錢去打敵人,那種感覺倍兒爽。曹丕繼位后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專門寫了一篇名為《與群臣論蜀錦書》的勸導文章,大意就是說:你們這幫敗家玩意別特麼再買蜀錦了!知道嗎?你們買的蜀錦就是咱們魏國健兒的鮮血啊!這是資敵呀!但然并卵,因為曹魏的皇室沒少穿蜀錦,你特麼有本事讓魏國上下看不到一匹蜀錦呀!你自己穿,光想讓下面人不穿,那可不好使。

那麼,丞相又是怎麼做到這樣的呢?

一個是丞相自帶超前思想,古代有很多統治者在思想上是極大局限性的,他們特別反感商業,認為這人只要做起生意來了,就不會好好干活,所以必須禁止一切商業活動,著名代表就是商鞅。你特麼要麼給我死地里,要麼給我死戰場上去,不要有其他想法。但丞相卻用超前思維想到了要用敵人的錢去要敵人的命,在他主政第一年就下達了官方紅頭文件《言錦教》,強調:

「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

另一個是丞相掌握了品牌建設的核心要義。 宣傳、政策先到位,然后官方資本、民間資本都調動起來,再然后躬身示范讓官員、個體工商戶、生產者都燥起來。諸葛亮曾親自在自家的周圍種桑800株進行榜樣示范,號召蜀地百姓大量種桑養蠶為奢侈品提供原材料。

總之,就問大家一句話,丞相威武不?牛逼不?

然后,說說丞相治蜀的第三個方面:依法治國。這一方面其實很多朋友都曾觸及到了,那就是劉備入主益州的方式其實并不太光彩,人家益州的民心以及士族之心難免會有點膈應的。再加上你劉備這個外來戶還帶來很多河北、荊州外來戶,以后大家在一起生活,有啥磕磕碰碰怎麼辦?

丞相是怎麼辦的呢?咱知道大家各有個算盤,各有各的顧慮,之間的矛盾和誤會一時半刻也消除不了。咱都翻篇了, 從今兒個開始,規矩就一條:按制度辦,也就是依法治國。

丞相先是與法正、劉巴、伊籍等人共同制定了《蜀科》,這是先把規矩定好, 做到有法可依。

然后,三令五申,不管是誰必須按照《蜀科》的規定辦事, 這就是有法必依。

也沒有啥法外開恩那麼一說, 這叫執法必嚴。

丞相這招依法治國其實是一把雙刃劍,通常只有丞相這種大才才用得好。

隨便舉個例子,比如先主沒去世之前,都對此持懷疑態度,說是咱們剛剛到益州來,不是應該走溫情路線嗎?咱是不是有點狠了?要不學一下高祖,搞個「約法三章」,然后和睦相處就行了。丞相是怎麼解釋的?高祖可以寬宏是因為秦太殘暴了,劉璋被咱打失業了就是因為他啥也不管,老百姓看不到公平,所以民心完蛋了。 所以,咱們必須一視同仁地樹新風、揚正氣,才能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看得到希望。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并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于斯而著

另外提一下,劉備身邊的著名紅人法正曾經就亂來過,有人找諸葛亮投訴,被諸葛亮用極高的政治智慧化解了,所以諸葛亮推行法治,法正也很給面子地積極配合了。

《蜀科》頒布后,丞相開始撫慰百姓,規定禮儀,確立官職,制訂制度,開誠布公的面對臣民,不僅如此,他還對官吏進行反復的進行廉政教育,并定下了一系列的業務操作流程。

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勵臣子

蜀漢在法制化道路下變成舉國上下 「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

總而言之,重視農業,興修水利,擴充基建,倡導工商,依法治國,丞相的治蜀最終效果是:

亮之治蜀,田畋辟,倉稟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諸葛治蜀的邏輯分析

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諸葛治蜀這些事情,或許也對這些不怎麼感興趣,但實際上,這些才是歷史精華。

也還有可能是,經過上述的介紹,因為幫大家把窗戶紙都給捅破了,大家覺得丞相治蜀也不過爾爾嘛,不就是發展農業和經濟,然后依法治國嘛,一句話的事,有啥講究的?

這玩意有點跟我們現在很多小學生都能背出圓周率來,而當年祖沖之先生則是窮極一生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才把圓周率弄出來,是一樣的道理。

諸葛治蜀里面是帶有很多超前思維的,包括前面的發展工商業,重農抑商的觀念根深蒂固,再加上當時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限制,很多領導者一輩子能把農業整好就覺得功德圓滿了,誰還有心思去琢磨商業品牌建設這些事?就算選擇發展工商業了,也不會有什麼品牌建設這種思想,頂多是加大工商生產力度,擴大貿易范圍等常規路數。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但其實把諸葛治蜀歸納總結一下,我們最應該得到寶貴經驗是 「發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這句話。為什麼呢?咱一條一條來解釋吧。

在亂世之中,最后擠進賽道的劉備集團,他最大的短板和瓶頸是什麼?其實就是核心資源。這個核心資源也就是人,包括人才和人員,或者就叫人口。人才就不說了,你劉備進來晚了,都被人家選過好幾遍了,你只能看著辦了。要麼到民間市場去海淘,要麼去別的公司挖墻腳,要麼找點邊角料將就將就。然后就是人口,這是戰爭中消耗劇烈的核心資源,軍隊補員、后勤生產,哪哪都需要人。那麼,想有多少人,首先要取決于你能養活多少人呀!這就牽涉到一個糧食問題。

曹操為什麼能收編流竄多年的三十萬青州黃巾軍及其百萬家屬?不就是因為他剛剛當上兗州刺史,手里有大量從劉岱那里拿過來的土地資源!他也只是因為把土地分給了青州軍,觸犯兗州士族的根本利益,陳宮、張邈等兗州士族才會反他的。他後來為什麼要推行「屯田制」,因為沒有糧食,他根本就活不下去,兗州之戰因為缺糧差點就被呂布徹底絞殺了。沒糧食,你的隊伍就會自行解散的。還記得馬超把龐德等部曲抵押給張魯,換的是什麼東西嗎?糧食!

糧食是亂世生存之本!因為你沒糧就沒人,沒人就沒有一切!

現在知道丞相為什麼那麼重視農業了嗎?咱蜀漢就這麼點地盤,就這麼點人口,先主又處于創業初期,到處要用人、用錢,咱不增產增效根本就運轉不過來呀。你搞攤派甚至搶劫,人家揭竿而起;你搞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天下雖大,已經沒有你的容身之地了。 你只能想辦法去自給自足。

這跟我們養雞吃蛋是一個道理,你養了一萬只雞,每天要吃一千個蛋,你要是看哪只雞不下蛋了,逮起來殺了燉湯喝,這問題真的不大。但你只養了一百只雞,每天要吃八十個蛋,偶爾還要一天吃兩百個蛋,你動不動殺雞取卵試試?你只能想辦法讓這一百只雞好好給你下蛋。

丞相治蜀的助農思維,其實比很多扶農、扶貧政策都要科學得多,那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思維。

我們現在搞服務、搞咨詢的朋友,都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丞相的思想,你的服務對象不好過,你的服務費怎麼有保障呢?

然后說說蜀錦,這是一個錢的問題。曹操、袁紹等人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兩條路:挖墓發死人財,吃大戶發活人財。 只有丞相的蜀漢是用壟斷產品去賺敵人的錢。高下立判、云泥之別呀!

這其中牽涉到了很多商業邏輯,因本人還在商圈供職,就不一一跟大家透露了。如果等到本人退休了,有機會再說。

最后說說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看起來平淡無奇,現在不經常有人把這個掛在嘴邊。

但其實這個東西實施起來是很難的。 因為被管理的個體差異是永遠存在的,利益保護和防范的成本和力度是不一樣的。簡而言之,大家是不公平的。劉璋為什麼在益州沒搞好,因為他縱然東州兵搶劫唄!劉備為什麼一直被益州人民觀望,因為人家還不確定你是不是一只披著羊皮狼唄!益州士族為什麼抵觸情緒那大,因為你們這些外來戶侵犯他們的既得利益了,然后他們還害怕你們拉偏架唄。

社會矛盾的根源是在于資源分配的不均勻!丞相深謀遠慮地看到了這個本質, 將錯就錯,反正一切都已經打亂了,都已經洗牌重來了,那咱們就定好規矩,按制度辦事,過去的事都過去了,今后的事都按制度來,誰都不能亂來。

這實際上是在解決蜀漢人民對「公平」的訴求。所以,別看蜀漢後來死了那麼多人,但人家蜀漢的高級領導也死了好多呀,丞相都累死在工作崗位上了,關羽一家被團滅了,老百姓能有意見嗎?

當然,前面說了,依法治國這玩意是把雙刃劍, 它的本質是在講公平,在什麼情況下,這玩意不好使呢?利益分層且固化的情況下不好使。人家年薪百萬,你讓他和一個月薪三千的人講平等和公平,不反了你才怪!

最后講一講,為什麼在丞相治下,蜀漢人民負擔那麼重,卻一直無怨無悔,甚至千百年都在感恩和懷念丞相呢?(現在四川還到處是丞相紀念祠) 因為丞相確實是有大恩大德,有超絕的人格魅力,大家看看他干的那些事,都是利在千秋的好事呀!興建大利的利民工程,打造蜀錦的品牌建設,樹立公平的人文思想,這都是讓世代益州人民受益的恩德呀!漢中之戰時,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益州百姓毫無怨言地沖上去了,這就是最好的備注。

一點點思考

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誠得人心。你對人越真誠,幫到的人越多,給別人帶來的利益越多,你成就的事業就越大,因為真誠,才是最大的成事套路,也是人性的一大秘密。

所以,我們活在社會上,一定要有一種成就他人的情懷和思想。當然,這不代表我們要去做一個老好人,畢竟所謂的成就他人是指成就那些可以、值得、應該去成就的人,而不包括那些包藏狼子野心的白眼狼之流。

為什麼在諸葛亮主政期間,益州人們負擔那麼重卻毫無怨言,能為丞相、為蜀漢赴湯蹈火?難道真的是因為劉備背后那塊漢室正宗的金字招牌嗎?不是! 而是因為丞相治蜀期間,是真的對他們掏心窩子,是設身處地地與他們同甘共苦。

咱們平民百姓,很多時候有各種各樣的缺陷,比較典型就是短見、狹隘等, 但咱老百姓有一種亙古未變的優點,那就叫良心,他們知冷暖、懂感恩。誰真心實意對他們好,他們就能把命給人家。

丞相治蜀,說到底,不也是為了解決劉備集團政治資源的各種需要,這種需求在本質上其實是和老百姓的利益相沖突的,而且這種沖突在當時的蜀漢集團是格外嚴重的。換作是別人治理蜀地,蜀地估計早就內亂了。 是丞相用超前思維把矛盾轉化了,我們不是剝奪者和被剝奪的關系,我們是休戚相關的共同建設者的關系,我們時時刻刻站在統一戰線上……

很多人說丞相不行,但幾千年過去了,就說建立群眾基礎這一塊,能和丞相等量齊觀的,唯有我們偉大的黨和人民解放軍。

我們很多人由于閱歷不夠,看問題是看不到根本的, 比如他們判斷一個人厲害不厲害,很多時候就是看這個人能不能折騰,或者折騰出了多大的動靜,其實本質上要看這個人的折騰是破壞性大于建設性還是建設性大于破壞性。諸葛亮治蜀,雖說也征收一部分百姓的利益,但整體上讓老百姓的自強基礎更扎實了,這便是他的厲害之處。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