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三國風雲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歷史名人
古墓文物
詩詞文化
金庸武俠传
历代皇帝
後宮秘史
野史分享
史料记载
民間故事匯
全部
    
山海關大戰有多慘烈?大順軍打到只剩7000人,15員大將當場殞命
2023/09/08

前言:

1644年的山海關,曾發生過一場慘烈的決戰。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吳三桂、多爾袞的聯軍進行了慘烈的殊死血戰,結局卻以大順軍的慘敗告終。那一天,山海關經歷了一場浴血奮戰,大好局面就此破滅。

一、叱咤風云的李自成,鋒芒正盛

1644年的那一場山海關大戰,其慘烈程度令人嘆息和痛心。李自成率領的20多萬大順軍,在與吳三桂和多爾袞聯手的清軍作戰后,竟只剩下了7000騎兵撤退。

當時,大明已經氣數已盡,滿清蠢蠢欲動,多爾袞帶領清軍八旗軍來到山海關,意圖奪門而入,一舉占領中原。然而,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必須要先擊潰山海關外的一支重兵——李自成的大順軍。

李自成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一個起家,靠著天生的軍事領導能力,李自成帶領起一支叫做「大順軍」的起義軍。這支軍隊起初只有幾千人,後來壯大到20多萬,一路高歌猛進,所向披靡。1644年初,李自成已經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建立大順政權,可謂風頭無兩。

當然,李自成并不會就此滿足,他下一步的目標,是要率軍南下,占領整個中原地區。為此,山海關這個北方門戶就成為了李自成必取的戰略要地。

從當年一個默默無聞的貧農,到如今率領20多萬大軍的盟主,李自成走過的道路著實令人嘆為觀止。他擁有農民起義軍統帥難得的魄力與才能,以及與生俱來的戰術頭腦。正是這些優勢,使一個平凡的李自成,在明末動亂年代里崛起,并一度站上歷史舞台的中心。

當然,李自成的崛起也得益于那個時代的環境。明朝末年,貪腐成風,軍力空虛。而滿清入侵的壓力,使決心反抗的人民積聚起一股強大的革命力量。李自成恰恰抓住了這個機遇,以「反貪官、反明朝、反滿清」的口號,成功集結起一大批敢于亮刀的群眾。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這個時代需要一個英雄時,李自成便以其過人之處站了出來。他 ‘]的口才和機變果斷,讓更多人相信他可以改變現狀,從而紛紛加入大順軍。一時間,李自成就成了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

而對李自成來說,這又是一個證明自己的好機會。他渴望通過一番事業,改變自己卑微的命運。大順軍每獲得一次勝利,都更堅定了李自成要成就一番霸業的決心。占領北京實現了他的第一步計劃,接下來,他把視線轉向了南方更廣闊的天地。

二、孤城孤將吳三桂,心思難測

山海關,這座東西長約40里,南北寬約30里的要塞,擁有堅固的城墻和天險地利。想要強攻毫無勝算,必須要想方設法,讓守將倒戈。而此時山海關的守將,正是李自成的老熟人——吳三桂。

吳三桂與李自成也有過一段交情。1641年,李自成攻克漢中后,吳三桂便投靠了李自成,出任大順軍的副帥。兩人一時關系甚密,吳三桂更幫助李自成攻取多座城池。然而好景不長,兩人後來卻也翻臉成仇,吳三桂再度倒戈,重投明廷,後來又出任山海關總兵。

吳三桂,這個名字李自成再熟悉不過。曾幾何時,吳三桂跟隨李自成出生入死,對大順軍出謀劃策。沒想到,僅僅幾年后,兩人卻要率兵對敵,你死我活。分明是同路人,最后卻走到了對立面。吳三桂的反復無常,著實讓李自成又心寒又怒意襲來。他始終不明白,吳三桂為何在事業馬上見成之際,卻突然轉投明廷。

其實吳三桂心思深沉,李自成終究看不透。他雖表面跟隨李自成,實則一直在觀望形勢。在看清李自成大勢已去后,吳三桂便果斷反水,重新投靠明廷。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永遠站在勝利者一邊,最大程度上謀取自身利益。

對于吳三桂來說,個人榮辱并不重要,他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權和利。李自成只是他蹭搭上位的一條船,既然這條船開不到終點,吳三桂也就果斷下車了。

這一次,吳三桂又倒向了明廷一方。因為形勢所逼,他別無選擇,只能拼死守住山海關,至少保住這個總兵之位。而倘若明廷真的無法抵擋滿清入侵,到時候吳三桂說不定還會再一次轉向呢。

三、多爾袞虎視眈眈,蠢蠢欲動

于是在1644年,當李自成率大軍壓境時,山海關的吳三桂就成了一個心腹大患。李自成深知,想占領山海關,吳三桂的歸順至關重要。否則蟄伏在山海關的吳三桂,足以構成巨大威脅。為此,李自成派人前去勸降吳三桂,道歉哄騙,許以厚祿,希望吳三桂能開城投降。然而吳三桂心意已決,無論李自成如何軟硬兼施,他都不為所動。

看來,想要得到山海關,只能一戰。李自成也不再多言,立即調動大軍2萬人,前去斷了吳三桂的退路,其余主力6萬人,分三路開始強攻山海關。而就在這時,另一個與李自成勢不兩立的死敵也來到了山海關——滿清八旗軍統帥多爾袞。

多爾袞此行的目標同樣是山海關,他意圖通過奪取這個戰略要地,打開通往中原的大門。多爾袞為人兇狠嗜血,一心要占領漢地建立大清王朝。此前,他已見識過李自成的強大實力,所以決心要聯合吳三桂,全力殲滅李自成和大順軍。

看到大順軍和明軍打得難解難分,多爾袞冷笑道:「好好打,打得兩敗俱傷。到時我大軍出其不意殺到,你們就全完了。哼哼,山海關必將為我多爾袞所有!」多爾袞的這一戰術,可謂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他決心先隱匿實力,待兩軍消耗大半后自己出手收割殘羹剩飯。為了防止吳三桂提前投降,多爾袞還暗中與其聯絡,確保最終合擊李自成。

多爾袞也清楚,李自成的大順軍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他們雖然也是起義軍,但經過這些年的磨礪,戰斗力強悍,一定不能輕敵。所以多爾袞決定采取什麼 ,等待雙方消耗后自己大舉出擊。

與李自成不同,多爾袞作為滿清貴族,骨子里對漢人就是一種天然的輕蔑。他看不起這些漢人武裝,認為即便數量眾多,也抵擋不住滿清軍隊的猛烈攻勢。這種輕敵,也成為多爾袞在此戰中的致命失誤。

四、一場慘烈決戰,山海關血雨腥風

面對大順軍的進攻,吳三桂也沒有絲毫畏懼。他統領的關寧軍已有5000人,加上後來重新招募的部隊,總兵力已達3萬人。吳三桂將主力部署在山海關西部的西羅城,展開防御。

李自成命令6萬大軍,分三路進攻西羅城、北翼城和東羅城。很快,西羅城外就燃起了熊熊炮火,雙方展開激烈交鋒。大順軍想要依靠數量優勢,直接沖擊西羅城,卻被守城的吳三桂軍擊退,死傷枕藉。

而在東線,李自成則成功攻占了北翼城,取得了部分勝利。然而,大順軍的攻城部隊也已損失慘重,進攻陷入膠著。

就在兩軍激戰之時,多爾袞也帶著清八旗軍趕到了山海關,暗中窺探戰局。多爾袞手下有7-8萬人,兵力不輸大順軍。看著陷入膠著狀態的雙方交戰,多爾袞冷笑道:「我這就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戰術。讓你們兩敗俱傷,然后我出其不意,一舉殲滅。到時候,山海關就是我的了。」

于是,多爾袞隱匿兵力,暗中布置,等待兩軍消耗。他相信,這兩支農民起義軍,遲早會乏于奮戰,屆時就是他主動出擊,掀翻局面的最佳時機。結果也確實如多爾袞所料,經過幾輪攻城戰,大順軍與吳三桂軍都已人困馬乏、強弩之末。4月22日,多爾袞認為時機已到,終于放出了堵截已久的猛虎——清兵直撲西羅城下的大順軍大營。

多爾袞精銳的八旗軍這一出其不意的打擊,立刻就讓大順軍防不勝防。大順軍本就處于疲憊狀態,又從未與滿洲八旗交戰過,一時之間完全慌了手腳,竟是自亂陣腳、潰不成軍。死傷慘重的大順軍只能倉皇后撤,而吳三桂軍也緊追不舍。整個戰場瞬間就陷入了一邊倒的屠殺狀態。

據說,從早上戰斗開始,到下午3點,這場慘烈的血戰仍在持續。李自成看著自己的大部隊在八旗軍與吳三桂軍的夾擊下節節退敗,心如刀割。

當太陽西沉的時候,大順軍已是只剩7000騎兵,死傷不計其數。滿地都是斷肢殘軀,血流成河。李自成淚流滿面,只能命令殘軍進行最后一次沖鋒,然后自己帶著一小部分騎兵突圍撤退,命喪黃泉的還有15名大順軍的高級將領。

此役,大順軍損失慘重,再無力量反攻。山海關大捷使多爾袞門戶大開,清軍很快就殺入中原,建立了統治中國近300年的大清王朝。而這個曾經叱咤風云的農民起義軍,也在這場血雨腥風中灰飛煙滅。

結語:

山海關大戰,徹底改變了明末清初的歷史進程。李自成和大順軍的失敗,讓一個農民起義軍最終淪為歷史行人。而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勝利,也開啟了滿清對中國長達296年的統治。

更重要的是,這場決戰給我們的啟示。李自成的失敗,有時候也源自驕傲與輕敵。我們都不應忘記諸葛亮的忠告:「備戰則金戈鐵馬,不備戰則草舍瓦廠」。有備無患,才是立身之本。

成吉思汗孫子攻城戰死,他痛心不已:破城后一個不留,來為他陪葬
2023/10/03
方臘集團巔峰時期,到底有多強大?說出來你別不信
2023/10/03
山東挖出一竹簡,解開龐涓殘害孫臏真相:孫臏的陰毒讓人難以想象
2023/10/03
「禍水紅顏」中楊玉環為何是例外,生前無政治野心,死后怪談眾多
2023/10/03
唐朝的冷血帝王,元宵節一日殺三子,最終成為 「孤家寡人」
2023/10/03
皇太極暴斃,豪格與多爾袞爭帝位,為何最后勝出卻是六歲的福臨
2023/10/03
隋朝百戰百勝的軍神,人格復雜最后善終,卻被認為是第一奸臣!
2023/10/03
唐太子李承乾,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卻為何走上謀反之路
2023/10/03
湖北挖出千枚竹簡,揭露秦朝最嚴法律,學者:難怪商人地位低下
2023/10/03
三國常勝將軍趙云有2子1女,他老婆是誰?不要意外就是她!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