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開倉放糧救百姓卻被人舉報?乾隆知道后做法震驚眾人
2023/10/18

有一年,山東德州發大水。大雨一連下了七天七夜,德州老百姓無奈中,只好攀登城樓,在城墻上生活了好幾天,一時間,饑困的百姓哭聲震天。在一位七旬太太的干預下,最終開倉放糧,但立即有人告了狀!

0

1

這說的是乾隆年間的事兒。乾隆皇帝在位時,對各地水旱災荒情況特別關注。德州發了大水,不巧的是,德州城中最高官員山東督糧道顏希深出差到省城辦事。雖然官倉中有糧,但沒有領導發話,誰也不敢擅自放糧。再這樣下去,眼看著就要有百姓餓死。這時顏希深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何太夫人詢問工作人員為什麼不放糧。

工作人員說,放糧是國家大事,必須等顏道員回來后奏請上級批準才行。否則輕則官位不保,重則掉腦袋也是有可能的。何老太太一聽,怒了,說:「這都什麼時候了?還這麼拘泥常法 ?德州距離省城那麼遠,要是等我兒子回來,再一級級上報等批示,人就都餓死了!馬上馬上開倉放賑,有事兒我和我兒子擔著!」在老太太的力爭下,倉庫管理人員這才打開了糧倉,數十萬饑民得以全活。

0

2

消息傳到省府,山東巡撫非常震驚。他們以擅動倉谷蔑視國家體制的罪名舉報了顏希深和老太太。這官正伸著頭在那兒等著表揚呢,乾隆皇帝卻批道:「有這樣的賢良母親和好官為國為民,權宜通變,巡撫不但不舉薦,還要彈劾,怎麼能鼓勵那些為國考慮者!」乾隆皇帝降旨,已動用的倉谷,準許作為正項開銷,無須賠補,并且特別賜給顏母三品封造。這件事后,顏希深母子給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顏希深也因此仕途通暢,一路高升到了督撫。

乾隆皇帝在別的事兒上,肯定是不允許官員先斬后奏的,但遇上了地方百姓因為災荒挨餓的事,他寧愿官員把災情說重點,給他們多一些賑濟呢,也不愿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說謊,以至于出了餓死災民的事。對于那些舍不得花錢救災的地方官,乾隆深惡痛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他可是知道得明明白白的。作為一國的統治者,乾隆知道,饑餓的農民是國家最危險的敵人,而解決了溫飽的農民則是皇權最堅定的支持者。

0

3

乾隆的寫詩水平是常被人嘲笑的,一生寫了 41863首,是李白的40倍。但質量實在不敢恭維。不過,他寫的這幾首詩,卻是任誰看了都笑不出來。有首詩寫于他隨著父親雍正外出謁陵打獵途中,他看到農民在地里揮汗如雨的秋收,寫下詩句:

吾聞四民中,惟農苦莫若。有年谷價低,歉年委溝壑。即今豐稔收,租重主人索。益信為政者,仁民最先著。還有一次,寒冷的冬夜,他在暖爐旁聽著外面狂風怒號,想到城外的窮人怎麼熬過這個冬夜,又賦詩一首: 地爐燃炭暖氣徐,俯仰丈室慚溫飽。此時緬想饑寒人,茅屋唏噓愁未了。憫農重農之情都在其中了。

對于乾隆這個人,褒貶不一,比如,他搞的文字獄給思想文化、士人風氣帶來了惡劣影響。當然,他也做了很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好事。比如,登上皇位后,他做的第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免除拖欠多年的農業稅。此后,在60多年的統治中,乾隆多次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農民的農業稅,從而使自己成為中國歷史上減免農民稅款最多的皇帝。他在乾隆十一年( 1746年 )、三十五年( 1770年)、四十二年( 1777年 )、五十五年( 1790年),以及嘉慶元年( 1796年 ),先后五次,普免全國錢糧,共少收農民白銀1.

4億兩,糧食1200萬石。據《清代國家與社會》, 乾隆一朝所減免的農業稅總數為2.0275億兩白銀,是中國歷朝之冠。如果以一兩白銀折人民幣150元計算,可合今天幣值304億元人民幣。

乾隆朝農業發展的標志性成績是全國糧食產量的增加。據吳賓《論中國古代糧食安全問題及其影響因素》,中國歷代口糧總量發展呈總的上升趨勢。其中秦漢為417億斤,唐代為626億斤,宋代為835億斤,明代為1392億斤。而到清乾隆晚期,一躍而達2088億斤。正是農業的成績,使乾隆朝的人口發生爆炸,支撐各項社會經濟發展指標達到中國歷史的極峰。對于乾隆皇帝這個人,你如何評價呢?

圖片來自網絡,若不妥,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