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典韋許褚和五子良將誰的本事大?細看才知道:這七人不是一個檔次
2023/10/30

#頭條創作挑戰賽##妙筆生花創作挑戰#在三國二十四名將中,典韋位列第三,許褚位列第八,五子良將有三人上榜,他們就是位列十三、十四、十五的張遼、張郃、徐晃,樂進和于禁遺憾落選。

五子良將之說,源自《三國志·卷十七·張樂于張徐傳》: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我們可以說五子良將的稱號,實際是陳壽授予的,他在《三國志》中已經給這五人排好了順序:張遼第一、樂進第二、于禁第三、張郃第四、徐晃第五。

典韋和許褚出現在《三國志·卷十八》: 「許褚、典韋折沖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

五子良將合為一傳,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呂虔、許褚、典韋、龐德、龐淯、閻溫等十人一傳,這說明在曹魏集團,虎癡許褚和大戟典韋比五子良將差了一個檔次,他們最后的官職,也不可同日而語。

典韋加入曹軍之前在張邈部下為「士」,可能還算不上軍官,被夏侯惇發現并收留后為司馬,因為在濮陽之戰表現勇敢,被曹操晉升為都尉,后因「每戰斗,常先登陷陳」而「遷為校尉」。

漢朝軍制,都尉低于無號校尉,無號校尉低于名號校尉(如典軍校尉曹操、贊軍校尉魯肅),名號校尉逐級晉升,依次是中郎將、名號中郎將(如五官中郎將、軍師中郎將)、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重號將軍(如四征四鎮)、四方將軍、衛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大將軍(驃騎和大將軍可兼大司馬)。

典韋的最高軍職是無號校尉,需要再建兩次功勛,才有可能晉升將軍,許褚比典韋命長,也一開始跟典韋一樣,也是由都尉晉升無號校尉: 「太祖徇淮、汝,褚以眾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

從征張繡,先登,斬首萬計,遷校尉。」

潼關之戰后,許褚從校尉晉升名號中郎將,算是越了半級提拔: 「超(馬超) 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曹操) ……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后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

許褚最終的官爵是武衛將軍、食邑七百戶的牟鄉侯,比終生都沒有受封將軍、亭侯的典韋,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許褚受封鄉侯,似乎跟張飛馬超在蜀漢的爵位相同,這還因為蜀漢地盤小、曹魏地盤大:蜀漢的車騎將軍和驃騎將軍只能受封鄉侯,而曹魏的四方將軍,只要不是死得太早或犯了大錯,就都能從鄉侯晉升縣侯。

曹魏五子良將最先辭世的是排名第二的樂進樂文謙,他是五子良將中唯一沒有換過主公,從曹操起兵就一直追隨的心腹,從「賬下吏」

做起,一步一個台階往上升:軍假司馬、陷陣都尉、討寇校尉、行游擊將軍、折沖將軍、假節右將軍、廣昌亭侯食邑一千二百戶,要不是建安二十三年就薨了,受封鄉侯、縣侯那是板上釘釘的。

排名第三的于禁是五子良將中最早假節且帶兵較多的一個,只可惜他晚節不保,在襄樊之戰中戰敗投降,要不然他應該排在五子良將第一名。

于禁原本是濟北相鮑信的部下,曹操占據兗州后,于禁歸王朗指揮,職務是「都伯(什長之上,校尉之下的連級百人長,這在曹操的《步戰令》中有明確表述)」,得到曹操賞識后,于禁也是一路高升:軍司馬、陷陣都尉(跟樂進一樣,相當于突擊營營長)、裨將軍、虎威將軍、假節左將軍。

于禁經常跳級升遷,最后卻在關鍵時刻沒管住膝蓋,所以他的爵位止步于益壽亭侯,軍職也從九卿級別的四方將軍降為雜號安遠將軍。

樂進可惜死得早,于禁可惜沒早死,這兩人最終爵位都是亭侯,而張遼、張郃、徐晃都是縣侯四方將軍,也都假節。

張遼比呂布換主公的次數還多(丁原、何進、董卓、呂布),張郃原為袁紹大將,徐晃是楊奉(被劉備殺了)手下,他們投降曹操后,升官線路圖跟樂進于禁差不多,但是食邑卻多出幾倍:張遼從假節蕩寇將軍晉升征東將軍,又從征東將軍晉升前將軍(前將軍似乎是四方將軍之首),爵位由都鄉侯晉升晉陽侯,食邑二千六百戶;張郃先為冀州牧韓馥的軍司馬,后又在袁紹手下當過校尉、寧國中郎將,剛投降曹操就受封偏將軍、都亭侯,最后他在五子良將中享受的待遇最高——左將軍、「特進(享受三公待遇)」、征西車騎將軍、鄚侯、食邑四千三百戶;徐晃投降曹操后,軍銜比張郃剛投降的時候低一級,為裨將軍,最后的軍職是假節右將軍,爵位也從逯鄉侯進封楊侯(后徙封陽平侯),食邑三千一百戶。

通過上面的盤點,我們知道在正史中,典韋許褚比五子良將低了一個檔次,但是五子良將在曹營也只能算二流大將,他們頭上還有一層不可超越的天花板——諸夏侯曹。

在《三國志》中,諸夏侯曹的列傳雖然排在第九,但在曹魏臣將中卻位列第一,荀彧荀攸和賈詡尚在他們之后。

曹魏前期有個潛規則,那就是非諸夏侯曹不得為大將軍大司馬,軍權一直掌控在夏侯惇、曹仁、曹休、曹真等人手中,等到司馬懿掌兵,曹魏國祚就進入了倒計時。

正史中的典韋和許褚在曹魏只能算三流武將,那麼在演義小說中,能打過典韋許褚的曹魏武將又有幾個呢?拋開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龐德不算,咱們只看五子良將,也會發現其中也有幾個武功不在典韋許褚之下。

在五子良將中排名最后的老五徐晃,打起架來,肯定是不怵典韋許褚的,在官渡之戰中,許褚一直縮著沒有出頭,是徐晃先單挑顏良后單挑文丑,雖然輸得挺快,但畢竟沒有被斬于馬下。

徐晃落敗,許褚當然不敢出頭——他倆是打過架的,結果是「刀斧相交,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

許褚五十回合跟徐晃戰平,顏良二十回合打跑徐晃,權衡之下,不由許褚不縮頭。

官渡之戰是典韋已經掛了,即使他在,也不是顏良文丑的對手,許褚在歸順曹操之前,也曾跟典韋打過一架,那場架從早上打到中午,又從中午打到黃昏,結果還是不分勝敗。

這樣看來,徐晃的武功,與典韋許褚不相上下,跟顏良文丑還差了一個檔次,比關羽就差得更多了——下邳土山之戰,徐晃和許褚聯手也沒截住關羽。

即使拋開正史僅看演繹,五子良將的綜合實力,也就是我們說的本事,也遠大于許褚典韋——曹操名為漢丞相,不管他是不是實為漢賊,他執行的都是漢朝的軍功制度,五子良將先后封侯拜將,而典韋官最大不過校尉,許褚爵最高不過亭侯鄉侯,如果說典韋許褚比五子良將本事大,豈不是曹操識人不明、賞罰不公?

正史比較枯燥,演繹十分精彩,正史中的許褚典韋跟五子良將不是一個檔次,本事也遠不及五子良將,那麼在演義小說中又將如何呢?帶領本部人馬作戰,許褚典韋當然打不過級別更高、兵力更多的五子良將,要是一對一單挑,典韋和許褚能打贏五子良將中的幾個?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