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武威出土漢代彩繪木雞棲架,專家經研究,發現它有一個神秘的用途
2023/10/12

在古代封建社會,人們有著強烈的「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因此在墓葬發掘的過程中,專家們總會出土一些令人詫異和費解的隨葬品。比如,磨嘴子漢代墓葬群中,專家們就出土了一件七零八散的彩繪木雞棲架,一開始都以為很普通,可結果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它竟然有特殊的名稱和用途。究竟是什麼樣的文物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編來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磨嘴子漢代墓葬群位于甘肅武威,距離城區約15公里,背靠祁連山,面朝木河,整個區域都被茂密的雜草覆蓋,如果不是上世紀50年代的文物普查,或許誰也不知道這里有如此宏大的墓葬群。

資料記載,在1955年秋季,當地的考古專家們對墓葬群進行了初步發掘,清理出了18座墓葬,但可惜并沒有出土多少有價值的文物;

時隔五年之后,專家們又展開了一次發掘,此次發掘面積是上次的兩倍,共計清理出墓葬21座,并且還發現了大量的竹簡和木牘,尤其是一卷完整的「十簡」讓專家們都倍感驚奇。這些竹簡和木牘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上面的文字也都清晰可見,對于研究當時的社會歷史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豐富的陶器和絲織品,以及墓葬壁畫等等,一時間也都引起了廣泛關注。

一直到現在,關于磨嘴子墓葬的發掘和研究還在持續進行中,也有更多鮮為人知的文物隨葬品出土,不過其中最有意思的還是漢代彩繪木雞棲架。專家們表示,該文物在出土的時候已經七零八散,面目全非了,技師們經過3天的仔細清理才將所有部件從墓葬中取出來。通過這些部件可知,該隨葬品為一件木質器具,結構也相對復雜,不過根據其中一個類似于「鳥」,或者「雞」部件的造型,確認它應該和動物有關系,而且側面還有黑色的線條紋路,推測是彩繪的圖案。

經過半個多月的研究和修復,這件隨葬品最終呈現在了我們眼前,它通高約32.1厘米,底部是兩塊木板疊放為「十」字型,中間是一段圓木的支撐桿子,最上部分是三只「鳥」或者「雞」一樣的動物并排站立。

專家們都納悶了,因為此前從未出土過類似的隨葬品,所以只能根據漢代的習俗來推測其含義,表示墓主人有吃不完的「鳥」或者「雞」,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它們是墓主人生前房屋的裝飾品,根據「事死如事生」的觀念,肯定要把生前的東西都一起隨葬,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也還可以繼續使用。對于這些推測,也有很多專家提出了質疑,認為它是一種漢代獨有的鳥身俑隨葬明器——觀風鳥。

在元代典籍《大漢原陵秘葬經》中有提及「觀風鳥」,即「鳥身鳥首,立于風竿之上」,其作用顧名思義就是觀測風向,原型是現實中的「相風烏」,即漢代宮廷中觀測風向和風力的裝置,還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就被明器化了。在墓室中,雖然沒有「觀風」的需求,但是可以起到鎮墓的作用,通常和方相氏一起并排放置于墓道的入口,希望墓主人在另外的一個世界里面也能依靠它探知物候節氣。

在後來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中,專家們從安徽合肥的西郊隋墓中也出土了類似的「觀風鳥」,它們都保存完好,立于墓道的入口的東西兩側,此外還有鎮墓獸和武士俑等等,由此可見也證明了專家們的推測,它就是一種鎮墓冥器。

古代喪葬文化充滿了神秘,每一次的考古發掘都能讓我們有新的發現和新的認識,當然有時也能糾正我們此前錯誤的觀點。就這件漢代彩繪木雞棲架來說,我們現在認為是「觀風鳥」,也許將來再有新的發現能證明其別的身份,而這就是考古發掘研究的的魅力所在吧。

參考資料:

《文物中國史》作者:中國國家博物館,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