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驚心動魄的場面。白馬大戰,河北名將顏良奮起神威,三合斬宋憲,又一合劈死魏續。
曹操驚呼:「真勇將也!」
更讓眾人心驚膽戰的是,猛將徐晃出戰,竟二十合就被顏良打敗。
無奈之下,曹操將關羽請來前線。
令人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關羽如猛虎下山一般,一刀就將不可一世的顏良斬殺,又下馬割下顏良之頭,拴于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
當關公獻上顏良的首級時,曹操由衷贊道:「將軍真神人也!」
關羽卻說:「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曹操聞言大驚,對左右說:「今后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并令人寫在衣袍襟底,生怕大家忘記。
其實,這并非是關羽的一句贊三弟的虛話,張飛確實有這個能力。否則,以曹操的精明,怎麼會「大驚」,并鄭重其事地叫人寫下來。并且,關羽說張飛在大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也是確有其事的。
一,曹操為何心驚?
如果關羽一句話就能唬得曹操大驚,那還是曹操麼?他什麼大風大浪沒經歷過。
張翼德確實有讓曹操心驚忌憚的實力!
當年虎牢關大戰,呂布三合刺死名將方悅;一合斬殺穆順;大將武安國出戰,十余便斷腕敗回。
面對天下諸侯,呂布東西沖殺,如入無人之境!其勇猛猶勝過白馬大戰時的顏良!
真是: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當時,曹操心有余悸地與眾人高議:「呂布英雄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商良策。」
當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等大將都在虎牢關,但又有誰敢出戰呂布?
結果,猛張飛挺身而出,不但從呂布戟下救了公孫瓚,而且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并且,張飛、關羽、劉備三英戰呂布,八路人了看得如癡如醉。三人硬是把不可一世的呂布打得逃回了虎牢關!
呂布面對曹營諸將,那是碾壓式的存在。曹操大戰呂布時,集麾下六員大將才將呂布打敗!
當關羽提起張飛時,想到虎牢關惡戰的曹操能不「大驚」嗎?
二,成全張飛喝退曹操大軍的一句話
能讓人心驚的話,總會銘記于心的。
曹操率大軍一路追殺,在長坂坡將劉備一行沖得妻離子散。劉備命張飛帶領幾十人在長坂橋斷后,自己匆匆忙忙繼續逃命。
趙子龍浴血拼殺,懷抱幼主劉禪殺出重圍。疲憊不堪的趙云來到長坂橋,立于橋上的張飛替子龍擋住了追兵。
大將文聘引軍追趙云至長坂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須,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后,塵頭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馬,不敢近前。
不久,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見張飛怒目橫矛,立馬于橋上,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便使人飛報曹操。
曹操聞報,急上馬,從陣後來。張飛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
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后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操便回馬而走。于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涌,馬似山崩,自相踐踏。喝退曹操大軍是猛張飛的一生的杰作之一。誰又能想到多疑的曹操是因為關公的一句話而心存忌憚才退兵的!
三,這位上將是誰?
關羽說張飛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這位「上將」
是誰?其實,這位上將就是紀靈!
紀靈是袁術麾下第一上將。他使一把五十斤重的三尖兩刃刀,曾先后與關羽和張飛交過手。
呂布投靠在徐州的劉備時,曹操為了讓呂布與劉備火并,用「驅虎吞狼」之計,下詔讓劉備出征袁術。
袁術便派上將紀靈領兵十萬拒劉備。兩軍在盱眙相遇。
紀靈大怒,拍馬舞刀,直取玄德。關公大喝曰:「匹夫休得逞強!」出馬與紀靈大戰。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紀靈大叫少歇,關公便撥馬回陣,立于陣前候之。
從中可看出,紀靈大戰關羽三十回合已經達到了上限,再打下去立馬會敗。
那麼,紀靈與張飛交戰情況又怎麼樣?
得到了玉璽的袁術貿然稱帝,馬上成了眾矢之的。曹操、劉備等人聯合起來,共同討伐叛逆袁術。
袁術大起七路大軍迎戰,被曹操、呂布、劉備等人殺得大敗。
大勢已去的袁術,便想北上冀州,投靠袁紹。
曹操、呂布、劉備三大勢力會合,要將袁術攔截,斬草除根。
張飛這一路人馬就正好碰到了袁術的先鋒紀靈。
玄德知袁術將至,乃引關、張、朱靈、路昭五萬軍出,正迎著先鋒紀靈至。張飛更不打話,直取紀靈。斗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于馬下,敗軍奔走。
敗軍中的紀靈遇到張飛,斗無十合便被刺于馬下。張飛的表現明顯比關羽戰紀靈三十合不分勝負要好得多。怪不得關公自認不如地說張飛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紀靈是當時一大諸侯袁術最仰仗的大將,憑他能與關羽大戰三十回合,也算得上武藝高強。但是,這時的張飛連呂布也忌憚三分,武藝正處于巔峰期,二人交手,張飛幾個回合便輕松將紀靈刺于馬下,真的是「如探囊取物」一般,關羽也確實相形見絀!
(圖片來自網絡)
(主要參考資料《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