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無昏君的朝代?百姓恨之入骨,稱其誤華夏300年!
2023/09/11

前言

「沒有昏君的朝代」與「被百姓恨之入骨的朝代」,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詞語,若是放在一起,恐怕只有清朝能夠符合。那麼,這個自視甚高的王朝,為何還會被后人如此唾棄,成為百姓心中永遠的痛?

努爾哈赤建國,皇帝傳位達12代

1616年,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在東北建國后金,自封汗號,這標志著清朝的誕生。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清朝正式成立。從此開始,這塊土地上將經歷漫長的276年壓迫與屈辱。

努爾哈赤是一個多疑兇殘的君主,他將元朝遺留在東北的漢人視為心腹大患,先后進行了多次血腥屠殺。這為日后滿清對待漢人的態度埋下了伏線。皇太極則更為野心勃勃,他意識到單靠武力征伐難以長久,遂改革文字、兵制,向漢地進行大規模移民,為進一步掠地做準備。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盡,明朝滅亡。很快,順治帝率軍入主中原,開始了滿清對中國的統治。雖然順治帝年僅八歲便繼位,生性仁厚,但他統治時期的三大屠殺使漢人永生難忘。其中最為血腥的是殺降清軍八十萬,南明義軍被迫害至死亡過半。這場大屠殺讓中原漢人對滿清產生了根深蒂固的恐懼與怨恨。

康熙帝學習勤奮,治國有方,然其在文字獄中迫害異見分子,導致國家文化停滯不前。雍正帝勤政愛民,確立君主專制,但也有迫害異見之嫌。乾隆初期開明進取,后期則隱匿天命思想,束縛自我發展。

如此種種,至道光、咸豐兩朝,君主的昏庸與無能已成定局。國內民變連連,鴉片戰爭導致國勢由盛轉衰。同治、光緒兩帝又因年幼被攝政太后慈禧控制,在位僅具象征意義。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迫使年僅6歲的末代皇帝溥儀退位。至此,清朝龍椅上共傳了12代皇帝,毫無作為地結束了近300年的統治。

愚民政策讓中華停滯不前

為何清朝會被百姓唾棄至此?原因并不復雜。滿族入主中原后,為鞏固統治,使用了極其愚昧的政策——愚民政策。

他們通過各種手段限制百姓接觸先進思想與文化,禁止漢人學習滿語文字,嚴格控制報刊雜志、戲曲傳媒等輿論工具。康熙時期的文字獄更是荒唐,大量異見知識分子被誣陷入獄,優秀的思想在封建統治下難以生存。人們即使只是私下閑聊,也害怕被揪出文字獄。這樣的白色恐怖讓整個社會籠罩在恐懼之中,人們不敢進行任何真正的思想交流,就像履薄冰一般戰戰兢兢。

在這封閉落后的環境中,民族發展被嚴重阻礙。即使個別領域如詩詞曲賦還有些許建樹,但終究難以撼動愚民政策的根基。任何可能動搖滿清統治的思想種子,都會被及時扼殺在萌芽狀態。這導致整個中華民族在清朝幾百年的統治下,知識與觀念上的進步寸步難行。

而與之相比,當時的歐洲已經進入啟蒙時代,理性思潮、科學探索蓬勃發展。伽利略、笛卡爾等科學巨匠紛紛站了出來。中國則還未擦亮蒙昧的眼睛,滿清實行的愚民政策使中國社會缺乏變法圖強的動力,一步步向專制主義帝國的末路沉淪。

「盛世」不過自我滿足的臆想

除開思想禁錮,清朝治國方針的失敗還體現在經濟建設上的停滯。歷史學界不乏有人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然而仔細推敲,這不過是統治者的自我滿足和臆想。

以農業生產為例,康熙末年開始推行「圈地」政策,嚴禁開墾新地,導致耕地面積大幅萎縮。尤其在水利條件艱苦的北方,糧食產量直線下滑,導致饑荒時有發生。當時的百姓衣食無著,在嚴冬凍餓交加間痛苦掙扎。然而朝廷只會加強稅收以補國庫,絲毫不顧民間疾苦。

再看手工業,明代以來日益精細的民間手工業,在清初戰亂中遭到嚴重破壞。到了中后期,政府鼓勵發展生產商品專營制的手工業作坊,這讓手工業者失去自主權,淪為承包人的雇工。許多手工技藝在商業化生產中逐漸失傳,人們生產的樂趣也蕩然無存,日復一日機械重復的勞動使他們變得麻木。

至于商業貿易,海禁政策的長期實行使得中國失去了參與世界貿易網絡、走向世界的機會。原本可以刺激經濟發展的條件被消滅殆盡。在改革停滯的情況下,貧富懸殊現象更加嚴重,官商勾結、積弊積習使國力每況愈下。所謂的「盛世」,不過是統治階級的一廂情愿和無知幻想。

對外屈服出賣國家利益

清朝的又一個致命錯誤,是在對外關系上屈從妥協,對西方列強毫無底線。這與滿族統治精英們自詡「華夷之辨」的優越感截然相反。

鴉片戰爭時期,道光皇帝固守清教義,不愿變通,導致大敗。《南京條約》簽訂后,他仍然無視現實,拒絕承認失敗,甚至懷疑林則徐虛報戰敗。這種懦弱無能激起民眾極大不滿,他們開始意識到這個自稱「日不落帝國」的王朝已然日薄西山。

而慈禧太后主政時期,「巴結外人,輕侮自己人」的屈辱作風更加嚴重。她放任外國勢力在中國享有各種特權,簽訂一個個不平等條約,任由列強在中國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甲午戰爭失敗后,她率先提出責任歸咎,向日本昭告罪過,出賣了國家利益。

在外交上不斷妥協讓步,加之內政上的腐朽墮落,這讓當時的中國徹底失去在東方的領導地位。西方列強則鋌而走險,在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內狼吞虎咽。而滿清統治者還沉溺在空虛的「大一統」夢中,對國家的危機視而不見。

殘酷屠殺激起百姓仇恨

滿清的殘暴面最終導致其失去天命。這個王朝建立在無數冤魂之上,數次大屠殺使漢人對其產生了骨髓里的仇恨。

諸如文武百官案、己酉科場案、丁巳科場案等事件,都記錄著滿清建國初期對漢人知識分子的血腥屠戮。這場持續多年的知識分子屠殺使漢族士大夫 ,深受其苦。順治帝幼年時,也曾在各地大規模殺戮漢人平民,其殘忍程度令人發指,哪怕是嬰孩也難逃一死。

到了中后期,面對農民起義軍,滿清的手段更加兇殘。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他們實行「一個反賊,全家誅滅」的政策,導致大量無辜百姓被殺。同治皇帝下令「殺光賊人」以儆效尤,他的冷酷無情引發民變更甚。義和團運動中,慈禧太后為討好外國,下令將愛國農民殺得片甲不留。這場大屠殺之殘忍前所未有,導致北方廣袤鄉村成為無人區。

種種暴行最終激起百姓的憤怒。他們決心以血肉之軀推翻這個可憎的統治者,寧可犧牲生命,也要為子孫后代贏得新生。辛亥革命由此一觸即發,最終導致清王朝的覆滅。

結語

綜上所述,清朝是一個自視甚高、目光短淺的王朝。它建立在屠刀和恐懼上,卻沒有帶來任何進步。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之時,它仍沉浸在虛妄的「大一統」統治神話里。最終在民眾仇恨的浪潮中灰飛煙滅。一個王朝要造就盛世,靠的從來都不是壓迫和禁錮,而是開明、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我們唯有汲取歷史教訓,不斷進取,才能決勝未來,續寫中華民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