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昏暗的燈光下,一位花甲老人佝僂著身軀,坐在餐桌上掩面哭泣。
老人上一秒還在享受著豐盛美食大快朵頤,可接下來卻備受奚落,而他的兒子與兒媳則在一旁冷眼旁觀。
中國向來提倡「養兒防老」,但是現如今的社會觀念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老人的生活狀況嚴峻。
廖叔就是2.64億老年人的一份子。
年事已高的他來到兒子的家中居住,原以為可以安享天年,沒想到卻深受委屈。
僅僅是因為多吃了一個豬蹄就惹得兒媳氣的摔筷子,嚇得廖叔紅著眼,連夜回了老家。
廖叔在兒子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來聽聽廖叔的自述吧。
2
我今年60多歲,有一兒一女,現在都已經成家了。
原本以為自己可以享享清福了,沒想到現在因為養老問題有苦說不出。
我老伴兒多年前因病去世,當時兩個孩子還小,我怕孩子受委屈,沒有再婚,一個人既當爹又當媽,辛辛苦苦把他們拉扯大。
他們大學畢業后,都去了外地工作,前幾年先后結婚成家。
我退休后,孩子們看我一個人孤孤單單,沒人照顧,就勸我找個老伴兒。
我這個人不喜歡麻煩別人,覺得自己有手有腳,還能動,找老伴兒的事還是再等等吧。
沒想到這一等就過去了好幾年。
今年年初,我突然生了一場大病,就感覺身體不如以前了。
出院后,女兒心疼我,想把我接到她家去照顧。
可我總覺得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不愿意麻煩女兒。
可我繼續一個人生活,女兒又不放心。
這時她又向我提起找老伴兒的事。
我說:「以前身體好的時候沒有找,現在找,這不是明擺著讓人家伺候我這個病人嘛,有哪個女的在這個節骨眼上能愿意啊。」
女兒又說給我請個保姆,保姆的工資她來付。我說我一個孤老頭子,找個保姆,孤男寡女的,時間長了,外人還不得說閑話啊。
女兒說要不您去住養老院吧,我嫌那地方天天被人管著不自由,不想去。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女兒被我氣哭了。
看她一個勁兒地哭,我趕緊安慰她:「要不我去找你弟弟吧,住在他家,你總該放心了吧。」
女兒這才止住了哭聲,點頭答應了。
過了兩天,兒子開車回來了,簡單收拾了些隨身物品后,我就去了兒子家。
3
剛到兒子家的時候,我特別不習慣。
可能是一個人住慣了,以前沒事的時候還能找老同事、老朋友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吹吹牛。現在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我總覺得有些別扭。
周圍的鄰居我一個都不認識,想找人說說話吧,白天兒子上班去了,孫女也上學去了。
兒媳婦倒是不用上班,在家呆著。
可是公公和兒媳婦之間,總有些話不方便說。
這可把我憋壞了,在家呆不住,我就去小區里溜達。
看到小區里有一群老頭兒老太太在聊天,想上去湊個熱鬧。
可跟人家不熟,人家對我愛搭不理的,弄得我挺沒面子的,只好悻悻地回了家。
兒媳在家里不是收拾家務就是洗衣做飯,我看她挺辛苦的,好幾次想給她幫忙,可她每次都客客氣氣的拒絕了我。
兒媳的廚藝很好,每天都會做好吃的,見我吃得少還叫我多吃點,就當自己家一樣。
畢竟是不同年代的人,對生活的認識是不一樣的,雖說同住在一個屋檐下,但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難免會有些個摩擦。
就這樣,在兒子家住了2個多月后,矛盾出現了。
不是一代人,生活習慣有差異,有的生活習慣真的不太適應,比如用完坐便器要沖水,襪子內褲不能和其它衣服一起放在洗衣機里洗等等小問題......
兩口子嘴上沒說什麼,但是從他們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們對我的嫌棄。
為了家庭和諧,我只能裝傻充楞,小心謹慎,盡量不犯錯。
但漸漸發現兒子與兒媳吵架次數越來越多,每次吵架都是因為一些生活習慣問題,比如臭襪子隨地扔,煙頭沒有及時處理等等,而且每次吵架都會當著我的面。
看著他們兩人吵架,我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我一頭兒是父親,一頭兒是公公。
一勸架就說我一碗水端不平,心里憋屈的不得了。
就這樣吵得時間長了,吵的次數多了,我隱約覺得他們是故意吵架給我看的,兒媳沒地兒發火,就沖我兒子大聲嚷嚷,這讓我心里很不舒服。
我想干脆去女兒家吧,他們兩口子愛吵就吵吧,我眼不見,心不煩。
我給女兒打電話,女兒一聽見我的聲音,就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趕緊安慰她不要哭,同時問她出什麼事了。
原來她們家近段時間也不太平。
女兒的公公前幾年因病去世,現在婆婆又生病住院了。女婿是獨生子,兩口子白天要上班,下了班就要去醫院照顧婆婆,還要回家照顧孩子。兩口子的生活現在是一地雞毛。
一聽這種情況,我就打消了去女兒家的念頭。
女兒家現在這種情況,我要是去了,她還要操心照顧我,我不想給她添麻煩。
可我也實在是聽夠了兒子兒媳兩口子吵架,怎麼辦呢?
于是,每次他倆吵架,我就躲回自己屋里,或者下樓去小區溜達。
找小區保安聊聊天打打牌什麼的,等他們吵完了再回家吃飯。
可是這招也不是每回都管用,這兩口子有時候因為一點兒雞毛蒜皮的事吵架,還非拉我給他們評理。
這種事情多了,我就明白了,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指桑罵槐。
我心里壓抑得不得了,尤其是白天兒子去上班孫女去上學的時候,家里就我和兒媳兩人,那氣氛尷尬得我真想找個地洞鉆進去。
家里的氣氛也越來越不對勁兒。
到了飯點兒也沒人喊我吃飯了,我只能自己厚著臉皮坐到飯桌前吃飯,之前飯桌上有說有笑,現在都是埋頭各吃各的,誰也不說話。
兒媳做飯也不如以前用心了。
我剛來的那段時間還會考慮我的口味,會葷素搭配,現在做飯越來越隨意了,也越來越清湯寡水了。
偶爾會做葷菜,也是給孫女單獨做的,我一個啥也不干的老頭子,也不好意思跟孫女一塊兒去吃。
我本以為自己小心翼翼,忍一忍日子就這麼過下去了,可沒想到因為一只豬蹄兒,讓家里積壓已久的矛盾徹底爆發了。
4
這天周末,孫女在家,兒子前幾天出差,剛好中午回來。
兒媳一大早就起來,收拾屋子,打掃房間,并且在廚房忙活半天,做了一桌子的美味。
我看著一桌子的美食,心里美滋滋的,好長時間沒吃到好吃的了,今天終于可以大吃一頓了。
我也沒有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吃點兒肉喝點兒小酒。
可是馬上就到飯點了,兒子還沒到家,我已經餓得有些頭暈眼花了。
我的眼睛盯著桌子上兒媳做的一桌子美食,有排骨有豬蹄。
尤其是那鹵豬蹄看著是色香味俱全,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我數了數豬蹄兒有八只,我盤算著一共四個人,一人兩個足夠吃了。
兒子還沒有回來,我心說不然我就先吃一個解解饞吧。
此時兒媳還在廚房忙活,可能是油煙機開著聲音太大,我喊她半天她也沒有答應。
我也等不及了,就拿起一只豬蹄兒,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心想其它的留給他們吃,應該沒關系的。
可萬萬沒想到一只豬蹄兒竟引發了一場家庭大戰。
正當我吃的津津有味的時候,兒媳從廚房出來了,手里拿著一雙拌涼菜的筷子。
一眼就看到桌上的豬蹄兒少了一只,又看到我滿嘴流油的樣子。
「啪」的一聲就把筷子摔到了餐桌上。
我正吃得起勁兒,被兒媳摔筷子的聲音嚇了一大跳。
好巧不巧這時兒子也回來了,看到這種情況心里已經明白個八九不離十了。
了解事情起因后,兒子對我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而且還板著臉。
我心里難受極了,活了半輩子還沒有受過這樣的委屈,這個家我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我當即回到屋里收拾了自己的東西,來到客廳對兒子兒媳說:
「行了,你們也不用生氣了,我這就走,以后不會再麻煩你們了,你們也不用在我面前表演吵架了。」
兒子一聽我要走,一直陰著的臉秒變笑臉:「爸,你再住些日子吧,你現在回去讓我姐知道了又該罵我了!」
「行了,你不用為難了,我不會告訴你姐我為啥走的!」我說道。
聽到我說這句話,兒媳剛才還余怒未消的臉上迅速就陰轉睛了。
我本打算自己坐車回家,兒子不放心,執意開車送我回家。
一回到自己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老話真是沒說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還是在自己家舒坦。
第二天兒子兒媳打電話向我認錯道歉,我嘴上說著沒關系,心里卻滿是委屈和失望。
「養兒子有啥用!」我心里嘀咕著。
5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18.70%,然而2022年,我國新生兒數量首次跌破千萬大關。
需要領取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能干活兒的卻越來越少。
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接受,我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都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養老問題成為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沉重話題。
人老了該怎麼辦?靠兒女還是靠自己?
傳統倫理道德要求兒女應當為年邁的父母養老送終,法律也明確規定成年兒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可現實卻往往不如人意。
人老了,一個人住怕孤獨,和子女住在一起,各種的不適應,關系處不好還會被嫌棄,怎麼做都是不對。
父母那一代人,受傳統觀念影響,一廂情愿地認為父母辛苦把子女養大了,子女就一定會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在生活中會處處遷就父母的一些小過錯。
而現實情況卻是,大多數時候,只要涉及到家庭矛盾,婆媳矛盾,多數子女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小家,反而對父母受到的傷害不太在意。
魯迅先生說:「我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他人。」
人老了一定要記住: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不要想著依靠任何人,哪怕是親生兒女也有靠不住的時候。
與兒女在一起,關系處理不好,只會給自己添堵。
與其這樣,還不如和兒女保持點兒距離,找尋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友在一起,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積極應對余生,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也能讓子女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