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第一塔」出土珍寶無數,神秘石函卻被專家奉為珍寶:「暴露哪吒另一副面孔」
2023/10/27

1984年,文物專家對有著「東北第一塔」稱號的朝陽北塔展開維修保護與考古發掘。期間,出土的七寶佛塔等大量佛教珍寶震驚眾人,驚艷世界,但眾多文物之中,一塊貌不驚人的石頭卻被專家們奉為珍寶,而其原因竟是「暴露了哪吒的另一面孔」。

說起遼寧朝陽,傳承不絕的歷史文脈,是這塊土地的一大特色。遼寧朝陽地界出土的舊石器時代的鴿子洞遺址以及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遺址,直接讓這片土地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源地。

但這座朝陽北塔之所以被賦予「東北第一塔」的稱號,還是因為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的「五世傳奇」。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前燕、后燕、北燕均定都于朝陽,因此朝陽也有「三燕古都」之稱。在這時期,崇奉佛教的魏晉人修筑了雄偉壯麗的高塔,這也是這座朝陽北塔的「第一世」。之后,因為北魏掌權者馮氏皇族虔誠信佛,還為這座壯麗的佛塔賜立了石碑,而這一段充滿了御賜光環的歲月,也成了這座佛塔光輝的第二世。

後來,這座佛塔毀于火災,而到了隋文帝楊堅時期,這座佛塔得到了重建,與佛法淵源頗深的楊堅還將佛身舍利安奉在新建成的佛塔中。而這得到了御賜的佛身舍利,這也成了朝陽北塔的第三世。

而朝陽北塔的第四世,則與唐玄宗李隆基相關,天寶年間。安祿山時任營州刺史,他奉詔修塔,并出于拍馬屁的意圖,將這塔重新命名為「開元寺塔」。

而今天人們看到的古塔,卻是遼太祖神州元年(916年)的樣子,原來,首任霸州彰武軍節度使韓知古,奉太祖耶律阿保機之詔命修葺柳城、建置霸州的同時,整修了開元寺塔,改名為延昌寺塔。這是朝陽北塔的「第五世」,真正固定下這座十三層密檐式古塔充滿佛韻的模樣。

正因為千年傳世,這座飽經歲月洗禮的古塔在承載重大歷史價值的同時,墻基腐朽,搖搖欲墜,成為了一座「危房」。

上世紀80年代,文物部門對朝陽北塔進行了從上至下全面「體檢」,發現了天宮、地宮,也正因為此,這座「五世一體」的古塔給了人們一個又一個驚喜。

首先,就是佛塔天宮頂發現了一個銅質「佛寶蓋」尖頂。佛寶蓋雖歷經千年被塵封,但經過初步清理后,晶瑩剔透的外觀就彰顯了這件珍寶極高的品位,而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佛寶蓋實物,但這件珍寶,只是朝陽北塔中發現的眾多稀世文物之一。

隨后,人們陸續發現了兩顆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以及藏經塔、六角鎏金銀塔和波斯金蓋鳥形玻璃瓶等國寶級文物。而七寶塔、鎏金銀塔、金銀經塔、金舍利塔、木胎銀棺、瑪瑙舍利罐等更是文物價值、藝術價值、歷史考古價值于一體的珍寶。

但在這些文物中,一塊石頭卻因為一個神話人物,成了專家們眼中的珍寶。

這石頭就是「哪吒太子故事石函」。

說起哪吒,人們都不陌生,無論是古早《封神榜》的故事,還是近幾年代表中國動畫復興的「魔童降世」等新哪吒故事,這些作品中,哪吒所代表的嫉惡如仇、叛逆反抗的精神,都是一段段傳奇。

但封神榜上的「蓮花三太子」,如何跨界出現在了佛教的古塔中呢?

那不妨看看這一方石函的樣子。

石函由綠砂巖雕制,長方形,盝頂,子母口,蓋一端有孔。

函蓋刻一方塔,塔身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后題「都提點前上京管內僧錄宣演大師賜紫沙門蘊珪記」。蓋下面一半刻飛天,一半飾團蓮藻井。蓋一周側面刻六飛天,姿態生動。

而最令人矚目的是,石函上雕刻著哪吒,但這位哪吒并不與后世人們認定的三頭六臂腳踩風火輪的蓮花童子形象相同,而是一位全身披掛的武將。其頭上戴著天王冠,凸目,挺鼻,環口,方臉,不怒自威。如果不是石函上明明白白雕刻著「大圣那(哪)吒太子」幾個字,人們還真不敢認定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哪吒三太子。

有了這銘文的指引,人們將這石函四面雕刻的故事畫面聯系起來,原來,這竟然是一套千年前的「連環畫」,內容是哪吒指揮夜叉率眾追殺興風作浪的和修吉龍王。哪吒頭戴火焰冠,身著甲衣,腳踏祥云,左手托佛舍利塔,右手作指揮之勢。

夜叉或搖旗吶喊,或擊鼓助威,或舉劍劈殺,或張弓射箭,戰斗場面緊張激烈……

可見,哪吒即便跨界,卻依然保留了英勇無畏的特質。

但為何封神榜里的三太子,到了佛教故事中斬殺惡龍呢?受《西游記》等著名中國神話影響,大多數人一直認為哪吒是中國的原創神,但這從根源上找,這哪吒并非中國本土原創,而是源自印度佛教神話。

相傳,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毗沙門是梵文譯音,翻譯過來就是多聞天王,意思是福德聞于四方,是佛陀坐下四大護法之一。

傳說多聞天王與夫人吉祥天女一共育有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那吒排老三,「那吒」的名字來源于是梵語中那羅鳩婆(Nalakubala)的簡譯,即「那吒」譯自于「Nala」。

哪吒雖是毗沙門天王之子,母親是吉祥天女,師傅是釋迦牟尼,他三頭六臂,手持戟,神通廣大,但卻生得一副夜叉模樣,是夜叉一族中的統帥大將。

而這就是中國神話中哪吒的原型。唐以前,中國是沒有哪吒的,直到唐朝高僧大廣智不空翻譯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手捧戟,以惡眼向四方」的哪吒才來到了中國。

後來,隨著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間的普及,那咤這一形象也被道教所吸收,創作出了具有中國血統的道教靈童——哪吒。

在宋朝時,「那吒」成為道教護法神之一,《夷堅志》記載茅山道士以「那吒火球咒」來擊退石精的故事。元代大都筑城時,按《周禮》四面應各有三道門,但大都北面獨有二門,主要是采用哪吒三頭六臂兩足的造型,這個造型可能來自印度神話5頭3眼4手的大神濕婆。

至明代,道教《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哪吒為道教神明。再加上之后小說《封神演義》與《西游記》等作品,哪吒殺惡龍闖大禍,割肉還母、削骨還父,後來被其恩師以蓮花化身復活,終于修成正果的故事,被定型,并廣泛流傳。

在朝陽北塔中發現的哪吒故事圖像,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哪吒故事圖像,尤為珍貴。哪吒由佛教入道教,最終融入民間信仰,這也說明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與包容——兼收并蓄,包羅萬象!它善于吸納世界一切優秀文化并釀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

石函上的哪吒形象,與您印象中的哪吒形象符合嗎?除了哪吒鬧海,您認為哪吒的哪一段經歷最為傳奇?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