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假如落鳳坡歿的人是諸葛亮,龐統打得贏司馬懿嗎?結果不言自明
2023/04/21

在諾大的歷史歲月長河當中,東漢末期讓不少人印象深刻,都說亂世出英雄。這話一點都沒有錯,那時涌現出無數的英雄豪杰,諸如曹操、劉備、孫權等。如果說智者代表,很多人公推的還是諸葛亮。

他的聰明才智,讓不少人欽佩,茅屋未出就已經三分天下。在那個時代當中,他應該算是有「扭轉天下」能力,否則劉備無法成事。

不過那個年代,如果說有一個人和諸葛亮一樣優秀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龐統。兩人在當時是齊名,臥龍鳳雛享譽天下。只不過龐統去世早,歿在落鳳坡上,后人都在感嘆,如果龐統當年沒有歿,出事是諸葛亮。

那麼是否中國歷史長河,是否會產生別的變故。活下來是龐統,究竟有沒有勝算擊敗司馬懿呢?其實有些結果,都是能夠猜測出來的。

面臨同一個對手

如果兩個人活下來一個,那麼他們主要面臨對手就是司馬懿。如果說到智商,可能司馬懿的智商與他們二位相比,也是毫不遜色。

周瑜總說既生瑜何生亮,那時他沒有碰到司馬懿,若是周瑜活到司馬懿掌權之日,不知是否又要氣吐ㄒ丨ㄝˇ了。

三國末期,隨著曹操、劉備、關羽等人去世,政治上權力交鋒發生很大變化。

新的一波政治力量登上,這個大舞臺,魏國、蜀國交鋒不再是劉備和曹操。

而是變成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人都是各自國家領頭人,日后免不了交鋒。

主要活動地方以及時間,就是諸葛亮北伐,上演一場「攻心計」。

彼此可以說你來我往,互相都沒有占便宜,蜀國沒有北伐成功,魏國沒有拿下蜀國。

整體來講,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幾乎都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惺惺相惜互相欣賞

司馬懿是魏國人,魏國的綜合國力遠勝于蜀國,幾乎不用擔心物資問題。

諸葛亮這邊占據的優勢,更多是他的智慧,要高處司馬懿一些。

奈何后援遠不如對方,蜀國國內對于北伐之事一向并不贊成,覺得太消耗國力。

赤壁之戰曹操輸的那麼慘,都能夠很快「翻身」,可是蜀國如果輸了一次,就是滅國。

司馬懿這邊擔心問題,除了諸葛亮之外,還有就是國內政敵們。

這個時候政權是曹家,他們當中有些人擔心司馬懿權力過大,因此對其十分防備。

如果自己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落得一個萬劫不復地步。都說在這個世上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敵人,這話一點都不錯。

司馬懿和諸葛亮對壘,就是沖著對方弱點使勁,恨不得想要誅歿對方。

某一次諸葛亮和司馬懿之戰,當時蜀國并不占據優勢,因此糧草準備不足。

如果想要改變這場戰局,唯一辦法就是馬上進行決戰,因此諸葛亮這邊想盡辦法來羞辱司馬懿。

還讓人送了一件女人的衣服,若是旁人的話,恐怕早就暴跳如雷。

但是司馬懿忍下這一口氣,沒有上他的當,可見這人相當不簡單,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空城計應該是雙方又一次交鋒,更多是心理上的博弈。

當時戰局傾向于司馬懿,諸葛亮并不占據任何優勢,幾乎是無力應對。

但是他巧妙利用對方的疑心過重,猜測到對方擔心自己功高震主,因此巧妙擺下這個計策。

這次應該是司馬懿距離勝利最近一次,差點就把蜀國給滅亡了,成就千載功業。

龐統未能改變戰局

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比,他最大劣勢就是國力不濟上并非是不如對方。

這點并非人力可以做到,某種情況就是無力問天,為什麼我不是魏國人。

迄今為止在國際舞臺上,也是經常上演這種戲碼,有些國家領導人政策上給人一種軟弱感覺,原因就是國力不行。

當時北方的經濟要好過南方,四川等地,司馬懿這邊無論是糧草,以及武器裝備方面,都比蜀國要好很多,這些都是諸葛亮這邊不具備。

哪怕龐統活著,對于這些情況,依然沒有辦法做出改變。他是謀士,并非是經濟學家,一夜之間就把蜀國變得很富裕。

雖然說是人定勝天,但有時候也要講一些客觀條件,如果外界條件不足,再聰明的人同樣十分無奈。

以蜀國條件,說句真心話,不足以平定天下。

不管魏國的政權怎麼變,最后還是他們能統一天下,這種就是定數。

客觀上來講,諸葛亮已經把蜀國做到極致,如果沒有他蜀國早就被滅亡,本身有些逆天而為。

對于蜀國最后被滅完,真的不能太過苛責與他,天意如此呀!

失敗的「英雄」有很多

人們常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種都是一定的定數。

最后統一天下那人,絕對是是那一個實力最強。

春秋戰國時期,秦王嬴政統一天下,滅掉其他六國。

這個時代涌現出不少知名英雄,像屈原、李牧等人,依然無力阻擋大秦鐵騎。

在中國大一統情況,出現好多次,像南北朝之后,國家分裂成好幾個政權。

中間經歷好多年發展,不乏有優秀君主,想要統一天下。

像宇文邕、高歡、劉裕等人,能力都是很不錯。

然而終究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實現天下一統,只能抱憾而終。

人生在世每個男子,都想要立下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

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看周邊環境,是否能夠給自己「加分」。

否則人世間,不會有那麼多悲情英雄,像項羽、文天祥等,并非是輸給別人,而是敗在出生那個年代。

無論是龐統,還是諸葛亮,事實上都沒有辦法阻擋天下統一趨勢,魏國就是最后贏家。

這種是歷史規律,并非是個人就能阻擋,只不過有些人不認命罷了。

中國人骨子里文人氣節,對于「投降」那是非常反感,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行動,只是求得一個心安。

當時那種環境下拼的并不是個人,而是國家,蚍蜉豈可撼動大樹,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