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的一條江流當中,隱藏著價值上萬億的寶藏。」消息一經傳出,大量不法分子紛紛潛江盜寶。
當地考古人員們也不甘退讓,帶上抽水機,馬不停蹄地趕來搶救,挖出的珍寶直叫他們眼花繚亂。
一塊巨大的金印橫空出世,其中隱藏的歷史顛覆世人認知。
大量文物陸續出水,揭露了朱元璋那個明王朝,以及張獻忠后妃的故事。
2016年正值春季,一個文物交易網站上,突然掛上去大量「新款」的文物,有金錠、銀錠、金簪、銀簪、錢幣等各種物件,還有黃金制成的大板子,每一件的標價都相當高。
標價高的同時,這大批新上架的文物也被打上了統一的一個標簽:大西王朝時期的寶藏。
一枚西王賞功的錢幣,網站上的價格就標到了200萬。
大西王朝,就是那個明末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最終創建的一個短暫的王朝。
大西政權存在時間相當短暫,這也就是來自那個時期的物件價值相當高的原因,因為稀少。
所以網站上的那些個文物,要真是來自大西王朝的,那價格確實沒騙人,但這些真的會是來自大西王朝的物件嗎?那網站對面的賣家,又是從哪得來的?
專門偵破文物倒賣案的警方根據網站上的信息盯上了這伙人,也因此發現了一座超級寶藏。
假裝線上買家與文物商販對話,就在對于購買西王賞功錢幣的溝通過程當中,警方找到了一個姓周的古玩店老闆。
這西王賞功錢幣以及剩余的大量張獻忠時期的文物,就是由他掛到網站上的,但這些物件卻是他從別人那收購來的,這個人是誰?
經過警方的調查,終于找到了一個人稱老徐的文物倒賣販子。
在抓捕的過程當中,也得知了這個老徐就是一個盜寶盜墓團伙當中的一員,并在之后成功將整個犯罪團伙抓捕入獄。
追回的珍貴文物高達一千多件,經專家鑒定確實都是來自大西王朝的物件,總價值超十億。
如此大量的大西王朝文物,這不法分子又是從哪盜挖的呢?難不成他們找到了傳說當中位列亞洲第一的張獻忠寶藏?
在對犯罪分子的審訊過程當中,警方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前段時間,四川彭山縣各地都流傳著一個非常令人心動的重磅消息。在那條水流湍急的岷江,底下埋葬著富可敵國的寶藏。
尤其是位于江口鎮的那一邊,只要你愿意在江邊上溜達一圈,說不定就能發現寶貝。
已經有不少村民撿到寶了,還都是金子銀子之類的,說是隨便撿撿,就能一夜暴富,不用再去打那苦命的工了。
這玩意兒誰聽了也得心動,不少民眾想著這也不是偷也不是搶,就是遛彎撿的,也就都去嘗試了。
可這居民得到消息的同時,暗中的不法分子們也早已得到了消息,就在一天深夜里,罪犯徐某等人趁著沒其他閑雜人等,穿著網上買來的潛水服就下水了。
要說他們也是膽大,運氣也挺大。
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隨隨便便下水,還真被他們撈到這麼些寶貝,回去之后立馬就找到古玩店的老周,將手里的文物轉手了。
根據審訊得來的信息以及追回的文物,當地警方迅速叫來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考古人員們經過一系列的勘查,確認這岷江底下,確實有座富可敵國的寶藏。
對于這江口沉銀的搶救性發掘工作,隨之展開。
數十台挖掘機上陣,直接將大致存在寶藏的一大片區域給圍了起來,再用上數十台抽水機日夜工作,考古人員們終于將其中的江水抽干,考古發掘工作順利進行。
從2016年歲末到2018年,專家們從這江口沉銀寶藏地中,成功出水了大量珍寶,也最終確認了這岷江底下的寶藏,確實來自于張獻忠的手中。
大量來自皇室當中的金銀制品重現人間,它們的做工精美,都是被張獻忠從明朝那些皇族貴胄的手中搶奪而來。
除去這些個明顯的財物,就連那些明代藩王用來安身立命的身份象征——金冊,都被張獻忠視作財物一搶而空。
岷江底下出水的大量金策,大多為明代各位藩王在經受君主冊封時,被賜予的一種「圣旨」。
可當時那些商賈富貴們遇上張獻忠,就連自己的性命也守不住,哪里還顧得上所謂的「圣旨」。
除了張獻忠從明藩王手中搶來的金冊,他自己的后宮當中,也是有金冊的存在的。
比如出水的這個冊封后妃的金冊,就是當年張獻忠在給自己的愛妃晉升冊封時,留下的金冊。
在發掘出張獻忠藏寶當中的冰山一角之后,考古人員們在2018年考古季當中對于水下藏寶的發掘工作也告一段落。
在原本的計劃當中,對于張獻忠沉銀的搶救性發掘工作應該會在2019年年末再次開展,卻不料當時來勢洶洶的病毒,導致全國人民無法正常生活。
出于衛生安全考慮,考古工作也隨之被暫停,直到2022年才被重新開啟。
與前期的發掘工作與眾不同的是,在2022年的考古發掘工作當中,出水的文物大多關系到當年慘烈的戰爭。
基于安全考慮,2022年的考古現場非常嚴格,每一個進入發掘現場的考古人員,都需要提前對自己進行相關的檢測,并在入口前配合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等安全監測。
闊別兩年的考古現場依然熱烈充滿活力,水下寶藏的探索過程當中驚喜不斷,為人們解除了先前的煩悶。
與先前大量金器陸續被發掘不同,這一次,考古人員們發現了大量銀錠。
與先前發現的銀錠大有不同, 考古人員們在前兩季的江口發掘行動當中,出土的大多是張獻忠從別處搶來的銀錠,上面一般都刻劃著原不屬于張獻忠大西朝的信息。
但就2022年出土的大量銀錠當中,上面的文字均表示了,這些銀錠正是當年張獻忠稱大西王之后,才下令鑄造的一種軍用物資。
在發現這些沉銀的周邊,一般會挖出些許 大順通寶,這種張獻忠稱王之后,才下令鑄造的流通貨幣。
與西王賞功錢幣一樣存世稀少,這種大順通寶,也是非常多收藏家尋找到文物,價格高昂。
但除了金銀之外,考古人員們發現更多的是那個明末戰場上,遺留下來的彈藥文物。
沒想到在明末,我國就有了類似于現代機關炮的一種武器。
這是一種古代版的「機關炮」,在當時被稱為百子銃、火銃。
與現代機關槍類似,這百子銃也需要用一個支架穩住,再朝敵人猛地開炮,一次能發射出上百枚鉛彈,直接將敵人擊退。
在挖出百子銃的附近,就出土了大大小小的鉛彈。
或許張獻忠當時在這江上與楊展大戰的時候,船上除了大量的財富,剩余的,大多就是這類武器,畢竟他是靠打出來的天下,打仗的銀子要多,這兵器武器,更是重中之重。
巨大的金印被分裂成四塊,在考古人員的努力下終于被湊齊。
經過專家的復原,上面是「蜀世子寶」四字,歷史研究學者們推測,這應該是明朝時期末位蜀王府當中,原本將要繼承蜀王之位的世子,手上的印章。
張獻忠起義反明,最后直接在成都稱王建立大西政權,又怎會留著明代帝王分封的蜀王。
所以當年那位消失的蜀王,或許就死在了張獻忠的手下,這巨大的金印在張獻忠眼里,也是一筆不錯的財富。
鏤空的金飾,上面掐絲的花瓣形狀,根據考古人員的研究發現,代表的正是當時的一種愛情。
它代表的會是哪位古人的愛情呢?現在已經無從考證,我們只能從中得知,在張獻忠的眼里,除了金錢以外,其他的全是浮云。
一枚純金打造的麒麟印章,不僅外表精致,麒麟活靈活現,這印章上的文字,更是非同一般。
研究發現,這是「鳳渚」二字,能以鳳凰自稱,外表為麒麟,集齊種種尊貴身份象征的,這枚印章主人究竟是誰?
張獻忠藏寶之地太過龐大,考古人員們至今仍未完全對其完全發掘,更多奧秘還等待著人們的發現。
其中更多的疑問以及驚喜,期待這考古人員們能為我們帶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