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江東孫權,西川劉備,北方曹操鼎足三分。在劉備去世后,繼任的劉禪還太幼小,實際大權由軍師諸葛亮執掌。為了報答先帝劉備的知遇之恩,也為了爭奪統一天下的動力,諸葛亮矢志要北伐中原,向曹魏開戰。
公元228年,在穩定了內政后,諸葛亮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他上書劉禪,陳述先帝遺愿,表達自己北伐中原的決心。劉禪最終批準了他的請求。為了這次北伐,諸葛亮精心謀劃,積極準備了五六年之久。
從各地調招士兵,積聚糧草。還委派人手下鄉巡視,選拔人才。其時正值曹魏國內政局動蕩之際,丞相曹真帶兵出征東吳,留都城空虛。諸葛亮觀察入微,決定掀起北伐中原的戰幕。
五年里,諸葛亮夙興夜寐,忙著籌劃北伐的事宜。他親自檢查軍需物資的儲備,嚴格訓練新兵,召集各路精銳,為北伐做好萬全的準備。
此時天時地利人和俱佳,諸葛亮深知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白天處理朝政,晚上則在賬篷內燭光通明,反復推演北伐的戰略部署。
為了這次北伐,諸葛亮早早派出間諜打探虛實,還在各處布下耳目,收集曹魏的軍情。他親自去甘泉關巡視地形,研究北伐的各條線路。
諸葛亮對北伐的決心和熱忱,感染著每一個蜀漢官兵。將士們都被他那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懇切所折服。大家紛紛請求前去效力,士氣高漲。
北伐伊始,蜀軍氣勢如虹,前鋒Yang群迅速攻占南安、天水、安定三城,一路高歌猛進。曹魏朝廷震驚,急令張郃、曹真兩路齊頭并進,迎戰蜀軍。
關鍵的街亭關口,諸葛亮派他日大師兄馬謖率五萬大軍防守。馬謖平日侍奉諸葛亮,多以文謀見長,沒有實戰經驗。他不聽軍師稍作防守的建議,執意占據高地,想要居高臨下,一鼓作氣攻下街亭。
誰知高處雖占優勢,卻缺乏水源。張郃率軍趕到,立即斷絕蜀軍水源,圍困高地。蜀軍渴疲難耐,馬謖又無計可施,大軍即陷入潰敗。街亭不但守不住,還損失慘重。
馬謖本就是個架子大而實際能力有限的人,他此前在諸葛亮身邊多年,居功自傲。沒想到第一仗就敗得這麼慘,還丟了老老實實的街亭。
張郃得勝后大喜,覺得天助我也,一下子士氣大振。他勒令士兵搜查蜀軍尸體,發現馬謖的印信,將其凌遲處死。
馬謖死前憤恨交加,他原本設想一戰功成名就,哪知就這麼交了辮子。張郃罪加一等,將他的頭顱高掛城頭,還派人送往洛陽,渡河掛在曹丕陵前。
街亭一役,諸葛亮不得不收縮軍隊,暫時回師漢中。這場敗仗,讓蜀漢傷亡最嚴重的,并非士卒,而是一批猛將的隕落。
陽群、閻芝、鄧銅等武勇無雙的猛將;劉郃、丁立等謀策兼備的統帥;還有馬謖麾下年輕有為的副將張休、李盛等,全都在此役殞身。
最令人動容的是,五虎大將趙云也在此役后不久去世。他為掩護大軍撤退,后背戰場,與敵軍血戰至死,以一當百,才保全了主力安全回師。趙云忠勇無雙,深得軍心。
蜀軍士兵們深深懷念著這批先烈。他們都是大家情同手足的戰友、患難之交。現在一個個犧牲在亂箭與烈火之間,讓所有人痛心不已。
閻芝當年在夷陵之戰中力戰有功,丁立和劉郃都是深得部下愛戴的老將。而趙云更是蜀漢無人不敬仰的虎將,他的犧牲讓軍心受到極大打擊。
這些猛將都是多年艱苦訓練出來的精銳之師,他們對蜀漢軍力的提升功不可沒。一夜之間全都化為烏有,蜀軍元氣受創巨大。
「先帝識我運,不復見天日。今又失趙子龍,此國之慘也!」諸葛亮痛心疾首,自責不已。
諸葛亮用心良苦,欲一雪前恥。然而,多次北伐的失敗,終究是難以逆轉的事實。百姓們私下議論紛紛,或憐或怪諸葛相公。
「相公他,不過是一個讀書人,沒那個本事吧。」
「人心又不像文書,寫就可以了。戰陣殺伐,過于殘忍。」
「大半條江山在手,倒不如好生經營,何必拼這個?」
當農民們得知北伐的失敗消息后,也開始私下議論紛紛。他們雖不在前線,也聽聞前方將士損失慘重的消息。
「我兒子他們去了這麼久,也不知還在不在啊......」一個老母親紅著眼圈說道。
「這北伐是不是有點拼了?大家都還指望著男丁回來干活呢。」
「要我說啊,咱手里一半江山不錯了,再拼下去沒個完沒個了。」
然而更多人,尤其是參與北伐的老兵,對諸葛亮懷有崇高的敬意。
「要我說,第一次北伐,趙子龍他們也挺可惜。要不是馬謖太莽撞嘛......咱們還是有機會的!」
「相公他志在報國,實在一片苦心啊!只怪我們這些殘兵敗將,沒能完成他的遺愿......」
塵埃落定,諸葛亮雖一去不返,但他北伐中原的宏愿,卻為后人所傳頌。正如他在《后出師表》中所言:「臣之求戰,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
興復漢室,擊敗曹魏,諸葛亮的這個心愿,也成為了后世許多忠義之士的共同目標。雖然其生前諸多戰役屢戰屢敗,但北伐中原的精神卻代代相傳。
北伐雖敗,英雄氣概永存。諸葛亮用他短暫的一生,為后人樹立了不畏強暴,勇于正義的榜樣。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傳承,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才會成為千古絕唱。
他以至高無上的智慧和胸懷,為這個多災多難的時代帶來了希望的曙光。雖然北伐夙愿未遂,但諸葛亮的精神永遠指引著義士后人,閃耀在亂世中。
即使在百廢待興的當今,人們依然會從諸葛亮敢想敢為、堅持理想的品質中汲取力量。正是有了這樣不變的精神指引,才有了中華民族延續五千年文明不斷的活力。
諸葛亮的遺志將永遠鼓舞著子孫后人。縱然北伐功虧一簣,但他積極進取、永不言敗的精神,必將代代相傳、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