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墳莊村世代守護著一座神秘的帝陵,村民人人自稱是守陵人。
但究竟為誰守陵,守的是哪座陵,村民卻一問三不知。
只是聽說墓中鐵索懸棺,極致奢華,長明古燈萬年不滅。
這座神秘的帝陵真的存在嗎?
專家深入調查后,竟意外揭開了一樁弒父殺兄的千古大案!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墳莊村帝陵之謎」。
為了探尋村民口中的神秘帝陵,2011年8月,北京房山區文保所工作人員,在長溝鎮墳莊村一帶展開了全面勘探。
十幾位考古隊員拿著洛陽鏟,檢查荒地的土質,果真挖出了顏色奇怪的「熟土」。專家經過初步測量,斷定在荒地下存在一座長達35米的罕見大墓。
這座大墓是否就是墳莊村世代守護的帝陵呢?
考古隊員們為這個發現驚喜連連,但接下來的發掘過程卻接連遭遇反轉,發掘結果令所有人都驚得合不攏嘴。
發掘工作很快就展開了,但專家們心中卻生出了層層疑云。如果這真的是一座帝王陵墓,那麼它究竟會屬于哪位古代帝王呢?
要知道,北京在古代屬于四朝古都,金元明清都曾在這里建都。不過,清朝的皇帝都葬在清東陵和清西陵,明朝的皇帝也有自己的皇陵,元朝比較特殊,他們游牧民族的習慣是不起墳冢,所以元明清這三個朝代都可以排除。
專家們又想到,墳莊人將這座神秘帝陵稱為
「韃墓墳」,而「韃子」正好是古代百姓對北方少數民族的俗稱,這樣看來,最可疑的就是金朝的皇帝。巧合的是,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顏亮,因為起于弒君,又亡于弒君,死后被繼位者廢為庶人,趕出了「祖墳」,根據史料記載,他的陵墓就遷到了長溝鎮一帶。
墳莊村世代守護的帝陵,會不會就是這位金朝皇帝的陵墓呢?
考古隊很快就找到了證物,那是一些分散在墓葬四周的「石像生」,因為腐朽嚴重,看不出原貌了,但這種「石像生」往往出現在帝王陵墓之中,再不濟也是朝廷重臣。
但隨后的發現讓人很失望。考古隊在發掘過程中,不斷地發現盜洞,而且盜洞產生的年代也都很久遠。在這種情況下,就算考古隊打開了墓室,里面估計也不會剩下太多東西了,想要識別墓主人的身份,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考古隊帶著這份憂思,將整座古墓都清理出來。這是一座長約35米,最大寬約17米的大型墓葬,面積超過了500多平方公尺,就算不是帝陵,至少也得是王侯一級的大人物,才能享受這樣規模的墓葬。
可惜的是,在墓中考古隊沒有發現傳說中的鐵索懸棺和萬年燈,里面早就被盜墓賊盜得空空如也,只留下些零散的陪葬品,但其做工大多精美絕倫,不是一般人能夠享用。
正當專家們覺得墓主人就是完顏亮時,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擺在墓口處的灰磚上分布著特殊的繩紋,這是唐代墓葬的特征。
這個發現直接將大墓的年代提前到了唐朝。
難道說,墓主人是唐朝的某位皇帝嗎?
北京墳莊村守護千年的帝陵,疑似屬于金朝皇帝完顏亮,但墓中一塊灰磚上特殊的唐代繩紋,卻又讓這座古墓的來歷變得撲朔迷離。
除了這樣的灰磚,考古隊還在墓中發現了大量精美的壁畫,上面有馬匹和侍女,從侍女的服裝和畫法上判斷,這的確是唐朝所有的畫風。
專家們轉而懷疑墓主人是唐朝的某位皇帝。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座帝陵的發現,可以說得上是絕無僅有。
考古隊從墓口開始,一點一點向墓室中清理過去。這座古墓竟然是一座「五室一廳」的格局,縱觀已經發掘的所有唐代古墓,這樣大手筆的墓室,也是極其罕見的。
在唐朝時期,能享受到「兩居室」墓葬的人,其地位就已經非常高了,甚至安史之亂后,自稱皇帝的史思明,死后墓葬也不過是「兩居室」罷了。
在墓中,專家們還發現了大量的牡丹花紋飾,以及用一整塊上好的漢白玉雕刻而成的棺床,只可惜由于盜墓賊的破壞,墓主人的棺槨已經不在棺床之上,專家從棺槨殘骸中,只找到了零星的骸骨。
更奇怪的是,雖然棺床的用的是上好的漢白玉石,但上面細節處的做工卻顯得很粗糙,甚至稱得上是潦草,似乎是匆匆雕刻完成的。
專家們一邊將這些骸骨送去做鑒定,一邊檢查著墓室的每一個角落,還忍不住發出感慨,這座古墓雖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依然算得上北京現存面積最大,也是規格最高的唐墓了。
但就在這時,一位考古人員的發現,突然打斷了專家們的感嘆。這位隊員從后室中,發現了幾枚銅錢,上面還寫著「大定通寶」四個字,讓專家們的笑容瞬間凝固了。
「大定通寶」是大金國金世宗十八年鑄造發行的銅錢,與唐朝之間相隔了至少350年,唐朝人肯定用不著這樣的銅錢。
這座古墓的年代,從金朝推到唐朝,竟然又一個急轉彎,回到了金朝。轉折之大,讓所有考古隊員都始料未及,更摸不著頭腦。
墓主人究竟是唐朝的皇帝,還是金朝的皇帝?
就在專家們感到迷茫之時,考古隊員終于找到了墓志銘,上面詳細記載了墓主人的身份信息。
但墓志銘上的內容卻再次讓專家們打臉了,墓主人既不是唐朝皇帝,更不是金朝皇帝,而是一個姓張的女人!
正在為墓主人是唐朝皇帝,還是金朝皇帝而糾結的考古專家們,頓時傻眼了。
只見墓志銘上寫著「唐故季國太夫人贈燕國太夫人清河張夫人袱志銘」,除了揭示了墓主人是一位姓張的女性外,還表明她生活在唐朝,而「祔」字則表示,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果然,考古隊很快又在墓中找到了張氏丈夫的墓志銘,上面寫著「唐故幽州盧龍節度觀察等使中書令贈太師劉公墓志之銘」,后面還記載了他名叫劉濟,是幽州盧龍的節度使,在當時是一個大官。
但是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張氏的墓志蓋雕刻著祥云、瑞獸、牡丹花等栩栩如生的圖案,連刻字都涂著金粉,但她那位當節度使的丈夫,墓志蓋卻做得非常粗糙,完全沒有浮雕和描金的手法,頂多是在石頭上刻了些花紋。
唐朝依舊是男尊女卑的朝代,像這樣女尊男卑的墓志銘,專家還是頭一回見到。
難道說,夫人張氏的出身地位比丈夫劉濟還要高嗎?在仔細閱讀了兩人的墓志銘后,專家終于明白了全部的來龍去脈。
張氏的丈夫劉濟,出身自幽州「四大家族」之一的劉家,在幽州節度使的位子上待了25年。
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朝廷出兵討伐成德節度使,劉濟聽說后,也立刻發兵響應,想以此向朝廷邀功。為此,劉濟還不惜帶上次子劉總,親自上陣指揮,而長子劉緄(gǔn)就被留下鎮守幽州。
在次子劉總看來,父親此舉幾乎是公開宣告,他的繼承人就是長子劉緄。這讓劉總感到異常憤怒,于是便悄悄命人到處散布謠言,聲稱朝廷對劉濟感到不滿,準備讓長子取代他。
本就生病的劉濟也是氣糊涂了,不僅信以為真,還覺得長子派人來暗殺他,連飯都不吃。但飯可以不吃,卻不能不喝水,劉總便在水中下毒,趁機毒死了父親。
然后他又以父親的口吻,將哥哥劉緄叫來軍中,在半路安排人將其打死。朝廷雖然知道劉濟父子之死存在貓膩,但仍視而不見,讓劉總如愿以償。
只不過,劉總的日子也不好過,弒父殺兄的陰影深深籠罩了他,令他整日坐立不安,于是在母親張氏死后,劉總為表孝心,精心準備了母親的陪葬,甚至僭越地將墓室修成了「五室一廳」,安置了「石像生」。
同時,他也遵從母親的遺愿,讓她得以與父親合葬,只是父親的墓志和棺槨都準備得十分隨意,墓志銘中也省去了劉總弒父殺兄這件事。
然而,這些舉動并沒有讓劉總的生活恢復正常,良心不安的感覺,最終讓他精神崩潰,只得選擇到長安出家,誰知卻死在半路上。看來,就連佛祖都不想收下這種冷酷無情的弟子。
專家認為,那枚350年后才發行的金朝大定通寶,可能是當時的盜墓賊帶進來的,專門放在后室,以祈求墓主人不要生氣。
墓主人有沒有生氣,我們不得而知,但因為他們的舉動,而接連遭受轉折和驚嚇的考古專家們,那份哭笑不得的心情,卻可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