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明朝皇帝真的是昏君多,明君少?明朝十六帝至少有七位皇帝是明君
2023/11/25

明朝雖然在中國歷史上存在著不少的昏君,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明朝帝王都是昏君。

在歷史上的明朝皇帝們功過并存,無論他們的 政治決策、文化思想

和社會貢獻具有不同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有機會穿越到古代,相信很多現代人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皇宮啦。

男的當個親王,女的當個娘娘, 享盡榮華富貴,多麼威風......

不過,在咱大明,穿越到皇宮一定要謹慎。

要知道,咱大明的皇帝們,明君少、昏君多,一不留神,搭上的可是自個兒的小命。

您看,咱大明皇帝里面,賢德的是真賢德,昏庸也是真昏庸。

怎一個 「奇葩」可形容......

明君不多,盛世不長

說起大明王朝的第一明君,在我看來,非開國皇帝朱元璋莫屬。

一路瀏覽下來,想必您也注意到了,每個開國皇帝,幾乎都有一部勵志熱血的奮斗史。

咱們的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例外。

這位皇帝呢,可是不折不扣的草根階層。

他出生在濠州鐘離東鄉,也就是現在的安徽鳳陽一帶。

《明史》記載,朱元璋「奇骨貫頂」,相貌與一般人大不相同。

所謂「奇骨貫頂」,其實就是后腦勺多長了一塊骨頭,高高凸起像小山丘一樣。

這就難怪正史實錄、稗官野史都會齊贊一句「姿貌雄杰」

長得真是雄姿英發、與眾不同啊!

《明太祖坐像》·明·無款元朝至正四年(1344),天下鬧起饑荒。

朱元璋的父母兄長都餓死了,他只好去皇覺寺剃度出家,當了和尚。

後來,朱元璋又還俗投戎,加入郭子興的義軍,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勢力。

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稱帝,國號為明,年號洪武,定都應天府(即今南京)。

朱元璋即位后,鼓勵百姓開墾荒田,并制定《魚鱗圖冊》及黃冊。

詳盡精準地統計出土地狀況、畝數及人口數量,還推行《大明律》《大誥》等一系列法典,對貪贓枉法者嚴懲不貸。

很快,在他的治理下,大明天下一掃元末的頹敗氣息,進入「洪武之治」盛世。

不過,他分封藩王的做法,卻為大明朝的衰敗埋下了隱患。

這不,朱元璋剛去世沒多久,燕王朱棣就拉起隊伍,直接殺向南京城,把侄子明惠帝朱允炆逼得倉皇出逃,生死不明。

建文四年(1402)六月,明成祖朱棣即位,年號永樂。

咱先不說朱棣的皇位是否名正言順,單看他在位期間對大明朝的貢獻。

朱棣也可以說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了。

那時候,明朝建立才幾十年,位于國境北部的韃靼和位于西北部的瓦剌非常不安分,多次滋擾邊境。

朱棣兩次御駕親征, 深入苦寒之地,打得韃靼、瓦刺俯首稱臣

對烏斯藏,成祖實行施恩措施,凡是來南京朝賀的喇嘛,都賜予顯赫封號。

直到明朝覆滅,烏斯藏始終「奉貢不絕」。

眼見已是四海清平,明成祖又將目光投向海外。

他委派心腹太監鄭和,率領商隊出海遠航,出使西南各國。

鄭和七次出使西洋,率領的船隊到達過三十多個國家,

最遠抵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海口。

一時間,大明朝聲名遠播,很多國家慕名來朝。

永樂十八年(1420),朱棣遷都北京。

永樂二十二年(1424),韃靼首領阿魯台率部作亂,朱棣在親征韃靼途中,病死榆木川。

皇太子朱高熾即位,即明仁宗。

朱高熾登上皇位后,立即叫停了一系列諸如西洋寶船、北征、工程采買等。

記做與勞民傷財的活動,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更為難得的是,仁宗開釋了一大批曾因支持惠帝而獲罪的臣屬,解除了他們的奴籍,還把田地還給了他們。

但是,這位心地仁善的仁宗的健康情況并不佳。

洪熙元年(1425),年僅三十八歲的仁宗薨逝。

太子朱瞻基即位,定年號宣德,即明宣宗。

明宣宗延續了父親仁善治國的理念,在與大臣談論用人之道的時候。

宣宗提出 「君子小人知進退,人君之用舍」

的觀點。

認為只有任用賢明君子為臣,君主才會有所作為。

他接受蹇義等老臣的舉薦,對顧佐、程富、周忱、于謙等賢臣委以要職。

周忱在擔任江南巡撫期間,創立「平米法」,解決了稅賦分攤不均的問題。

做到了「百姓不知有兇荒,朝廷不知有缺乏」。

成祖開疆拓土,仁宗、宣宗仁政恤民。

在這父子孫三代剛柔并濟、恩威同施的治理下,明朝經濟空前繁榮。

史稱 「永樂盛世」「仁宣之治」

但是,宣宗之后,大多數皇族子孫耽于享樂。

親小人而遠賢臣,導致國力日益衰落,盛世光景一去不復返。

太子當不穩,為帝命嗚呼

論起明朝最悲慘的皇帝,莫過于明光宗朱常洛了。

在位時間最短不說,還成為明宮兩大疑案的當事人。

朱常洛是明神宗長子,是神宗臨幸宮女的「產物」,一直不受父親待見。

神宗最寵愛鄭貴妃,好幾次要立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但朝中大臣極力反對。

直到萬歷二十九年(1601),朱常洛已年滿二十,神宗才勉強冊立他為皇太子。

父親不喜歡,母親死得早,鄭貴妃又寵擅專權,朱常洛這孩子的童年、少年時期過得戰戰兢兢。

好不容易當上太子了,還差點被人殺死。

萬歷四十三年(1615),一位名叫張差、小名張五兒的男子,手握棗木棍,

一路闖入太子居住的慈慶宮前殿。

侍衛們追呀,攆呀,好不容易才把他摁住。

審訊時,張差說,是同鄉叫他來的。

同鄉還告訴他,進去后,見一個打死一個,如能打死小爺(即太子),以后他一家子就吃穿不愁了。

宮禁森嚴,是誰帶張差進宮,又是誰在背后指使呢?

多次提審后,張差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指使。

朝臣們討論后,認為 「事關東宮,不可不問,事關貴妃,不可深問」

鄭貴妃因牽涉到她手下的太監,便跪到明神宗面前,說自己絕無此心。

最奇葩的是明神宗明知兒子差點被「小老婆」害死,他不但不追究,還勸說太子接受鄭貴妃的行禮。

于是,鄭貴妃鄭重地給太子行了一禮,這件事就算結束了。

這就是著名的「梃擊案」。

萬歷四十八年(1620),神宗去世,朱常洛終于熬出頭,即位為帝。

可是,御座坐了不到十天,光宗就感覺身體不舒服,

掌御藥房的宦官崔文升直接給光宗開了幾副瀉藥。

光宗服藥后,腹瀉不止,一天一夜之間,拉了三四十次。

這時候,鴻臚寺官李可灼站出來,宣稱自己有「紅丸」仙藥,可治百病。

一些老成持重的內閣大臣不贊成給光宗亂吃藥,認為「紅丸」藥效不穩。

但李可灼托人向光宗進言,極力吹噓「紅丸」效果。

光宗腹瀉難忍,連連催促取「紅丸」食用。

服用第一粒紅丸時,光宗有所好轉。

下午,李可灼又讓光宗服了第二粒「紅丸」

到了晚上,光宗一命嗚呼。

這就是撲朔迷離的「紅丸案」。

啼笑皆非帝王業

如果把皇帝當作一份職業的話,明朝中后期的幾位皇帝的職業操守相當欠佳。

他們不顧先祖遺訓與國家社稷,只顧享樂,

過得那叫一個隨心所欲,那叫一個任性自在。

來,咱們先認識一下明武宗。

論起玩樂,武宗朱厚照若稱第二,

整個大明皇室絕對無人敢居第一。

皇帝遷都不少見,但皇帝從皇宮里搬出來的可不多。

您瞧,武宗嫌皇宮太過約束,居然在豹房住了十余年。

豹房嘛,原本是帝王圈養猛獸的地方,后特指明武宗在宮禁中建造的淫樂場所。

早在正德二年(1507)秋,武宗就開始大興土木,「作豹房」,足足建造了兩百多間房屋。

豹房建好后,武宗立即搬了進去。

皇帝都搬家了,文武百官議事處、后妃居所,也都統統搬進了豹房。

正德九年(1514),乾清宮失火。武宗在豹房見了。

非但沒有著急,還笑嘻嘻地說,燒得好,像「一棚大煙火」。

武宗一生放蕩不羈,什麼皇帝威嚴、祖宗家法,在他眼里統統都是「浮云」。

比如,皇帝這個「職位」明明是天下第一。

他非要下旨,把自己封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后軍都督府太師鎮國公」。

自己派自己征剿韃靼軍。

武宗雖然個性很強,但御駕親征取得應州大捷,還有幾分身為皇帝的素養和魄力。

反觀明熹宗朱由校,卻完全沒有履行皇帝職責,

全身心投入「游藝事業」中了。

游藝呢,當然包括游戲和才藝。

明熹宗相當愛玩,「性好走馬,又好作水戲」。

他不光愛玩,還特別會玩。

每到月圓之夜,趁著月色清朗,熹宗總會帶領一大幫宮女太監。

在乾清宮下面的老虎洞鉆來鉆去,四處躲藏,玩得不亦樂乎。

諸如宴飲、聽戲等大型娛樂活動舉辦得十分頻繁,像掏鳥蛋、劃船等小型娛樂也為數不少。

有一次,熹宗掏鳥蛋的時候還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磕傷了「龍面」。

就是這樣一位頑童皇帝,做起木工活來卻極具天分,作品大都「出人意表」「雖巧匠不能過也」。妥妥的木匠界領軍人物。熹宗手作的木制品頗具巧思。

他制作的微縮版宮殿,雕梁畫棟,廊腰檐牙,均與現實版宮殿吻合得絲絲入扣,讓人嘆為觀止。

熹宗喜歡傀儡戲,經常親自制作傀儡戲的木偶。

熹宗手作的木偶,動作靈活,栩栩如生,衣衫褶皺輕靈流暢,堪為傀儡戲中的精品。

早在天啟二年(1622),清兵就已攻下西平堡,度過平陽橋,一度逼得京師戒嚴。

可明熹宗卻忙于玩樂,兩耳不聞宮外事,一心重用魏忠賢,使朝野上下怨聲載道。

天啟七年(1627)十月,熹宗病逝,年僅二十三歲。

在明朝歷史上的十六位帝王中,至少有七位可以被稱為明君。

他們在治理國家、推動文化發展和社會改革方面都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這些明君通過推行改革措施、加強邊防防御、注重教育和文化藝術的發展等方式,

提升了國家的整體實力和文化水平,為國家帶來了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代。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