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唐代宗塑造的忠義典型,為何卻走上叛唐之路?看錯自己,活成笑料
2023/10/22

幾乎沒人能想到朱泚會謀反,這位青年才俊一向以忠義著稱,而且是唐代宗親手塑造的典型。

唐朝名將輩出,想在軍界混出頭很不容易,比如郭子儀,熬到58歲才當上節度使,65歲封王。而朱泚30歲就被推舉為幽州盧龍節度使,封懷寧郡王。

別看他年輕,個人威望卻高得出奇,一群老江湖主動以他為帶頭大哥,他人生的兩次重大轉折點,都是受人擁戴被推上去的,像極了當年的「萬人迷」王莽。

朱泚還是一位偶像級的明星,他生得高大英俊,身姿魁梧壯實。這條件,妥妥的高富帥,除了影視劇,現實中很難找到第二個。

自身條件那麼好,事業起點那麼高,群眾基礎那麼好,皇帝又那麼垂青,豈料他的結局卻慘得很。那麼,朱泚為何走上了叛唐之路?又為何短短九個月就把自己玩死了呢?

朱泚是官二代,憑借恩蔭少年從軍,在幽州節度使李懷仙賬下效力。他「輕財好施,每征戰所得賞物,輒分與麾下將士,以是為眾所推」。

李懷仙原本是安史叛將,後來眼看史朝義節節敗退,便暗中降唐,并親手斬殺了史朝義。戰后,李懷仙出任幽州盧龍節度使。

大歷三年(768年),兵馬使朱希彩殺害李懷仙,自任節度使。

那時候,幽州、承德、魏博三鎮割據,節度使世襲、部將弒殺節度使的大戲屢屢上演,朝廷根本管不了,只能聽之任之。

大歷七年,朱希彩又被手下殺害,節度使之位再次空缺。在弟弟朱滔的運作下,群眾基礎良好的朱泚得到了眾人的擁戴,被推舉為新任節度使。

唐代宗也沒辦法插手,只好承認,還加授朱泚檢校左散騎常侍、幽州長史兼御史大夫,賜爵懷寧郡王。這一年,朱泚才30歲。

大歷八年,大唐發生了一件不起眼,但是卻意義重大的事件——朱泚令朱滔率領2500人到涇川,參與「防秋」工作。

每年秋季是草原民族劫掠中原漢地的黃金期,朝廷都要組織人馬以防備強盜的入侵,這項工作就被稱為「防秋」。

除了常備的「防秋兵」外,朝廷通常還會征調各地鎮兵,但河朔三鎮除外,因為他們向來不鳥皇帝的圣旨。

所以,朱泚創造了安史之亂以來,河朔三鎮為朝廷效力的歷史。唐代宗激動得差點放鞭炮,他一邊下令重賞幽州將士,一邊親手寫下一道詔書,大大地表彰了一番朱泚。

大歷九年,朱泚將他的忠義精神發揚光大:俺要入朝覲見皇帝。

唐代宗頓時熱血沸騰:這是真的麼?俺這是做夢麼?

藩鎮節度使頭上大多長了「反骨」,根本不敢入朝,生怕被朝廷做了。朱泚卻主動要求入朝,這份忠心天地可昭。

于是唐代宗下旨給朱泚修了一座豪宅,靜等他的到來。

朱泚來了嗎?差點沒來,但不是朱泚反悔,而是半路上病倒了,病得很重。眾人勸他先回去。朱泚卻說:「不許停止,我要是病死了,你們就抬著我的尸體進京。」

消息傳出,天下嘩然,竟然還有如此忠義的節度使?哇塞,簡直是珍品、孤品。

于是當朱泚出現在長安時,人們紛紛涌在路邊,以期一睹「芳容」,結果導致交通堵塞。

唐代宗在延英殿為朱泚舉辦了隆重的接風宴席,又大把賞賜,毫不吝嗇。

逗留日久,朱泚驚訝地發現,自己果然回不去了。不過,這不是唐代宗下黑手扣留他,而是他的親弟弟背后捅刀子。

原來,朱滔是個野心家,就是他鼓動哥哥入朝,然后趁哥哥不再幽州,奪了他的兵權。

這年頭,為了權力一奶同胞都背后捅刀,朱泚無奈,只好請求留朝。唐代宗也沒辦法,一邊承認了朱滔,一邊任命朱泚統領汴宋、淄青的防秋兵。

為了塑造典型,此后數年,唐代宗又不斷給朱泚加官進爵,先后加封同平章事、奉天行營節度使、檢校司空、隴右節度使、遂寧郡王。

唐德宗即位后,又加封朱泚為太子太師、鳳翔尹。

建中元年(780年),涇原軍發生內亂,朱泚被任命為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節度使,平定了叛亂。

叛亂平定后,朱泚改任鳳翔、隴右節度使,又進封中書令、太尉。

總之,作為忠義的典型,大唐兩代皇帝給予了朱泚足夠的信任和尊崇的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的一件事,導致朱泚與唐德宗之間產生了裂痕。那年,朱滔在幽州反叛,并且派人給朱泚送了一封信,卻被朝廷截獲了。

朱泚嚇得趕緊向皇帝請罪,唐德宗表示:這事跟你無關,你沒罪。同時唐德宗又下令免去了他的節度使之職,增加食邑,以太尉身份回到長安就職。

事實上朱泚被剝奪了兵權,還有被軟禁的意味。朱泚大為不滿,覺得自己的忠心受到了玷污。

建中四年,又一個重大事件的爆發改變了朱泚的命運。那一年,涇原兵變爆發,唐德宗逃離長安,節度使姚令言在無法控制局面的情況下想到了朱泚:他曾經是老領導,請他出來主持大局最合適。

于是,閑賦在家的朱泚被亂兵推出來主持大局。

仇恨是一枚毒種子,朱泚正為自己的不公正待遇而憤憤不平,在姚令言、源休等一批「同病相憐」的陰謀家勸說下,這顆毒種子發芽了,于是他決定取大唐而代之。

十月初八,朱泚在宣政殿登基稱帝,改國號「大秦」。

從「忠義典型」到大唐叛臣,朱泚數日之間就完成了這個跨度,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呢?我們從朱泚給朱滔的一封信,去管中窺豹:

「昔文王囚于羑里,終王八百之基;殷湯系于夏台,后有解網之頌。吾頃典郡四鎮,蕃夷戰懾;唐主不察,信諂諛之說。吾罹奸臣之禍,便奪兵權,雖位列上公,詔書繼至,情懷恍忽,百慮攢心。何期天道盈虛,五運更代,物極則返,憂極歡來。歷數在躬,以登寶位。涇原四鎮,士馬爭驅;隴右鳳翔,獻書繼至……」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朱泚對自己的遭遇一直耿耿于懷,以至于「情懷恍惚,百慮攢心」。

他將這段遭遇理解成一段困厄,如同周文王和商湯王遭遇囚禁。兩位先王困厄過后創立了商朝和夏朝,我朱泚也必然能創建「大秦」,這叫「五運更代」,是天命。

他樂觀地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涇原、北庭四鎮、隴右、鳳翔的歸心,不久三秦、吳蜀都會投誠。河北嘛,就看兄弟你的啦,讓我們相會于洛陽吧。

朱泚的理由充分嗎?

首先,按古代連坐法,朱滔反叛,朱泚應該作為罪犯家屬獲罪,唐德宗沒有加罪于他已經是法外施恩了。為了國家安全,剝奪他的兵權有錯嗎?這一點,朱泚會不懂?

看看人家郭子儀、李光弼,受過的委屈不比他大一百倍?只能說,朱泚純屬給自己的野心找借口,這是個虛偽的家伙,過去所謂的忠義含水量太大。

其次,拿著高薪,享受著尊崇,他也配跟周文王、商湯相比?他這叫給自己臉上貼金。明明是利益熏心,被豬油蒙心,卻非要拉天命給自己站台,真不要臉!

他所謂的「天下歸心」是真是假呢?我們往下看。

登基后的第三天,朱泚就發動大軍去攻打唐德宗所在的奉天,結果一個多月時間,聲勢搞得很大,卻狼狽逃回。

原因是奉天軍力雖然不足,但將士們戰斗意志非常強,後來援軍又來了,朱泚抵擋不住了。

同時,朱泚內部有人三心二意,比如副元帥張光晟,就有消極怠工之嫌,不愿意進攻。

這些跡象表明,朱泚雖然一直混跡于軍中,但毫無軍事才華。同時他被假象迷了雙眼,所謂的天下歸心就是鏡中花。

但凡開國皇帝,哪個不是軍神?朱泚這輩子幾乎沒有參加過像樣的戰斗,小小的奉天讓他一下子現出了原形。

說到「歸心」更是一個笑話,就在他登基前一天,前涇原軍節度使段秀實當眾打爆了他的頭。

後來,當李晟的平叛大軍到後來,朱泚內部迅速崩塌,連他最信任的張光晟也暗中投降了。

其實稍有頭腦的人都應該看得清,當初那些推他上位的人,動機并不純。

姚令言因為部下作亂,已然犯下大罪,他之所以請朱泚出山,其實就是找個大個的替他頂著。

源休是因為接連遭遇宰相楊炎、盧杞的打壓,早就心生怨恨,只是無力反抗,正好借朱泚報復朝廷。

張光晟等人其實很大程度是受到脅迫,不得不參與其中,因此他們一直三心二意。

至于涇原亂兵,他們哪管誰當皇帝,只要誰給他們好處就為誰服務。因此,涇原軍雖然擁戴了朱泚,卻又不受調遣,就忙著撈錢。

可笑的是朱泚居然眼瞎,完全看不到背后的危機,一箱情愿地認為自己得到了擁戴,其實他只是這群人攫取利益的工具。

蔡東藩先生說朱泚「無能」,這個評價很準確。當初他能當上幽州節度使,其實是仰仗朱滔的運作。他甚至都不能看穿朱滔的陰謀,輕而易舉地被弟弟擺了一道。

他所謂的忠義也是假大空,完全是唐代宗出于政治需要給塑造出來的,結果他卻感動了自己,完全沒看到在自己一直扮演著工具的角色。

涇原兵變之所輕易得手,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神策軍本來戰斗力就不強,主力還被李晟帶到河北平叛去了。二是叛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完全是個意外事件。

這些都被朱泚誤以為是他的「天命」,愚蠢極了。

當李晟、駱元光、尚可孤的增援部隊到來時,朱泚很快就節節敗退。

其實他也不是沒有機會,比如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因為內訌反了,這就是借力打力的機會。可是朱泚居然以皇帝對待臣子的傲慢激怒了李懷光,結果這個盟友跑了。

放在手邊的朋友都被他推走了,這就是個鼠目寸光的笨家伙。

在李晟的強攻下,朱泚狼狽地逃出長安,企圖投奔「心腹」田希鑒,卻又被田希鑒打跑了。

途中部將梁庭芬又返回,他費盡口舌,終于說服了田希鑒。朱泚很高興,于是便下令返回田希鑒那里。

梁庭芬覺得功勞很大,要求朱泚封自己為尚書、同平章事。朱泚一瞪眼:不行。

這對活寶太有意思了,都混成了流浪漢了,一個還惦記一文不值的大秦官職,一個還捂著舍不得封賞。

梁庭芬一怒之下就對朱泚【啪☆啪】放箭,朱泚慌忙跑路,結果不小心掉進了地窖里。

不等他探出頭,他最親信的韓旻等六人,一起拔出刀齊刷刷地剁在了他的身上……

朱泚就這麼死了,才42歲,窩囊極了。一個本來前程似錦的高富帥,居然活成這副德行,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