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殺了一位舉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將,16年后救了蜀國江山
2023/09/19

前言: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群雄爭鋒。有人仗著才華天賦,目空一切;有人卻只憑借自己的努力,從草根崛起。馬謖和王平,兩人雖然出生門庭不同,但最終卻因為各自的過失得到了迥異的結局。究竟是天生我才,抑或憑借努力,更能開辟屬于自己的豐功偉業呢?

一、馬謖才華橫溢 輕狂誤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最終形成鼎立之勢。在劉備建立的蜀漢,有一位兵圣——諸葛亮。諸葛亮忠心輔助主公,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北伐中原,復興漢室。

228年,諸葛亮認為時機已到,決心北上伐魏。這次北伐,他幾乎帶出蜀國所有的精銳。跟隨出征的,還有一位新星——馬謖。

馬謖生于荊州名門望族,聰明過人,博覽群書,在辯論場上無人能敵。當時民間甚至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的說法。馬謖很快獲得諸葛亮的賞識,被招為賬下。

諸葛亮深深喜愛馬謖的才華,將自己的心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馬謖也確實在北伐初期,憑借淵博的知識,為蜀軍出了許多妙計。他提出可以挖掘地道,襲擊魏軍后方。他又設計在山谷中設下埋伏,伏擊魏軍。這些計謀都奏效了,讓蜀軍節節勝利。

然而,馬謖終究還是紙上談兵。當諸葛亮派他鎮守街亭要塞時,馬謖不顧勸告,輕狂地駐扎在高處。街亭處在山地樞紐,占據制高點可以監視四方。馬謖自負833打勝仗,認為魏軍不堪一擊,堅持占據高地駐軍。

王平勸諫馬謖,高地易守難攻,駐軍高地,水源容易被敵人切斷。馬謖不聽,認為王平膽小,不懂兵法。結果街亭山高水低,供水果然被魏軍斷絕。蜀軍無水可飲,士氣低落,最終大敗而歸。

馬謖的失誤葬送了這次北伐的成果。蜀國上下對他憤怒至極。諸葛亮也不得不親手斬殺心愛的馬謖,以平民憤。馬謖才華橫溢,但輕狂自大,不聽勸告,最終導致戰敗。諸葛亮痛心失望,為國家大計,只能親手處決馬謖。馬謖就此黯然終了他年輕的生命,他的故事警示后人,才華再高,也不能驕傲自滿。

二、王平勤勉有方 軍事素養高

街亭失敗讓諸葛亮重新審視了手下將領。他發現一直不被看好的王平,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十分出色。

王平是蜀漢的老將,但是生于草根,對兵書一竅不通。他只知道鄭重其事,誓死一戰。由于文化不高,王平一直不受諸葛亮重視。

但街亭之戰中,王平始終謹慎,提醒馬謖注意守備。他分析高地易守難攻,駐軍高地容易被斷水。馬謖不聽勸告,王平也不氣餒,仍然盡力督促士兵防守。

就算形勢不利,王平也沒有絲毫退縮,與士兵并肩作戰,力戰到底。

王平的老練與沉穩在這場失敗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諸葛亮對王平刮目相看,提拔他統領馬謖的兵馬。諸葛亮也勸王平多學習兵法,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王平感激諸葛亮知遇之恩,從此努力鉆研兵書,經常向其他將領請教,還請教官給自己聘請老師。白天訓練士兵,夜晚苦讀兵書。王平雖然年近花甲,但他堅持不懈,很快便通曉了兵家諸書。

在諸葛亮的悉心指導下,王平的軍事素養獲得了飛躍。他學習到了占據制高點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守備的道理。這為日后王平守衛漢中,大敗曹魏奠定了基礎。

三、內亂平定 王平挽救危局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234年,諸葛亮在北伐中病逝。魏延與楊儀為了權力爭斗不休,蜀國內亂不已。

魏延出身寒門,有勇無謀,一心想當大將軍掌握軍權。楊儀則想憑借門第和謀略擔任丞相之職。兩人關系本就不睦,為了權力更是火星四濺。

魏延拉攏蜀漢中的年輕武將,組建自己的勢力。楊儀則結合上層顯貴,謀劃政變。兩派沖突不斷升級,甚至爆發了流血事件。蜀國上下一片混亂,百姓都深受其害。

這時,王平挺身而出,率領自己的親信部隊,強力鎮壓了兩派的沖突。他將兩派權力核心軟禁起來,穩定了蜀國局勢。王平開誠布公地與兩派人士交涉,表示只忠于蜀國和劉禪,最終獲得支持,平定了這場危機。

在關鍵時刻,王平挽救了危在旦夕的蜀國。

若非王平出手果斷,魏延和楊儀的黨爭很可能讓蜀國提前滅亡。王平的威信與影響力大增,使他日后能夠主導戰局,守住漢中。

四、誓死捍衛 擊敗十萬大軍

又過了十余年,244年,蜀漢危在旦夕。曹魏大舉進攻,蜀國無力抵抗。朝中大多主張投降,割地求和。

只有王平主戰,誓死守衛漢中。劉禪不得已,只給了他3萬兵馬,面對10萬大軍。形勢對蜀國極為不利。

然而,王平不懼敵眾我寡,親自指揮老兵死戰。他深知漢中之失,即是蜀國覆亡。王平晝夜操練士兵,鼓舞士氣。他派兵占據制高點,避開正面交鋒。

魏軍大舉攻城,王平指揮蜀軍以逆水推舟之勢,引誘魏軍深入。就在魏軍進入山區后,王平發動伏兵四面圍攻,魏軍大敗,死傷過半。

在王平的鼓舞下,蜀軍士氣高昂,竟大敗曹魏十萬大軍,成功守衛了漢中。通過武力威懾,王平使蜀國保住了漢中這一戰略要地。

五、知遇之恩 出類拔萃

多年前,諸葛亮的知遇之恩,讓一個文盲的王平日漸聰慧,最終成為蜀國的大將。16年后的漢中之戰,王平報答了諸葛亮,挽救了蜀國危亡的局面。

王平出生寒門,本無任何背景。僅憑自己的毅力和勤奮,從一個字都不識的武夫成長為首席大將,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

如果沒有諸葛亮的知遇之恩,沒有他悉心的教導,王平不可能有這樣的成就。諸葛亮看重王平的實際作戰能力和努力精神,這成就了王平不平凡的一生。

王平與馬謖不同,不依賴才華,只依靠自己的努力。他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勤于學習,思想開明。在黨爭、國難當頭時,能挺身而出,成為國家棟梁。

王平以卓越的膽識和實力,扭轉了蜀漢覆亡的命運。一個寒門出身的文盲,竟能與天才馬謖分庭抗禮,成為救國之臣。王平的一生,證明了只要努力奮斗,人人都可以出類拔萃。

結語:

馬謖雖才華橫溢,但終究還是紙上談兵。王平雖然生來文盲,卻能夠勤奮學習,在實戰中成長。天生我材必有用,王平以自己的奮斗,證明了這句話。在三國亂世,王平靠著毅力和膽識,從一個草根成長為救國之臣,他的故事激勵著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