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他上梁山前武功蓋世,上山后卻從不上陣打仗,宋江也拿他沒辦法
2023/10/30

前言:

生命因變故而轉折,命運因陰差陽錯而顛倒,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無奈。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必然會遭遇意外的起落跌宕。

面對命運的無常,我們的選擇往往反映了一個人的品格和氣度。李應就是這樣一個經歷命運跌宕,在逆境中磨練意志的人。他的選擇,或許有人難以理解,但他堅持仁德,終成就萬眾一心,也許這就是他人生的意義。

一張飛箭成仇,三莊盟歸于無

李家莊原是鄆州李氏一族的房產,莊主李應是這一代中最具才華的后裔。他體格強健,擅長武藝,尤其是使鐵槍和飛刀,無人能敵。

李應性格剛正不阿,抱持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念經營家業。

李家莊毗鄰祝家莊和扈家莊,三莊彼此依托,組成聯盟,共同抵御來犯之敵。

祝家莊掌門人祝彪性格傲慢跋扈,常無故欺壓鄰里。李應對此甚為不滿,但忍氣吞聲,不與祝家莊生爭端。直到一天,游俠楊雄路過祝家莊,與伙計發生糾紛被捕。

楊雄之友時遷盤問之下,誤打誤撞入了李家莊。李應一向重義氣,即便知曉楊雄要投奔梁山,還是出面相助,寫信要回時遷。

誰知祝彪不僅撕毀書信,還大言不慚要捉拿李應。李應勃然大怒,親自帶人討說法。兩莊隔河相持,李應單槍匹馬突襲,一舉擊敗祝彪。誰知祝彪乘黑夜偷射冷箭,重創李應。自此,兩家不死不休,聯盟亦名存實亡。

李應箭傷初愈,梁山軍來犯。林沖擒住扈三娘,扈家無奈投降。祝家莊孤立無援,還要照顧重傷之身的李應。

正當錐之入骨之時,兄弟相殺的宋江卻出現了。

巧謀上山難逃,前漢為官今漢仕

宋江此來,并非助祝家一臂之力,而是再乘虛襲李家。想必扈家已暗中與梁山勾連,此番圍攻只是戲耍之計。梁山兵強馬壯,祝家難敵,莊門一夜之間土崩瓦解。李應目睹祝家毀滅,心知李家難保,卻也無力反擊。

宋江收服祝扈二莊后,便命人盯上李家。李應武藝高強,梁山難以用武力取勝,遂使出奸計,假扮知府捉拿李應,半路劫持到山上。李應才智過人,警覺到這是梁山的詭計,屢屢求還。梁山眾人為留住李應,竟聯手燒毀李家莊,斷了李應回鄉的念想。

我唯仁是寄 我之命也

李應無奈從命,加入梁山眾人,擔任第十一個頭領。其時梁山日益壯大,四方征伐不斷。李應卻沒有像武藝高強的朱仝、林沖那般上陣殺敵,而是在后方默默處理糧草財務。

他在梁山幾十人中,是極少數有管理財產頭腦的人才。宋江識別人材,任用李應主管軍糧,也就由他一人獨攬大權。

起初李應對梁山仍心懷芥蒂,日夜思鄉。后因打理財政日久,也就習慣了山寨生活。他發現自己在后勤管理上頗有建樹,漸漸耳濡目染,不再執著離去。

日子一長,遍體鱗傷的李家莊已焚毀多時,人去樓空,李應也就萬念俱灰,對故里不再眷念,將全部心力放在梁山事業上。

李應雖被迫加入梁山,但他性情中正,沒有因為仇恨而背離初衷。

他將忠義仁德作為行事準則,即使在賊窩中,也要做一個君子。

李應不甘心淪為山寨刀下亡魂,思慮再三,決定不做無謂反抗,從長計議,先服眾人,再議高平。他暫時放下武將身段,轉而擔當梁山財政官一職,妥善后勤,以德服人。

山中物資不豐,李應靠才智周旋,讓眾人衣食無憂。眾人日見李應治軍有方,不僅放下戒心,還真心實意擁戴他為領袖。李應漸得眾望,也就有了與宋江探討大計的資本。

他明白,想離開梁山,必須先安定眾人,再逐步疏導,不能操之過急。李應深謀遠慮,他要以仁德感化梁山,從內向外轉變,這是他重返朝堂之路。

李應武藝高強,本可像武松、魯智深那樣建功立業。但他放下武功,從武將轉變為財政官,可以說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體現。他的選擇保障了梁山軍的后勤供給,也可圓他的官場理想。

李應和梁山各取所需,最終化干戈為玉帛,書寫出人生的另一番傳奇。

安居樂業萬戶侯

日子一長,李應對梁山的生活也就熟稔了。他本是讀書人,梁山諸多好漢文武雙全,也成了他交流學問的良友。他們熱衷討論古今成敗得失,也讓李應學識大增。梁山地處江湖,來往商旅不斷。李應通過他們見聞天下新事,使他眼界大開,樂于鉆研經世之道。

在李應的理財下,梁山軍隊日漸富裕。他將部分財富分給百姓,安置窮苦之家,因此民眾衣食無憂,安居樂業。李應又與鄰近城鎮互通有無,條約通商,使梁山經濟發達,百業興旺。地方官員見梁香吉士理井井,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再苛捐雜稅。

宋江見李應治軍有方,遂封他為軍師,與自己共商大計。在李應建議下,梁山逐步修筑水利,發展農耕。李應選拔賢才治理山寨,使之臻于完善。

眾人對他欽佩有加,已經無心再)如故里。李應也就放下回鄉之念,將心力放在梁山建設上。他勤政愛民,使梁山成為江湖傲視群雄的一方熱土。宋江笑言,有李應在,自己便是萬戶侯了。

結語:

李應的一生,是命運變遷的寫照。他本是顯赫一方的武林高手,卻被卷入亂世動蕩,淪為梁山犯罪集團的一員。這本是他最不愿見到的人生。

然他明哲保身,從仁處事,沒有因命運的無常而喪失人格底線。李應忍辱負重,暫時放下仇恨,用智慧化解梁山內部的不安定因素。他終成就一方太平,讓百姓安居樂業。

李應的妥協,乃是從大局出發。我們不應只看到他加入梁山一事的不甘,而忽視他在逆境中仍然保有的善良與正義。也許很多事情不盡人意,但李應沒有被命運擊倒,他仍然選擇了仁愛之路。這種寬厚仁慈的人格力量,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李應的一生,固然充滿了不甘和遺憾,但他沒有被命運扭曲其本性,這是他的人生之光輝。我們也應在人生風雨中保持這樣的善良,不被逆境打敗,這樣方能體現大丈夫的胸懷。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