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封建諸多王朝中找出一個影響力最深遠的王朝,那麼一定是唐朝,時至如今,唐朝的影響力在海外不少國家中還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現在在不少國外的國家中,都會有一個頗具特色的地方,當地人稱之為唐人街。
唐人街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聚居的地方,說白了,唐人街的形成就是國人抱團在國外謀求生存的必然結果。
那麼既然唐人街是中國人在國外的居住的地方,為何不叫中國街呢?
這是因為唐人街這三個字的由來是有歷史的。
納蘭性德曾在《淥水亭雜識》中寫道: 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
這也就是說,在唐代時期的日本就已經出現了「大唐街」,而當時的國人,已經被稱之為唐人了,久而久之,大唐街也就變成了唐人街。
所以,這一名稱的由來,和唐朝在當時國際上的影響力息息相關,即便是唐朝滅亡之后,海外諸國依然用「唐」來稱呼中國。
如此之秀的唐朝,可以說是中國諸多封建王朝中的唯一。
而把唐朝變成一枝獨秀的人,并不是開國皇帝李淵,而是他的兒子李世民。
就功業而言,李世民確實可以彪炳史冊,在他的統治下,唐王朝的文治武功達到了巔峰值,只是李世民也只是一個普通的男人,在他的私人生活中,對美人的追求一直未曾停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世民在青年時,便曾遇到了隋朝公主,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渴望,還在言語上調戲了她,結果迎來的卻是公主的大怒:
天下男人全部死絕,我也不會嫁給你。
可命運的齒輪卻讓這兩個人一直糾纏了一生,那麼他們兩人有什麼樣的故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同樣作為結束戰亂的王朝,隋朝和秦朝的命運如出一轍。
從巨觀的歷史觀來看,隋朝和秦朝都開創一個偉大的時代,它們的統治制度都被后代王朝承襲,影響深遠,而同樣的是,它們都如此短命,宛如深夜中劃破天際的那顆流星。
從微觀的個人觀來看,隋朝和秦朝的開創者都能稱得上英明神武,只是他們在繼承者的問題上都存在重大疏漏,以至于落得了二代而亡的結局。
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是隋煬帝楊廣,他好大喜功,最大限度地壓榨民力,這也是隋朝走向崩盤的關鍵因素。
畢竟治國講究張弛有度,如果一味地以蠻力進行壓榨,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崩盤,這就好比在拉弓射箭時,如果手上的力道超出了弓弦的承受能力,那麼即便再好的弓也無法發揮出威力。
不過作為當時的貴族來說,楊廣的暴虐正是他們所期望看到的,畢竟只有如此,他們才有機會渾水摸魚。
作為當時八大柱國之一的李淵是個十足的野心家,他明面上對楊廣唯唯諾諾,實際上卻一直在苦心經營自己的地盤。
為了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牢固,他自然想到了聯姻。
楊廣有一位十分受寵愛的女兒楊氏,具體名字不詳,有野史稱之為楊吉兒,其實叫什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份。
李淵就將主意打到了楊氏的身上,當然李淵不能自己去娶她,便將這一任務交給了自己的二兒子李世民。
在李淵的刻意制造下,兩人還在野外來了一次邂逅。
當時李世民正值風華正茂,他對于美人的喜好,似乎延續了李淵的「光輝傳統」,當聽聞老爹安排著去邂逅楊氏時,他幾乎沒有猶豫便答應了。
在李世民看來,如果能娶了公主,那他的人生將會坐上火箭直沖云霄,此時,他當然想不到在多年之后,他會登基稱帝。
李世民故意在楊氏出行的路途中打獵,在看到公主的馬車之后,則將手中的獵物扔在了馬車畢近的道路上。
楊氏的車駕停車之后,他則立即上前討要獵物,沒成想,卻遭到了穩坐在馬車里的公主的諷刺。
李世民自然不甘示弱,立即說道, 如果你的人和聲音一樣美,那麼就會娶你。
楊氏聽聞之后,覺得受到了侮辱,畢竟婚嫁大事可不是嘴上隨便說的,再加上她是千金之軀,怎麼能讓眼前這毛小子占了便宜?
所以楊氏大怒,出了馬車,便對李世民說,天下男人全部死絕,我也不回家給你。
兩人就此不歡而散,可是就這麼一眼,使得兩人的內心都有了莫名的悸動,愛情就這樣在嘴上不饒人的話語中,悄然到訪。
只是命運總會讓有情人歷經磨難,而隋朝的滅亡,便直接改變了兩人的人生軌跡, 楊氏自然也想不到,她還會成為李世民的四妃之一,備受寵愛。
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占領長安后便擁立隋煬帝的孫子為帝,此時遠在江都的楊廣,莫名其妙成了太上皇。
此年,楊廣被大臣宇文化及縊殺,楊氏宗親受到了大規模的清洗,沒多久之后,李淵便登基篡位,定國號為唐。
隋朝滅亡后,楊氏也從天之嬌女淪為了亡國公主,而就在這時,李世民將其帶回了自己的府邸。
兩人相見,感慨萬千,殊不知,曾經初見時的諷刺,卻成就了今日的緣分,愛情當真妙不可言。
李世民對楊氏十分寵愛,兩人還育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李世民的三子吳王李恪和六子蜀王李愔。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登基稱帝,而楊氏也因此獲得了正式的「妃」的封號,根據唐朝制度,皇后之下有四妃,這也就是說,楊氏在李世民的后宮中地位相當高。
或許有人會說,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李家父子都算是楊氏的殺父仇人,她怎麼可以再給李世民生孩子?
其實這倒也不能怪楊氏,首先,楊廣并不是被李淵所殺,而是死在了宇文化及的手中,其次,李世民對楊氏確實還不錯,最后,楊氏只是一介女流,手無縛雞之力的她,根本無法對抗命運的洪流。
所謂的恩怨情仇,倒不如化為對生活的隨波逐流,無論往事如何,至少眼下的日子可以過得安穩。
後來不知是何緣故,楊妃在歷史的記載中突然沒有了蹤跡,以至于她什麼時候去世,又被葬在了哪里,都成了未解之謎。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等。
(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