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長子,也是近代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的一生都是被歷史洪流推向前方,陰差陽錯下給近代中國帶來了重大的改變,可以說是一個幸運又不幸的一生。
父母去世的早,繼承的地盤偏偏又在被日本人覬覦的東北,本人又沒有不世出的雄才大略,相貌姣好卻被人說看著就不堪大任,有軍隊卻被說是軍閥何來愛國之心,拜了大哥,大哥卻總想瓦解他的東北軍,最終被大哥囚禁了半個世紀。
軟禁時期的張學良
和大多數人一樣的是,被歷史洪流推著向前,卻不知道方向。和大多數人又不一樣的就是出身高,而他也安然活到了21世紀,看遍了世間人暖。
1901年6月3日,張學良出生于東北,此時父親張作霖還沒有發跡,年幼的張學良跟著母親在遼西漂泊,生活貧困,而且因為沒有吃的,母親并沒有什麼奶水,張學良就是靠著米湯長大,少年時代的張學良體弱多病,也因此張作霖發跡后愈發的對他好,也是張作霖幾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可以吃小廚房的孩子。
張學良姐弟與母親在一起,最左邊為張學良
少年時代和父親合影,左邊張學思,右邊張學良
1916年,時年15歲的張學良和19歲的于鳳至結婚
1916年,時年15歲的張學良和19歲的于鳳至結婚,兩人生下1個女兒3個兒子,在張學良掌權期間多次跟隨張學良處理內務,是張學良的賢內助,而在張學良囚禁期間,原本在英國陪著女兒讀書的她立馬回到國內陪伴張學良。
就在張學良不斷轉移的過程中,于鳳至病倒了,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在張學良的要求下,于鳳至被送往美國治病,至此成為永別,而她堅信張學良會獲得自由,竭力在美國炒股票和開發房地產,就為了日后張學良能夠過上幸福生活,同時在好萊塢買了兩座別墅。
別墅的裝修是按照當年在北京順城王府家里的居住式樣裝飾起來,自己住一處,另一處留給張學良和趙一荻,而且為了死后能和張學良葬在一起,她在洛杉磯玫瑰園為自己與張學良買了一塊墓地,雖然張學良宣布和趙一荻結婚,她和張學良解除婚姻關系,但始終未能忘掉張學良。
1916年結婚照
結婚照
1919年,19歲在東北講武堂學習
1920年在日本訪問期間
1921年西裝照
1924年,任講武堂監督
1917年,張學良開始在張作霖軍中服役,并且在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學習,期間認識戰術教官郭松齡,兩人也成為忘年之交,畢業后擔任東北軍第三混成旅第二團團長,負責保衛張作霖人身安全。
1924年夏在北戴河,右邊第四位為張學良
和兄弟合影
1926年,張作霖、張宗昌、吳佩孚、張學良
打著網球
穿著浴袍
和于鳳至在高爾夫球場
1927年,戎裝照
1927年6月,安國軍政府時期
1927年張學良夫婦在北平順王府
拿著相機拍照
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掌握東北,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人,他宣布東北易幟,促使民國從形式上走向統一,也和蔣介石拜了把子,但沒想到這個把兄弟從一開始就想瓦解他的東北軍。
主政東北時期
時年28歲的張學良
東北易幟時期
1929年
1930年就任陸海空軍副司令
1930年中原大戰時期,蔣介石為了拉攏張學良,許諾他擔任陸海空軍副司令以及主政平津地區,成功的讓張學良贏得中原戰爭的勝利,而在中原大戰時期張學良靠著自己的手腕成為僅次于蔣介石的實權人物,實力和聲望達到了人生的頂點,但也因為處理中原大戰而忽略了東北,給蓄謀已久的日本人以可乘之機,最終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0年和蔣介石合影
1930年在南京張學良、于鳳至、宋美齡、蔣介石
和蔣介石
1930年,最左邊為張學良,中間為于鳳至
九一八事變期間,張學良和蔣介石面對日本的威脅達成了不抵抗的共識,張學良之所以不抵抗是不希望和日本升級爭端,而且一旦選擇和日本開戰,他不僅不會得到蔣介石的援助,還會丟掉整個東北,自己的實力也會受損,為了保存實力才選擇不抵抗。
可惜他當時沒有認清日本人的侵略意圖,拱手將東北送給日本人,成為人生的一個污點。
1932年,張學良與國聯調查團
1934年和蔣介石
照片上的張學良忽胖忽瘦是因為抽大煙,一度骨瘦如柴,后戒掉抽大煙的習慣,這才恢復原來的樣子。
1934年,武昌時期
1936年在洛陽
1935年秋,張學良率東北軍入駐陜甘,左邊為楊虎城,右邊為張學良
撤入關內的張學良被蔣介石要求前往陜甘地區圍剿紅軍,初次和紅軍交戰的張學良接連戰敗,實力受損,且蔣介石不斷瓦解自己的東北軍,加上全民族抗戰已經成為共識,他聯合楊虎城將軍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戰,促使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1936年西安事變前
1936年,陪同蔣介石在西安
西安事變后,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前往南京,當然他也知道被囚禁的下場,先被蔣介石囚禁在寧波奉化,隨著抗戰的變化,1938年11月,張學良被囚禁在貴州修文縣陽明洞,后在1941年轉移到貴陽市麒麟洞,隨后又多次轉移貴州多個地方,直到1947年10月被送到台灣。
關押期間聽廣播
看著窗外
1946年春,與前去看望他的友人莫得惠在湖邊釣魚
1947年,剛到台灣的張學良和趙一荻
剛到台灣的張學良和趙一荻被軟禁在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的「井上溫泉療養所」,在這里他度過了十年之久,這里非常偏僻,從新竹坐車到這里都得兩個小時,四周群山環繞,有河流從中穿過,環境清幽。
軟禁在這里的張學良每天過的很簡單,除了讀書外還會種菜、養雞等等,當然旁邊還有很多人嚴密的監視,通往街道的大橋兩邊都有哨,而張學良嚴禁出去,哪怕在街上的彈珠房看熱鬧,和鄉親聊天,也會馬上被警告。
療養所前面
在新竹
新竹縣井上溫泉
合影
與看守們合影
在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的「井上溫泉療養所」時期養了一條狗
凝視遠方
養了一些雞
吃早餐
由于這里過于偏僻加上軟禁十年之久,1957年,張學良向蔣經國要求在台北附近北投購地興建自宅,獲得批準,而在居住之前,他們又被幽禁在台北陽明山區的禪園,而這里同樣受到嚴密的監視,禪園修建在斜坡上,斜坡的另一邊是一個類似懸崖的斷層,目的就是防止張學良逃脫,而這在這里張學良也住了兩年之久。
幽禁時期打網球
不忘鍛煉
1959年,蔣介石下令解除對張學良的管束,但依舊受到監視,而在宋美齡的引導下,1964年開始張學良開始信仰基督教,但根據基督教教義,張學良只能有一名妻子,他必須在趙一荻和于鳳至之間做出選擇,最終他選擇了陪伴他二十多年的趙一荻,和于鳳至失婚。
通過女兒張閭瑛,把一封含有失婚協議的書信轉交給于鳳,至深明大義的于鳳至同意失婚,而1964年7月4日,64歲的張學良和51歲的趙一荻結婚。
1964年宣布和趙一荻結婚,時年64歲,趙一荻51歲
1975年蔣介石去世,但張學良并沒有得到釋放,而蔣介石生前也囑托蔣經國要繼續軟禁張學良,強調不能放虎歸山,直到1990年底,軟禁54年的張學良才全面獲得人身自由,而他已經是89歲的老人了,但在此前的1990年3月,于鳳至帶著無盡的遺憾在美國病逝,未能見到張學良最后一面。
1981年元宵節,在張大千的宴會上
與張大千合影
出席活動
1989年過壽
1990年,恢復人生自由的張學良已經白髮蒼蒼
剛獲得人身自由的張學良此刻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盡快奔赴美國走親訪友,他選擇的第一站是美國洛杉磯,但僅僅4天他就要去紐約,而這次去他是一個人去,倒不是見宋美齡,而是要見他另一個不能忘的女人,這就是蔣士云。
在張學良眼中,于鳳至是他最好的夫人,趙一荻是最患難的妻子,蔣士云是他可愛的女友,而這一刻趙一荻才真正明白張學良真正愛的人其實并不是她,在紐約,張學良在蔣士云家里一住就是三個月,她還未為張學良舉辦了90大壽,邀請了很多張學良熟悉的好友。
1991年和呂正操
1991年6月,趙一荻將張學良從紐約接回到身邊,隨后兩人回到台灣,這一別也是和蔣士云最后的永別,起初還和張學良有聯系,但等張學良遷居夏威夷后就再也沒有聯系上,每次打電話都打不進去,後來才知道有人阻攔。
1993年,藝術團訪問台灣的時候到張學良家中拜訪合影
興致勃勃
獲得自由后,張學良、趙一荻合影
1995年,張學良遷居在夏威夷,而在這里他度過了最后的人生,而在美國的日子,他多次提出想要回到東阿比看看,但因為顧慮和身體原因,終究沒能回去。
2000年的時候,預感自己時日無多的張學良思鄉之情愈發濃烈,日常生活中一直念叨自己要回去,甚至崩潰到痛哭,一直說「我想回家,我想回家……」,可每次說完又會痛苦的否定不能回去,因為他恢復自由的前提就是不能回大陸,他要遵守承諾。
1995年后移居檀香山
移居美國
晚年時期
最后幾年快樂的時光
晚年合影
吃火鍋
生日宴會上
1996年生日
坐著輪椅在夏威夷檀香山威基基海灘林蔭路上散步
2000年6月22日,趙一荻在夏威夷病逝,此時的張學良兩眼無神的看著子女們忙碌,自己一言不發,也沒人知道張學良究竟想什麼,趙一荻下葬后張學良只是說了一句:「我虧欠她甚多。」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在美國病逝,終年101歲,或許覺得對趙一荻虧欠太多,張學良遺言跟趙一荻合葬一起,并沒有選擇和于鳳至合葬,而他們的目的就是距離檀香山市市區約60公里公里的「神殿之谷」。
張學良病逝
最終還是和趙一荻合葬
張學良這一生私德有虧,但大節不差,在幾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上都站對了位置,東北易幟、西安事變,一個維護國家統一,一個對外對抗侵略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也是他這一生最高光的時刻,也是不能忘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