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一個11歲就被迫嫁給自己舅舅的女子,一生波瀾壯闊,卻又凄涼悲苦。她的一生,像一首無人知曉的哀曲,只有她自己明白那份心酸和無奈。
張嫣是漢高祖劉邦時期名門望族宣平侯張敖與魯元公主所生的女兒。張敖娶了自己的妹妹魯元公主為妻,兩人生有一女,取名張嫣。張嫣天生麗質,聰慧伶俐,深得父母喜愛。父母對她百般呵護,她也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張嫣知書達理,善解人意,雖然生在尊貴之家,卻沒有絲毫的驕縱倨傲。她禮貌待人,溫柔可親,深受家中上下都喜歡。張敖和魯元公主看著養育了8年的女兒漸漸長大,驕傲又欣慰,想到女兒以后定會嫁給一個門當戶對的貴族,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不禁對女兒的未來滿懷憧憬和期待。
然而好景不長,張嫣8歲那年,她的舅舅劉盈繼位為帝,是為漢惠帝。張嫣心中隱隱有些不安,她靈敏的直覺告訴她,這意味著她平靜的生活就要被打破了。小女孩望著宮殿方向,心中五味雜陳。
果然,張嫣11歲那年,一個噩耗降臨了。呂太后要讓她嫁給自己的舅舅惠帝為皇后,目的就是想讓皇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個噩耗猶如驚雷,瞬間擊碎了張敖和魯元公主對女兒幸福未來的全部憧憬和期待。
張嫣求助地看向父母,幼小的身軀在瑟瑟發抖。面對親人,她終于忍不住爆發出了哭聲。
張敖和魯元公主也是無奈,他們的女兒,猶如政治犧牲品,還不到12歲就要被迫許配給自己的舅舅......父母的心如刀割,可他們必須服從皇命,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兒被當作工具送進深宮。
10月的一個晴朗早晨,小小的新娘被抬進宮中,她的新郎,是劉盈,她的舅舅。張嫣低著頭,淚水劃過臉頰,她知道,從此刻開始,她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永遠地結束了。
張嫣紅著眼睛喚道。她的聲音已經哽咽到幾乎無法出聲。劉盈心如刀絞,他明白這違背倫理的婚事會害了兩人的一生。他更責怪自己的軟弱,讓自己心愛的小姑娘淪為政治犧牲品。
婚后的日子,張嫣和劉盈還是維持著舅甥的關系,彼此亦師亦友,劉盈盡己所能地守護著張嫣的天真爛漫。
每當張嫣面對繁文縟節和殘酷權術,劉盈都會溫和地開導她,告訴她宮廷的黑暗面不應該傷害她童真的心。劉盈會陪著張嫣讀她喜歡的書,聆聽她唱喜歡的歌曲,只要看到張嫣臉上重新浮現笑容,劉盈就感到欣慰。
劉盈也不會讓張嫣過多參與政事,生怕她受到傷害。他盡量 她一些小要求,努力讓她在宮中感受到關愛。朝堂上,劉盈也極力制衡呂太后的權力,試圖讓國家走上正軌,為百姓謀福祉。
張嫣看在眼里,也明白劉盈對自己的呵護之情。她努力不讓劉盈為自己擔心,試著適應宮廷生活,并在劉盈的影響下學會了寬厚仁慈之心。舅甥二人就這樣相依為命,度過了幾年平靜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公元前188年,劉盈英年早逝,終年只有23歲。張嫣悲痛欲絕,她失去了這世上最后一個真心疼愛她的人。她伏在劉盈的靈前痛哭流涕,久久不能自已。
張嫣淚濕的臉上滿是絕望。劉盈的死,意味著張嫣在宮中的最后一片凈土也失去了。呂太后立劉盈的兒子劉恭為帝,自己繼續專政,張嫣對她已經毫無意義。
張嫣用了很長時間來接受劉盈的死訊。她整日靜坐在宮中,眼神空洞,拒絕進食,身體日漸消瘦下去。
見她這副模樣,宮女們也深感心疼,勸她振作起來,再活下去。張嫣聽了宮女的話,終于醒悟過來。對,舅舅不在了,自己必須堅強地活下去,才不負他的一片苦心。
從那天開始,張嫣不再哀傷自暴自棄。她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獨立面對未來的生活。
公元前184年,少帝劉恭被廢黜囚禁,另立劉弘為帝。張嫣的皇后之位從一個少帝換到了另一個少帝,她如一葉小舟,隨波逐流。
眼看一個接一個的帝王被廢黜更迭,張嫣明白,在這權力游戲中,自己不過是可有可無的棋子。她不再像從前那樣單純爛漫,而是沉默寡言,冷眼旁觀這場爭權奪利的政治劇。
公元前180年,呂太后去世。不久,劉弘也被廢黜,漢文帝劉恒繼位,張嫣的皇后之位終于也隨之失去。
經歷了短短十幾年之間發生的四次帝王更替,張嫣早已看開世間虛偽,選擇在宮中隱居,不問政事,淡泊度日。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嫣在宮中度過了17個寂寞隱居的年頭,她習慣了一個人獨處,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外向開朗。
宮中無事,張嫣便閑適地翻閱著從前和劉盈一起讀過的書籍。那些詞句中仿佛還留存著兩人一起學習時的笑語聲。張嫣不禁想起劉盈生前對她的呵護關愛,不免感慨生命的無常。
張嫣獨自在宮中生活,世事的喧囂與她無關。她過著樸實平靜的日子,再也不會有波瀾。有時候她也會想,若自己未入宮,此刻是否正在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但她知道,命運既已這樣安排,自己注定要經歷這段波折,她唯有看開,欣然接受。
直到40歲那年,張嫣咽下最后一口氣,輕輕闔上了眼睛。宮中宮女為張嫣洗涮更衣時,驚訝地發現,她的身體竟像一個13歲的小女孩一樣,那是張嫣來到宮中時的年紀,這麼多年,她竟然仍然是童貞之身。
原來,張嫣和劉盈僅維持著舅甥的關系,婚后29年,她從未懷過孕。張嫣就這樣死去了,她一生遭際多舛,可她的心卻始終如那個爛漫的小女孩。或許,純真是上天賜予她唯一的慰藉。
張嫣去世后葬于漢惠帝陵墓之中,上書「孝惠皇后」四字,她哪里配得起「賢后」的美名?一個11歲的孩子,被迫入贅皇室,幾經波折,還保有了童真,這份堅韌,這份純凈,在紛亂復雜的宮廷里,是那麼難能可貴。
如今,2200多年過去了,我們不得而知,那個在宮中度過一生的女子,內心曾經蘊藏過怎樣的哀愁和酸楚。她的一生,就像梅花一樣,冷艷絕俗。
張嫣的悲苦一生警示我們,一個人的價值不應僅由出身和地位來評判。她勇敢面對命運給她開的這個玩笑,堅韌地活下去,用純真抵御宮廷的黑暗,這是張嫣留給后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愿今生的我們都能找到生命的意義,不枉這一世的波瀾壯闊。張嫣,這位11歲就被迫許配給自己舅舅的女子,你的哀傷,我們今生今世再難參透,但你的堅韌,必將流傳千古,成為每個女子心中抹不去的一筆。愿你來生還是一個爛漫的少女,不再經歷那般折磨與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