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登基稱帝之后,中國歷史就開始了漫長的封建帝制,在這段時期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總是想方設法來樹立自己的權威,以維持高高在上的地位。
說到這,還得表揚一下秦始皇,因為他繼位之后,首創的不少制度,都延續了千年之久,單說皇帝這一稱號,直到兩千多年后清朝末期的溥儀還在用。
在這些皇帝的思想中,他們就是唯一的主宰,也崇尚兩個凡是的方針:凡是他們用的東西,臣民都不能用;凡是他們看上的東西,臣民都不能染指。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姓名,天底下的人那麼多,他們的姓名中的字,也會被一些人所用,尤其是兄弟多人,姓名有三個字的,總會有兩個相同。
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
當然也有辦法,那就是讓另外的人改名字,比如說 宋初時期的趙匡胤、趙匡義、趙匡美,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后,趙匡義和趙匡美就改為了趙光義和趙光美,趙匡義當了皇帝之后,趙光美又改為了趙廷美。
有這樣的兩個哥哥,想想也夠悲催的,連父母給的名字的都不能用。
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操作,在古代還有一個專門的詞來形容,名曰:避諱。
如果你覺得古代只是臣民要避皇帝的諱,那麼你就錯了,因為還有古代的皇帝也有被迫避諱的,比如說李隆基,在清朝時,為了避諱玄燁,就不能被叫唐玄宗,只能被成為唐明皇了。
當然有時候避諱并不一定要避相同的字,還得避相同或者相近的音。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皇帝對稱呼那麼在意,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還吃不吃豬肉,如果要屠豬時該怎麼說?
朱元璋為此頒布了一道圣旨為豬改了名。
朱元璋草根出身,還是沒文化沒背景世世代代務農的那種,他能當上皇帝,簡直能稱得上是一件奇跡,他自幼挨過餓,受過凍,當過和尚,撞過鐘,可謂是閱歷豐富。
當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在吃上自然不能再啃草根吃樹皮了,對于豬肉來說,朱元璋自然也是吃的。
據說有那麼一次,他就饞了,想吃豬頭肉,但是他又不好意思對御廚說,屠個豬,給朕解饞,于是就命令御廚給他做元寶肉。
御廚聽到之后,就不理解,于是就用肉給他做了一個元寶模樣,結果御廚被朱元璋誅了,他又讓另外一個御廚做元寶肉,御廚就干脆把元寶和肉一起做,結果又被誅了。
朱元璋又讓第三位御廚給他做元寶肉,這御廚很慌,因為他理解不了,就在這時候,不忍看見朱元璋濫誅無辜的馬皇后命人帶信給御廚,說陛下是想吃豬頭肉了,他又不好意思說出來。
這位御廚長舒一口氣,為朱元璋做了一道香飄四溢的豬頭肉,朱元璋解了饞,御廚也撿了一條小命。
這件事情或許僅僅只是后人杜撰來黑朱元璋的,但至少表達出了一個意思,那就是在朱元璋當皇帝時,「豬」這個字那可不是隨隨便便,想說就說的。
當時的臣民雖然對豬這個字,不敢怎麼提,但豬作為家中飼養比較平常的家畜,總有繞不開的時候。
這里又有另外一則小故事:
有一天,錦衣衛在街上巡查,遠遠就聽到有人在屋子里叫喊,屠豬,屠豬……這些錦衣衛覺得,這下不得了,竟然有人在天子腳下高喊「誅朱」,這不明擺著要造反?
于是一群人呼啦啦將這間房子圍得水泄不通,結果撞開門之后,發現一對父子正在和一頭豬「較量」,而他們真的在屠豬。
鬧了一個這麼大的烏龍,朱元璋聽說之后,就覺得總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啊,他想著大明江山還要傳承萬世,得想個辦法避諱才是。
他自己想啊想,也讓臣子想啊想,終于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之下,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恢復豬的古稱。
豬在文言文中有許多稱謂,比如說有「豕」、「豚」或「肫」,而古代方言中的「彘」和「豨」也是指豬。
既然豬的名字有那麼多,隨便挑出一個來, 總好過天底下的百姓時常喊出「屠豬」的話好得多,于是他就下旨令臣民不得再用「豬」,而以「豕」字來代替。
朱元璋雖然為豬強制性恢復了古稱,可奈何這字實在是太難讀了,尤其是在民間在,不少老百姓根本不認識這個字,更不知道怎麼讀。
這下就出現了問題,大眾化的名字不讓說,讓說得又不認識,這該怎麼辦呢?
好在朱元璋對百姓還不錯,很多百姓依然還高呼「屠豬屠豬」,朱元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去了。
不過 自古民間多能人,古代的勞動人民也不會因為這個問題而讓朱元璋難受,于是就有人結合豬的特點,為豬起了兩個「藝名」,分別是「肥肥」和「哼哼」。
時至今天,北方依然有地方稱豬為「哼哼」。
到了明武宗朱厚照的時候,情況就發生了改變。
話說朱厚照在一次過生日的時候,生日宴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豬肉,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生肖屬豬,而天下也是他們老朱家的,這屠豬和吃豬肉不是想要誅了他和搶了他們老朱家的天下麼?
後來他去游巡江南,愈發覺得對民間養豬,屠豬實在是接受不了,于是他馬上命令臣子寫下了《禁豬令》,禁止民間養豬,用羊來代替豬。
《武宗實錄》中這般記載: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子卯,上至儀真。時上巡幸所至,禁民間蓄豬,遠近屠誅殆盡;田家有產者,悉投諸水。是歲,儀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
為了將禁豬令貫徹落實下去,朱厚照還制訂了相當嚴苛的律法,一旦有人偷偷養豬,便「本犯并連當房家小發遣極邊衛,永遠充軍」。
禁豬令發布之后,江北地區民怨沸騰,內閣大學士楊廷和,為此事專門給明武宗上了一道奏折,請求廢除禁豬令,後來禮部也上書說祭典要用牛、羊、豬,如今豬已經沒有了,沒法按照之前的祭典程序進行。
迫于各方面的壓力,明武宗不得不悄悄取消禁豬令,明朝的這場禁豬鬧劇才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