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親率五十萬大軍卷土重來,第二次大規模圍攻十三朝古都開封。
據史料記載,李自成這次攻打開封前后共計二十天,戰況極其慘烈,雙方都竭盡全力,可謂不惜血本。為了確保開封不失,崇禎帝令督師丁啟睿入開封協守。丁啟睿加上巡撫高名衡、總兵陳永福、推官黃澍、知縣王燮等組成了開封防務的領導班子,各個官員分片包干,畫地死守。城內五十以下的男子都要登城協守,若發現家中有丁壯不上城者,全家處死。
經二十日血戰,李自成絞盡腦汁,強攻、炮轟、穴地埋炸藥轟城墻、圍困、火攻......方法用盡,因城內軍民拼死抵抗,甚至斷糧、天氣奇寒缺乏冬衣、「軍士凍餓死者殆以千計」也不屈服,仍精血守城,李自成不僅未能攻破開封城墻,反而使農民軍的人馬死傷慘重,城根下尸積如山,血流成河。
有人說李自成兩次攻開封而不下,這是天意。正月十三日凌晨,李自成、羅汝才再次集中兵力,在已經挖掘成功的洞穴里安放炸藥,打算轟塌城墻后強行突入城內。當炸藥引爆后,城墻外側碎石橫飛,竟將不少準備發起進攻的農民軍將士擊傷以至擊死。開封城墻堅固,被炸后僅存數尺,沒能崩斷或炸塌,農民軍先鋒無法由此突入。費勁力氣仍未將城墻炸出一道缺口,反而傷了不少自家兄弟,這使李自成很是懊惱。
這時,探馬來報,說明軍悍將左良玉已率大軍朝開封馳來,不日將至,可能是救援開封。李自成督軍圍攻開封已達二十天,仍久攻不克,且人馬死傷頗重。現在左良玉又率援軍襲來,為免內外夾擊的不利處境,「遂于正月十四解圍」,李自成撤開封圍后引軍前往郾城去迎擊左良玉部......
撤圍后,李自成接連取得了郾城、襄城兩次大勝,挫敗左良玉、射殺陜西巡撫、新晉三邊總督汪喬年及其麾下悍將孫盛、徐芳以及投降明軍的原農軍首領、「射塌天」李萬慶,斬獲無數。史載 :
李自成在郾城、襄城兩次大破官軍,「獲馬兩萬(匹),降秦兵又數萬,威震河、洛」 。
兩次大捷使李自成一掃晦氣,信心爆棚,接著又步步逼向令他沒齒難忘的開封。
在開封外圍的朱仙鎮,李自成、羅汝才擊潰剽悍善戰的左良玉,得騾馬七千余匹,納降數萬左部軍士。李自成、羅汝才取得朱仙鎮大捷后,回過頭去繼續包圍開封。這次李自成鑒于前兩次的經驗教訓,改變策略,以主力圍困開封,另「分黨四出,勢如破竹」 ,即分兵陸續攻取了開封周圍的數十個州縣, 使開封失去拱衛,徹底淪為一座孤城。
李自成圍而不攻的策略頗有效果。隨著時間推移,城內糧食告急,餓死者僵臥道旁,《民史》說:
「圍至八月,城中糧盡,民死大半......十室九空,餓死者十之三」。
高名衡無計可施,只得向城中富戶逼捐,以保障守軍不餓肚子。到七月中旬,高名衡發現城外農民軍似有懈怠,于是遴選出一萬五千精銳步騎,于七月十五日凌晨突然從西門殺出,直搗李自成大營。農民軍猝不及防,被砍死不少人,官軍趁亂搶奪一批牛馬以及糧食退入城中。官軍這次偷襲得手,搶得馬牛騾三百多匹,還奪得部分糧食以及器杖,打死打傷五百余農軍官兵,稱得上小勝一場。李自成吃虧后,提高了警惕,對開封圍困得更水泄不通。
當然,這樣的小勝只能緩解一時,無法解決城中缺糧的窘境。不久,城中缺糧仍然繼續,而且愈發嚴重。城內長久乏糧,城外久圍不打 ,為解決困難,官兵只好殺食戰馬,以充饑腸。
馬匹畢竟有限,殺馬只是權宜之計,自然無法解決缺糧的困境。城內百姓被餓得「形骸如鬼,奄奄氣息僅存」,最終竟然出現人吃人的駭人場景,更有父母「易子而食」,富戶殺仆充饑,壯者以弱為食......人性中最殘忍的一幕屢屢上演。
即使這樣,城中守軍仍死戰不降。李自成、羅汝才大軍圍城四個多月,開封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軍在周王朱恭枵、巡撫高名衡的指揮下,不時趁夜開城偷襲農軍。雖然對李自成造成了一些麻煩,但卻有驚無險沒有大的成效。
見李自成圍而不打,且無退兵之意,長此以往必將破城,有幕僚向周王和高名衡獻計:
賊營靠近黃河大堤, 「以為河決則賊可盡,而城中無恐」。
所以守城主將高名衡當機立斷,立即掘黃河堤壩以引水沖淹敵營。無獨有偶,久圍開封而不下的李自成和高名衡心有靈犀, 他也幾乎同時想到了水攻開封的毒計。
史載, 崇禎十五年(1642)九月十五日深夜,一場人為制造的黃河大決口慘劇降臨到中原父老的頭上。當時黃河正漲水,水勢正旺,高名衡派兵在朱家寨一帶掘開一道河堤,大水咆哮而下,朝農民軍大營席卷而來。李自成、羅汝才等有所察覺,大軍已經「移營高埠」,被洪水卷走、吞噬者并不多,死傷有限。
李自成同樣派人在馬家口開挖河堤以沖灌開封城明軍。開封雖然城池堅固,外側新筑的羊馬城有抵御大水得到功能,但由于城門堵塞不嚴密,洶涌大水從城門縫擠入,灌漫入城,隨后水勢越來越猛,驚濤駭浪竟沖毀城門,咆哮卷入,開封這座古城很快陷入一片汪洋中,周王府宮殿以及巡撫衙門僅「略露屋脊」 ,城中大街旁鱗次櫛比的商鋪和星羅棋布的民宅全被洪水淹沒,軍民人等數十萬喂了魚鱉。正在圍困開封的李自成部下萬余將士也因水勢迅猛,移營不及被怒濤卷走、吞噬。
開封城里的百姓最可憐,房屋財產蕩然無存,因事起突然,水勢兇猛,又沒得到預警,幾乎無人幸免,大多數葬身水底。周王以及家眷在高名衡的保護下乘船逃走,安全脫險 ,「士民從而濟者不及兩萬」。官軍「云決河灌賊,不意反為賊所灌」,損失異常慘烈。
明軍、農民軍共同釀成了水灌開封的人間慘劇,堪稱慘絕人寰。
【插圖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