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期間,清朝國力達到鼎盛,被視為盛世之主。然而這位明君駕崩后,其子雍正繼位之謎至今仍是滿清四大懸案之一,眾說紛紜。雍正當晚突然處死父親近60年的心腹太監趙昌,更是惹人猜疑。
康熙皇帝在位61年,為清朝中期帶來長達半個世紀的太平盛世。晚年的他漸感功成身退,于是想要傳位讓賢。在眾多子嗣中,康熙最看好四子雍正。這不僅因為雍正聰慧過人,還因為兩人興趣愛好契合。
康熙晚年極為鐘愛佛法,經常與喇嘛一起誦經念佛。他經常在紫禁城文華殿與喇嘛辯經,或在圓明園雍和宮的佛堂中打坐。可見他對佛教極為虔誠,常能入定。而雍正從小聰慧好學,也隨父親學習佛法,對經書頗有心得。他能隨口吟誦《金剛經》、《法華經》等佛典,經常與父親切磋佛理,兩人都能言善道,康熙甚為欣賞兒子的佛學造詣。雍正還曾與藏傳佛教班禪額爾德尼及達賴喇嘛討論佛法,獲得過他們的贊嘆。
另外,雍正為人務實,辦事雷厲風行,在封爵期間政績斐然,深得康熙賞識。康熙曾多次稱贊雍正「愛民如子」,認為他將來可以肩負起治理國家的重任。
因此,康熙有心將皇位傳給雍正。他不僅多次在朝議時公開表揚雍正的才干,還數次訓示雍正要多加練習朝政,以備繼承大業。在康熙晚年,雍正已被封為幫辦大學士,成為皇位的熱門接班人。眾人都看好這位勤勉仁愛、政績突出的四皇子最終登基為帝。
然而,如果我們在歷史長河中穿梭,會發現這位備受父親寵愛的四皇子,并非那麼得人心。
雍正為人刻薄寡恩,這與生性有關。據說他自幼便聰慧過人,穎悟異常,又備受哺育寵愛。這樣的環境讓他性情趨于驕傲自大,不善交往。再加上他生而注定的皇家孤獨,雍正少年時就不擅社交,也不善于交朋友,性情比兄弟們還要孤僻清高。
長大后,雍正辦事效率極高,但為官比較嚴苛,很少對臣子們施恩賞賜。有一次冬天大雪封路,許多官員無法按時趨朝,雍正卻絲毫不留情面,直接削掉了他們一個月的俸祿。朝中文武百官都感受得到四王爺的冷漠與疏遠。于是,冷面四王爺獲得了「冷面王爺」的外號。
雍正最親近的就是幾位老師傅,以及他的家庭教師左光斗。左光斗指點他讀書習字,兩人感情甚篤。除此之外,能稱得上朋友的,只有他的幾個兄弟,比如八阿哥胤礽。但各皇子都有自己的實力與派系,誰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支持雍正。
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在朝中可以說是寥寥無幾。要爭奪皇位,僅憑他一人之力,似乎難以成功。但雍正在這方面早有打算,他暗地里早已布局,只待時機成熟便一鷹擊長空。
康熙駕崩的那一刻,雍正冷靜而迅速地出擊了。
早在多年前,雍正就暗中拉攏了京城禁軍的統帥隆科多。這位滿族將領出生在旗人世家,自幼習武,後來以武藝出眾加入禁軍,深得康熙信任,終于晉升為禁軍都統。隆科多身手了得,訓練有方,使禁軍成為清朝中央軍中的精銳。
雍正稱呼隆科多為「舅舅」,兩人關系極為親密。雍正經常請他入宮講學,送他價值連城的禮物。隆科多也漸漸成為雍正在軍部中的心腹。有了隆科多在軍力上支持雍正,成為他穩固王位的堅強后盾。
第二,雍正早就聯系上了鎮守西北的大將軍年羹堯。年羹堯本是漢軍營正黃旗出身,后以驍勇善戰聞名,官至駐扎甘肅的提督。他訓練有方,使自己的部隊成為西北雄師。年羹堯多次率軍擊退準噶爾入侵,為國捍衛邊疆。
雍正與年羹堯暗通款曲,兩人關系甚篤。年羹堯率領20萬大軍,軍力強大。一旦京城有變,年羹堯隨時可以率軍東下,幫助雍正穩定局面。
有了兩大軍事集團的支持,雍正的奪位之路就清晰可見了。果然,在康熙駕崩后的混亂中,隆科多拿出了康熙的遺詔,宣布由雍正繼承大統。年羹堯也表達了支持。至此,雍正的帝位基本穩固。
在康熙駕崩的那天晚上,雍正做出了一個令人不解的舉動。他突然下令處死了康熙的心腹太監趙昌。
趙昌原是康熙年少時侍奉左右的太監。隨著康熙逐漸成長,趙昌也逐漸成為皇帝的心腹知己。在康熙60年的統治中,趙昌始終侍奉左右,對朝政內情了如指掌。他曉得任何一個皇子的底細,更清楚皇位繼承的內部較量。這樣一個知根知底的人,對雍正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心腹之患。
因此,雍正決定除去趙昌這個隱患。那天夜里,趙昌被冷不防地押解至刑部,立即處以凌遲之刑。 用利刃剁下他的肉塊,鮮血淋漓,趙昌在極度痛苦中咽下最后一口氣。
雍正之所以倉促處死趙昌,很可能是為了滅口。趙昌若不除,隨時可能泄露出康熙駕崩的真正內情,以及雍正奪位的過程,從而影響其皇位的穩定。
我們不得不佩服雍正的決斷力。要知道,趙昌幾乎目睹了他的全部成長歷程。但為了王業,雍正果斷除去了這個心腹之患。這種先帝不共戴天的雷厲手段,使雍正順利端坐龍椅。
處死趙昌后,雍正果斷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鞏固自己的皇權,顯示出他運籌帷幄之能。通過籌劃內政與整頓軍力,雍正使得清朝的國力空前強盛,開始了「乾隆盛世」的歷史篇章。
內政上,雍正采取了精簡機構、均賦農耕等措施,使各階層安居樂業,國庫收入大增。他廣開言路、橫跨官民,使上情下達,有效治理了國家。這位奪得王位的君主,也成為了一代明君。
外交上,雍正聯合喀爾喀蒙古,先后六次擊敗準噶爾汗國。此舉鞏固了北方邊疆,使西北塞外之地真正歸入清朝版圖。
軍事上,雍正學習康熙以漢人為主的八旗制度,大力扶持漢族軍官。此舉減少滿漢之間的隔閡,增強了清朝的軍力。強大的國防力量,使得清朝的版圖空前遼闊。
兵者政也。可以說,正是雍正一系列英明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策略,使他順利贏得天下人心,真正成為天命所歸。
雍正的繼位之謎,一直是歷史未解之迷。但無論如何,此段父子交替的宮廷劇變,彰顯了君主治國必先治心的道理。雍正決絕帝王作風,其先帝克心之舉,讓我們不得不欽佩。成王敗寇,道理本就如此。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而真相隨時間沉淀,早已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