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朱元璋存世手跡,乾隆看后直呼:英氣颯颯,迸露豪楮,恍睹其儀表
2023/10/21

中國古代的開國君主,劉邦和朱元璋的出身極低,劉邦出身布衣,但至少曾是亭長,而朱元璋在起兵反元前,乞丐、僧人都當過,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出身。在不少人眼中,朱元璋是那種目不識丁的大老粗形象,不過這只是一個假象。

朱元璋在有條件之后,一直「惡補」自己的學識,後來做了帝王,更是博覽群書、手不釋卷。他曾多次求教于宋濂、李善長、劉基等大儒,還練就了一手不錯的書法。史籍記載,朱元璋在位三十年,寫下了大量的書法和著述,如《御制文集》《資世通訓》《御法道德經》等。

后世書法家對他的字也多有贊譽,陶宗儀稱贊「神明天縱,默契書法」,清代康有為也以「雄強無敵」形容其字風格。總體可見,朱元璋的字是結字開闊、筆畫雄渾著稱。

《總兵帖》

原文:

「教總兵官將各營內新舊見在馬匹數目報來,毋得隱瞞,就教小先鋒將手抹來回話。」

1364-1368年間,朱元璋稱吳王,1368年建立明朝。這幅《總兵帖》寫于1366年2月18日-19日之間,現在存放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最后一個是「朱」字的畫押,朱元璋也是別出心裁,怕別人模仿他的軍令。完全是大白話,沒什麼文采,不過將事情說的非常清楚了。

《大軍帖》

原文:

大軍自下山東,所過去處,得到迤北省院官員甚多。吾見二將軍留此等于軍中,甚是憂慮。恐大軍下營及行兵,此等雜于軍隊中,忽白日遇敵不便,夜間遇偷寨者亦不便。況各各皆系省院大衙門,難以姑假補之。親筆至日,但得有椎柄之官員,無分星夜發來布列于南方觀玩城池,使伏其心,然后用之,決無患己。如濟寧陳平章、盧平章等家小,東平馬德家小,盡數發來。至京之后,安下穩當。卻遣家人一名,前赴彼舊官去處言,信人心可動。朱。

這篇《大軍帖》書寫的主要內容是徐達等將領北伐過程中,有很多投降的人員,朱元璋讓他們把投降的人送到南京。因為之前明軍曾經碰到詐降又再反叛的事情,將他們送到南京,和原來地方上的勢力就切斷了聯系。

《大軍帖》寫于1367年12月左右,此時朱元璋的軍隊已經統一南方,派遣徐達等將領北伐,這是朱元璋給徐達的手札,也就是行軍文書了。因為開頭是「大軍」二字,故稱「大軍帖」。現在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題跋

原文:

朕起布衣十有九年,方今統一天下。當群雄鼎沸中原,命大將軍帥諸將軍東蕩西除,其間跨河越山,飛擒賊侯,摧堅敵,破雄陣,每思歷代創業之君,未嘗不賴馬之功。然雖有良騎,無智勇之將,又何用也。今天下定,豈不居安慮危,思得多馬牧于野郊,有益于后世子孫,使有防邊御患備慮間。洪武三年(1370)二月二十三日作于板房中,忽見羽林將軍葉昇攜一卷,詣前展開,見李伯時所畫群馬圖,藹然有紫塞之景。于戲,目前盡獲唐良驥,豈問胸中千畝機。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著宋代人物畫大家李公麟的《臨韋偃牧放圖》題跋,卷后有朱元璋所寫跋文,這段書法多切筆入紙,行筆中鋒,橫畫長而粗實,豎畫輕盈多順勢出鋒。撇畫如長槍一般舒展銳利,捺畫則沉著凝重,收筆從容。轉折處方圓并用,鋒芒顯露、頓挫分明。朱元璋的字結體以橫取勢,略帶欹側,有蘇、黃之風,骨力遒勁有兼得顏、柳妙處

在世人中朱元璋是一個個大大咧咧的君主,沒想到書法功力并不弱。乾隆帝稱贊朱元璋書法:「英氣颯颯,迸露豪楮,恍睹其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