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林賓日之子,大清名臣林則徐!一生有多牛
2023/10/31

前言

在清朝時期,由于滿人統治,漢人要想做官比較困難,特別是對于出身貧寒的漢人而言,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卻有一個人不畏艱辛,通過努力不僅成為一方官員,還升至封疆大吏,他就是林則徐。

林則徐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他的身影。他一生為官清廉節儉,忠誠正直。百姓稱贊他是‘當世林青天’,同僚評價他為‘大清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歷史學者更是將他視為近代第一位偉大愛國者。

那麼,究竟林則徐有何貢獻,能夠得到大家如此高的評價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林則徐劇照

早期經歷

林則徐,漢族,祖籍福建福州,出生于乾隆年間。他是秀才林賓日之子,從小聰明好學,七歲能作詩,十歲熟讀四書五經。

嘉慶三年(1798),14歲的林則徐首次參加科舉考試,就考中秀才。接著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識,他進入鰲峰書院求學,并在講師鄭光策的悉心教導下,20歲時再次高中舉人。

隨后,林則徐開始涉足社會,在前往廈門訪友途中,因其見識過人,意外得到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他被挽留在府衙擔任師爺職務。

嘉慶十六年(1811),林則徐決心要報效朝廷,辭去師爺的職位,前往北平(今北京)參加會試。結果,他不僅考取了第74名的優異成績,還被選拔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

嘉慶劇照

政績卓著

盡管林則徐在翰林院的職位較低,但他始終不忘初心,經常親自到田間地頭為百姓插秧播種。通過實踐,他總結出水利經驗并編輯成《北直水利書》。

這本書一經發表,林則徐就受到嘉獎。他先被授予監察御史的職務,不久后晉升為江南四品道員。

到達江南之后,林則徐發現沿海地區經常遭受海嘯的襲擊,為了保障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他下令修建海塘并加高堤壩。為了防止工頭偷工減料,他甚至親自監工。正是由于他事必躬親的工作態度,海塘在數月內得以建成。他也再次升任江蘇三品巡按使。

在江蘇上任之后,林則徐看到吳淞、瀏河和黃浦三江因淤泥堵塞導致附近農田經常被淹沒。為了疏通河道,他日夜奔波在河岸之間,并在冬季之前完成了疏浚工作,確保了明年春耕的順利進行。林則徐因治水有功被剛登基的道光皇帝升為從二品布政使。

道光劇照

改善民生

道光四年(1824),林則徐的母親徐氏和父親林賓日相繼離世,他無奈回家服喪。

六年后,他以河道總督的身份接任江蘇二品巡撫。

這時,由于經歷了康乾盛世,江蘇人口暴增至500萬,糧食產量無法滿足需求。為此,林則徐大力推廣早稻。為了使傭農積極種植,他要求地主無償將稻種贈予他們。

此外,為了更好的灌溉農田,林則徐下令改革農具,并制造了龍尾車,他親自監督試車,幾乎每天都在現場觀看,以確保實現預期效果。

在取得初步成果后,林則徐繼續整頓鹽政,由于大清食鹽的經銷權完全被鹽商掌握,百姓只能以高價購買食鹽。因此,林則徐創立了鹽票制度,以遏制鹽商的壟斷權。

經過數十年的精心治理,林則徐引發了江蘇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糧食的豐收和食鹽的平價。百姓因此稱呼他為「林青天」。

林則徐劇照

虎門銷煙

道光十六年(1836),林則徐被提升為湖廣總督。然而,此時煙土蔓延全國,百姓深受其害,朝廷經過多次爭論后,決定委任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煙土問題。

林則徐收到圣旨后立即出發,他經過山東、安徽和江西,一路調查走私情況。最終,在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到達目的地。

隨后,他與兩廣總督鄧延楨合作,首先扣留了大英大量裝載貨物的船只。接著,他控制了裝卸工人,以防止他們私自偷運。同時,他還派兵包圍了外商驛館,斷絕了商人的食物和飲水供應,迫使他們交出贓物。最終,外商面對饑餓無法抵抗,同意上繳全部200多萬斤煙土。

隨后的四月,林則徐帶領官員在虎門銷煙土。整個過程持續了23天,在此期間,百姓紛紛拍手稱快,將這次行動稱為「虎門銷煙」。

左林則徐、右鄧延楨劇照

抵抗侵略

銷煙結束后,林則徐意識到大英國家不會停止侵略,因此他提前做好準備。他一方面訓練水師,一方面張貼告示,招募鄉勇。

果然,在下半年,大英海軍上將義律帶領兵艦對九龍發起挑釁。幸好林則徐做了充分準備,否則根本無法抵抗。英軍攻勢難以突破,于是轉向香港尖沙嘴發起攻擊。然而,在林則徐的有效指揮下,清軍成功擊退了英軍六次猛烈進攻。面對這樣的形勢,義律只好放棄,并返回國內。

通過這場戰役的勝利,林則徐徹底粉碎了大英國家占領尖沙嘴的野心,同時展示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決心。

林則徐與仆人劇照

治理伊犁

道光十九年(1839),為報復上次戰敗,義律再次率領40艘戰船攻打大清。

面對這一威脅,道光被迫派林則徐前往伊犁。

上任后,林則徐得知當地百姓常常由于缺少水源而無法灌溉土地,于是他毅然決定解決這個難題。他不惜捐出自己的俸祿,帶領農夫僅用四個月的時間開挖出了一條寬三丈,深數丈的水渠。事后,這條水渠也被命名為‘林公渠’。

不久之后,林則徐注意到當地沙漠化問題非常嚴重,他再次組織鄉民種植樹木,并研究出了‘坎兒井’。當地百姓為了感謝林則徐的貢獻,將這口井稱為‘林則徐井’。至今,這口井仍然在為當地人民提供水源。

接下來,林則徐將中原紡織技術傳播到伊犁,使那些閑置在家的婦孺有了一個賺錢的機會。因此,他得到了伊犁將軍布彥泰的高度贊賞,并多次向朝廷推薦林則徐。

道光劇照

晚年的榮耀

道光二十五年(1845),林則徐被調回京城,出任陜甘總督。在此期間,他在平叛救災方面,拯救了數十萬生靈,為此功勞巨大,晉升為陜西巡撫。

第二年,林則徐正式被任命為云貴總督,前往云南剿匪。後來,由于他妥善處理了漢民和回民之間的糾紛,被加封太子太保銜,以及賞戴花翎。

道光二十九年(1849),林則徐再次擔任欽差大臣,兼任廣西巡撫,被派往廣西平定洪秀全的起義。然而,不幸的是,他在廣東潮州因病去世,享年66歲。從此,這位一代名臣走下了歷史舞台。

林則徐逝世后,清朝為表彰他的功績,追封他為太子太傅,并賜予謚號文忠。為感謝他救命之恩,陜西民眾專門為他建立了紀念祠。

林則徐辦公劇照

總結

雖然林則徐出身貧寒,但他憑借自己的努力,逐漸成為大清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在為官期間,無論他身居何職,林則徐都取得了突出的政績。他廉潔奉公、勤政愛民,克服困難,解決實際問題,關心百姓,致力于為百姓謀福利。

林則徐的奮斗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和學習。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