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朝的商品經濟高度發達,還會使用「布帛」來當貨幣
2023/09/03

前言

夏日午后,微風拂面,瓦罐淡茶的香氣縈繞在白居易的書房。他輕輕抿了一口茶,手中的筆描寫著腦海中的文字......

在這繁華的長安城,他享受著難得的寧靜時光。然而他的心中卻籠罩著一層迷霧。這座表面繁榮的都城,為何交易方式卻如此古老?商品經濟發達的今日,錢幣為何愈發稀缺?種種疑問縈繞心頭,他決心解開這重重迷霧,看清歷史的真相。

一、商賈易市帶來的繁榮與落伍

隨著經濟的發展,白居易的家鄉長安城已經從過去的農業小城搖身一變,成為了連接東西方的重要商貿中心。來自五湖四海的商人云集長安,將絲綢、茶葉等本地特產帶到世界各地,也將外地的珍奇物件帶入中原。長安的市井之間,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行人和夾載著各色商品的駱駝商隊。

街邊店鋪琳瑯滿目,貨郎吆喝著各種貨品。而夜市里則有雜耍藝人、說書人吸引游人駐足。

然而,這畫面表面的繁榮背后,又暗藏著一絲怪異。白居易偶然間聽聞,朋友張曦去買布時,因為匆忙忘帶了錢幣,于是就拿幾斤豬肉去換。布店老闆不但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還夸贊這生意很劃算。白居易覺得匪夷所思,一個商品經濟發達的大都市,怎麼還在以物換物?這讓他決定親自去調查此事的緣由。

白居易第一時間來到東市,這是長安最大的布批發市場。店鋪鱗次櫛比,白居易逐一走訪,向老布商打聽最近的交易情況。大多數人都表示,近年來以布帛換取其他日用品的情況時有發生,而貨幣交易反而減少了。不僅生活用品如糧食、蔬菜,甚至有人用布帛來換房子或牲畜。

白居易感到十分驚訝,他知道,在一個發達的市場里,必須有一個等值物作為交換的中介,才能高效地流通各種不同的商品,完成交易。

如果僅僅依靠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由于每個商品都有不同的用途價值,很難確定相對的等值關系,交易過程會十分低效。更重要的是,以物換物無法成為一個通用的支付手段。布帛取代貨幣成為主要交換方式,顯然與先進的商品經濟格格不入。

二、以布易物是進步還是倒退

為了進一步探究此事的由來,白居易來到一家歷史悠久的布店對老闆詳細打聽。這位姓陳的老闆說,他做這行生意已經幾十年了,以前交易都是用銅錢的,但近幾年情況確實有了很大變化。

「不過,我記得在唐玄宗時期,也曾有一段時間布帛充當貨幣使用,當時我們賺了不少錢。」老闆補充道,「現在又重演了一遍歷史,真是奇怪。」

白居易聽后恍然大悟,唐玄宗時期確實有布帛當錢的先例。這讓他更確信,布帛流通的問題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內在的歷史原因。

為了找出答案,他決定重新翻閱歷史文獻,探究這一現象的根源。

白居易回到家中,取出數十年前購置的史書。那時正值戰亂頻仍,他只來得及帶上幾本歷史書便不得不遷徙他鄉。如今這些書成為他研究此事的重要線索。查閱后,他發現在隋朝滅亡后,由于長期的戰亂和北方各政權對立,貨幣制度陷入混亂,各地劣幣盛行,銀錢比價失調,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為了躲避通貨膨脹的侵蝕,百姓不得不暫時放棄使用貨幣,而改用簡單的物物交換來完成交易。盡管這樣做極為不便,但至少可以保存實物的價值。

雖然唐朝最終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戰亂,但長時間的混亂已使國家財政和經濟元氣大傷。據白居易的表兄回憶,即使是太宗貞觀的鼎盛時期,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捉襟見肘,貧富差距很大。當時,用布帛換取生活用品的情況很普遍。

「原來,布帛當錢的習慣源于長期的戰亂啊。」白居易恍然大悟。在經濟極不發達的情況下,作為一個價值穩定、易于儲藏和攜帶的商品,布帛成為了人們進行簡易交易的主要等值物。這一習慣沿襲至今,使得即使在繁榮的開元天寶時期,人們也保留著這種看似落后的交易方式。

三、貨幣空缺與政策失誤

雖然發現了布帛流通的歷史淵源,但白居易仍覺得這一現象十分蹊蹺。根據他收集的民間傳聞,開元天寶年間,長安的經濟已經日漸繁榮,文化藝術也極為興盛,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商業貿易的數量和規模都有了大幅的增長。

照理說,一個經濟發達的社會早該使用先進的貨幣交易了,不應再沿用簡陋的布帛。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疑點——貨幣供給是否跟上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布帛之所以再次流行,或許是因為貨幣嚴重短缺所致。為此,白居易決定親自去戶部查閱財政檔案,看看當年的貨幣發行量究竟如何。

經過多方周旋,白居易終于取得了權限,翻看起了財政部的歷年賬冊。令他驚訝的是,在經濟鼎盛的開元天寶年間,全國的貨幣發行量只有三億兩千七百萬文。這樣的數量,按戶籍記載的人口計算,人均貨幣只有六點二文!這個數額明顯跟不上人口增長和需求的速度。

「由此可見,布帛之所以再度盛行,是因為貨幣嚴重短缺導致的。」白居易痛心地說。在他看來,這明顯是朝廷財政政策失誤造成的后果。

僅就長安一地來說,外來商人云集,商品種類繁多,居民的購買力也在不斷增強,對貨幣的需求量巨大。但政府沒有及時增發貨幣來彌補市場上的短板,只能導致布帛等替代品的流通。

如果再不糾正這一問題,貨幣經濟難以為繼,社會的發展也會受到拖累。白居易認為,這亟待上諫以警醒王朝,增發貨幣、完善經濟制度刻不容緩。

四、經濟重心南移 商品經濟方興未艾

就在白居易準備向朝廷進諫時,安史之亂突然爆發了。戰火很快蔓延到關中地區,長安陷入戰火與混亂。白居易只能扔下諫章,帶領家人南遷避難。

數年后,亂事平息,白居易重返故鄉,但見長安城已是破敗不堪,許多居民也在戰亂中喪生。這讓他感慨萬千,也更堅定要從政以緝亂除弊。出乎他意料的是,如今的長安已不是當年的經濟中心。

由于長期戰亂,關中地區經濟凋敝,而江南的江淮地區則一片繁榮。

據白居易在揚州的朋友講,那里的鹽業、絲綢業、造船業都在蓬勃發展,已經取代關中平原成為支撐國家財政的經濟核心。揚州的商業也非常繁華,往來商旅從四面八方云集,街市人聲鼎沸。而且人們已經完全使用銅錢、金銀來進行交易,布帛的通用地位不復存在。

白居易這才恍然明白,原來布帛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一種過渡性的替代品暫時使用。它終將為更高效的貨幣所取代,讓商品經濟更上一層樓。如今南方的崛起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關中衰落也在客觀規律之中。

然而他也明白,經濟發展的重心轉移,并不意味著舊中心就會永遠衰落。只要肯革新變法,重振經濟,長安仍有復興的希望。于是白居易更加堅定地準備獻策朝廷,希望能為家鄉的復興貢獻力量。

結語

看過這段歷史變遷,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經濟的發展永遠是波瀾壯闊的,可能有些暫時的倒退,但總體來說一定會往前進。簡易的交換方式只是歷史的過客,商品經濟才是大勢所趨。

今天布帛退出歷史舞台,明天也許會有更先進的支付工具取代我們現在的貨幣。歷史滾滾向前,經濟制度的進步永無止境。我們要積極掌握時代潮流,與時俱進,才能引領社會走向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