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林徽因臨終前,執意要見張幼儀,張幼儀拒絕:快死的人有什麼好見?
2023/10/16

1955年,林徽因病入膏肓,不想再見任何人。某天來了一位婦女,林徽因迫不及待見了她,卻沒說一句話。

護士問婦女:「你是誰?」

婦女答:「我是徐志摩的前妻。」

話音剛落,病房外響起了竊竊私語的聲音。

世人都說,徐志摩是因為追求林徽因,才和結髮妻子張幼儀失婚的。這樣的言論,對林徽因未免有失公平。她不過是在二八年華,邂逅了一位風華正茂的詩人。才子佳人,吟詩賦詞,惺惺相惜,可她從未承諾過愛情。林徽因早慧而清醒,得知徐志摩有家室后,毅然離去。是徐志摩一廂情愿,以為恢復自由就能得到林徽因,才急匆匆與張幼儀失婚。其實,不管有沒有林徽因,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都注定不會長久。林徽因的出現,不過是加速了徐志摩失婚的步伐。

「沖冠一怒為紅顏」,難道是紅顏的錯嗎?顯然不是的。說到底,林徽因的出現,只是給了徐志摩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徐志摩早有失婚之心,原因有兩個—— 第一,他并不愛張幼儀。徐志摩18歲時娶了15歲的張幼儀為妻,完全是為了「父母之命」。張幼儀家境殷實,長得也端莊大氣,美中不足的是,她從小接受的是封建教育。因此,自詡新青年的徐志摩,十分嫌棄張幼儀,總想結束這樁舊式婚姻。婚后第三年,張幼儀生下長子。徐志摩算是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便拋下張幼儀,獨自出國留學去了。在國外,徐志摩邂逅了美麗高雅的林徽因,更加堅定了失婚的決心。

第二,他要做中國新式失婚第一人。當時,中國只有休妻與和離,并沒有失婚的先例。徐志摩想成為「中國新式失婚第一人」

,以突顯自己「進步新青年」的身份。于是,他將一紙失婚書遞給張幼儀,全然不顧當時的她正懷著第二個孩子。張幼儀不答應,徐志摩竟一走了之,將她獨自丟在街頭。好在,張幼儀的二哥出現了,將她接到柏林,順利生下次子。不久后,徐志摩興匆匆趕赴柏林,再次要求張幼儀失婚。張幼儀心如死灰,不再掙扎。1922年3月,徐志摩和張幼儀正式失婚,成為中國文明失婚第一案。徐志摩第一時間在《新浙江-新朋友》上發表聲明,他說:

「我們已經解散煩惱的繩結,歡歡喜喜地同時解除婚約……現在含笑來報告你們這可喜的消息!」

徐志摩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殊不知,報紙上的字字句句都像刀子在剜張幼儀的心!可他不在乎,他心里想著的只有女神林徽因。只不過,林徽因早已選擇和梁思成在一起。林徽因心里再清楚不過:徐志摩如此無情辜負一個為他生養的溫良女子,縱是才華橫溢,也不值得托付終身。盡管徐志摩後來另娶了風情妖嬈的陸小曼,仍對林徽因舊情不忘,和她做了一生的知己。

徐志摩曾說:「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沒想到一語成讖。1931年,徐志摩為了趕赴林徽因的演講會,不幸在飛機上丟了性命。徐志摩之死,將林徽因推上了風口浪尖。很多人都說,徐志摩是因為林徽因而死。可人生的意外,哪里是我們能夠預測,可以把握的?徐志摩的離去,是一場意外,卻要林徽因承擔這莫須有的罪名。林徽因默默承受了一切。

她說,死不一定比生苦。

1955年,林徽因病重時,提出要見張幼儀一面。或許在林徽因心中,始終覺得對張幼儀有所虧欠。當初如果不是自己的出現,徐志摩不會那麼決絕而火速地失婚。徐志摩最后也是因為參加自己的演講會而不幸離世。盡管這一切并不是她的錯。

一開始,張幼儀并不想去。她跟這個「情敵」從未見過面,現在對方快走了,還有什麼好見的呢?

但是林徽因一再請求,最終,張幼儀還是去了。後來,張幼儀在自傳中說道:「林徽因在醫院里,剛熬過肺結核大手術,大概活不久了……我帶著阿歡(徐志摩長子)和孫輩去。她虛弱得不能說話,只看著我們,頭擺來擺去,好像打量我,我不曉得她想看什麼。大概是我不好看,也繃著臉……我想,她此刻要見我一面,是因為她愛徐志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不久后,年僅51歲的林徽因病逝。兩個女子之間難以言說的緣分,也隨之戛然而止。善緣也好,孽緣也罷,都隨風去了。

徐志摩生命中走過許多女子,即使沒有林徽因,也會有後來的陸小曼,還有凌淑華和韓湘眉等。

因此,張幼儀被徐志摩拋棄,其實怪不得林徽因。可張幼儀卻在心里怨過林徽因。她不是怨林徽因的出現拆散了她與徐志摩的婚姻,而是怨林徽因沒有勇氣跟徐志摩在一起,讓他孤獨。可見,張幼儀對徐志摩始終癡心一片。張幼儀曾說:「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林徽因則說:「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實上太不可能,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一個太愛,一個不夠愛,都不得圓滿。人生本就如此無奈,不是所有的真心都會有人珍惜,不是所有的愛都能得到回應。林徽因不是張幼儀,要唯唯諾諾愛徐志摩一輩子。她只是選擇了自己想走的路,安穩自在過一生。 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每個人對待感情的方式不同罷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