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宇文護:作為北周權臣,接連弒殺三位皇帝,為何不選擇篡位自保?
2023/09/07

說實話全方位評價宇文護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作為西魏北周時期的權臣,宇文護的功勞不僅僅是變魏為周,更重要的是對宇文泰執政以來的富國強兵政策的延續和發展,為周武帝宇文邕滅齊奠定了一個強盛的基礎。

為周武帝宇文邕滅齊奠定了一個強盛的基礎

反過來,宇文護在北周23年的國祚中當了15五年的權臣, 先后弒殺了西魏恭帝元廓、周孝閔帝宇文覺以及周明帝宇文毓,堪稱帝王殺手,最終被隱忍多年的周武帝宇文邕所殺。

一般來說,權臣走到這一步就兩條路,要麼自己先死,要麼篡權奪位,否則沒有好下場,但宇文護深知內耗誤國的道理,即便有僭越之志,但還是沒有付出行動,提拔和重用了自己親信圈以外的人才, 他看重的是北周的長期利益,也高估了君臣和解的程度,終致大禍。

宇文泰的一生是極為矛盾的一生,這一點從他掌權的時候就開始了。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巡游涇州途中一病不起,自知大限已到,連忙招自己的侄子宇文護囑托后事,讓宇文護掌權。

北魏分裂后,宇文泰和高歡各自扶持出西魏和東魏

對于突然的掌權,宇文護是非常懵的,他從來沒想過這事,也沒有一丁點的思想準備,宇文泰也是如此。

要知道宇文泰之前對于權力的傳承這件事也沒有任何的準備,自己才年過五十,正當壯年,但說病倒就病倒了,更要命的是自己的嫡子宇文覺不過15歲,難掌大任,想來想去,自己最為出色的侄子宇文護或許是他唯一指望得上的人。

雖然名為叔侄,其實宇文護只比宇文泰小6歲,44歲的他正是人生中最成熟的時候,加上這些年來南征北戰,為宇文氏的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宇文泰最好的權力繼承人。

就這樣,宇文護成為西魏的最終決策者,但他的權力一點都不安全,雖然宇文泰一手創立西魏,但只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與其他柱國在禮儀待遇上保持相同地位,終宇文泰一生,他與其他柱國大將軍之間在地位上都保持了這種相對平等的關系。

而宇文泰之所以可以掌權,其實是雙方共同選擇的結果,本質上就是西魏各個勢力共同推出的大盟主而已。

但隨著宇文泰的去世,宇文護的威望不足以威懾其他人,畢竟大盟主沒了,掌權人理應在其他柱國之間選擇,憑什麼還是宇文家掌權?

西魏八柱國

既然權力的根基不穩固,那就有被推翻的可能,既然如此,何不在這個事情出現之前就穩定自己的權力呢?

宇文護直接找來西魏的大司徒于謹做幫手,于謹早年就跟隨宇文泰,是宇文泰的重要助手,和宇文護也一同共過事,和宇文家淵源很深,況且于謹不僅僅是大司徒,也是八柱國之一,名分上和宇文泰的地位相同。

于謹也知道宇文護現在的處境,也知道宇文護一旦掌權失敗,整個宇文家就會灰飛煙滅,于是堅定地支持宇文護掌權,而且宇文泰外甥尉遲綱任中領軍,掌宮廷宿衛,其他柱國一看,曾經和宇文泰平起平坐的于謹都甘愿臣服,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麼,只能捏著鼻子承認了。

可以說正是因為于謹的支持,才讓宇文護能夠順利接手了權力。

但事情還沒完,雖然宇文護定下了執政的名分,但并不意味著宇文氏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畢竟西魏皇帝元廓還在,名義上還是皇帝,只要他在一天,就有人可以利用元廓來反對宇文氏的統治。

可以說從宇文護掌權開始,元廓的命運就此注定了。

當然這也是宇文泰曾經的想法,宇文泰入關后到去世這段時間里,通過率隊出戰、人事布局、躬親國政讓自己成為絕對的掌權人地位,同時開始對武川系以外的勢力賜姓宇文,為篡位做準備。

如果宇文泰能多活幾年,那麼變魏為周應該能平穩進行,可惜突然去世,變魏為周的大任交給了宇文護。

西魏恭帝四年(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禪位于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覺,西魏滅亡,北周建立,不久元廓被殺,這是宇文護弒殺的第一位皇帝。

北周初期

接下來宇文護又接連誅殺了趙貴、獨孤信兩位柱國,徹底鞏固了宇文家的權威。

趙貴、獨孤信是當時最有可能對宇文護構成威脅的,因為他們橫跨了多個勢力。

其中趙貴是宇文泰的同鄉,同在賀拔岳麾下任職,屬于根正苗紅的武川系一派,同時他又是關隴大族天水趙氏的代表,手下可用的有趙洵、趙度、趙演、趙昶等等,還有同郡的天水姜氏,如果趙貴要起事,很可能會有大波關隴本土勢力追隨。

獨孤信也是如此,他也是宇文泰的同鄉,又單騎加入孝武西遷的洛陽胡漢士族部隊,之前還是賀拔勝荊州兵團的骨干,是楊忠的老上級,與崔謙共事一主,又曾在北魏末年與短時間同鎮荊州的韋孝寬交好,而他本人在六官改革萌芽階段便任大司馬,勢力很強。

變魏為周后,宇文氏成為北周無可爭議的權力家族,其他柱國權力自然收縮,尤其是趙貴,暗中和獨孤信謀劃誅殺宇文護,還勾結了元魏皇族勢力。

可惜關鍵時刻,獨孤信退縮了,趙貴少了一個重要的幫手,自然不敢輕舉妄動,謀反就要做到底,不然就給人落下把柄,果然不久,趙貴的圖謀被人告發,宇文護直接誅殺了趙貴,獨孤信自然也被牽連,被罷官歸家,不久就被逼自盡。

宇文護能果斷拿下趙貴,并逼死獨孤信,對于北周政權也是大功一件,極大地震懾了其他柱國,當然宇文護也最大程度限制了打擊力度。

「其貴、通、興、龍仁罪止一家,僧衍止一房,余皆不問。」

宇文護打擊力度如此之小,自然是延續宇文泰時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政策,對于北周來說無疑是利大于弊的,至此北周朝政盡歸宇文氏所掌控。

東魏和西魏皇帝世系

但剛讓宇文氏掌權,宇文護卻面臨新的問題,這就是他親手扶立的皇帝孝閔帝宇文覺想要除掉他。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他覺得宇文護專權,身為皇帝,卻絲毫沒有權力,仿佛和西魏恭帝元廓一樣,只是宇文護手上的傀儡而已。

此時的宇文覺不過16歲,再加上身邊人李植不斷地蠱惑,說宇文護想要篡位,熱血上頭的宇文覺越來越覺得宇文護想要害他,于是在皇宮里訓練武士,目的自然是誅殺宇文護。

這件事也被宇文護得知,立馬趕走了李植等人,但這個行為讓宇文覺更加篤定自己內心的猜測,堅持要調回李植,不管宇文護如何勸誡,宇文覺就是不聽,而被趕走的這些大臣也準備通過政變誅殺宇文護。

同年,失去耐心的宇文護直接廢了孝閔帝,改立宇文泰長子宇文毓繼位,這就是周明帝,至于孝閔帝不久就被宇文護所殺,這是他殺的第二位皇帝。

宇文毓外表文弱,其實心里極有主見,也不肯處處聽命于宇文護。

武成元年(559年),宇文護上書,說要歸政于周明帝,當然這個「歸政」也僅僅是回到普通政治形態中的君相分權而已,并不是說宇文護徹底對行政之事撒手不管了。

周明帝會甘心大權旁落嗎?自然不甘心,歸政之后就開始插手朝政,也讓宇文護感覺到了危險。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毒死宇文毓,改立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繼位,為周武帝,至此宇文護已經弒殺了三位皇帝。

周武帝

有了孝閔帝的前車之鑒,周武帝自然忌憚宇文護,也不敢有所行動,采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而且在日常上極力討好宇文護,任憑宇文護專權,但暗中卻在慢慢積聚力量,尋機誅殺宇文護。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成功誅殺宇文護,至此一代權臣隕落。

那麼問題來了,宇文護廢立三帝,為何不自己篡位呢?這就是宇文護的矛盾之處, 因為他只想做周公,并不想當司馬懿

宇文泰當年把權力交給他的時候只囑咐他完成宇文氏的理想,并沒有說要他輔佐自己的兒子,宇文護完全有理由取而代之,而且宇文護也有這樣的實力,變魏為周的時候就有了稱帝的權威。

但他卻謹守本分,沒有走出那最終的一步,他知道自己權力來自于叔叔宇文泰,而且他和宇文泰的感情真的很深厚,建立北周后也是選擇叔叔的兒子來繼承皇位。

先選了宇文覺,在宇文覺被廢以后,又選了宇文毓,但宇文毓同樣讓他不安,他又廢宇文毓改立宇文邕。

可惜既然選擇做權臣這條路就要防備來自于皇帝的猜忌,哪怕有宇文泰的遺命傍身,也改變不了皇帝對權臣的天然排斥,宇文護為了自身安全,只能除掉對自己有猜忌之心的皇帝,但除掉的皇帝越多,皇帝對他的猜忌就越重,猜疑鏈就此形成。

宇文護想要當周公,別人卻把他當司馬懿

到了這里 ,只要他不當皇帝,就有被殺的風險,而且這個風險越來越大,在宇文護眼里,連殺三位皇帝只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但在周武帝眼里,深怕自己是第四個,于是只能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的謀劃。

可以說周武帝謹小慎微十幾年,為的就是如今終于換來他放松戒備的那一刻。

有人說宇文護缺乏軍功傍身,尤其是主政之后和北齊的三次戰敗消耗了他作為權臣的威望,事實上這根本不是原因,南齊齊明帝蕭鸞成為輔政大臣之前也沒多少戰功,甚至遠遠不如在于謹攻陷江陵時擔任前部先鋒的宇文護,但蕭鸞上位后立刻開始謀逆之舉。

齊明帝蕭鸞誅殺宗室那叫一個狠

宇文護從變魏為周開始到第一次和北齊作戰,有7年的時間沒有用兵,在這7年的時間內,宇文護的軍功尚未受損,完全可以在廢孝閔帝與行政權力回歸明帝的這段時間行蕭鸞之事,大剪政敵,完成篡位,更何況 與宇文護關系密切的賀蘭祥、尉遲綱都沒有去世,此二人皆掌兵,且在禁軍內勢力很強

宇文護之所以不篡位,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深知內耗誤國的道理,作為非宇文泰的直系后代,他篡位意味著要對宇文泰直系后代及其同情者的斬盡殺絕來彌補合法性的缺失,如此大的內耗后勢必會打擊宇文家的整體實力,以及北周的整體國力

不僅如此, 宇文護還大幅度提拔宇文泰直系后代,包括宇文憲、宇文直、宇文招、宇文盛、宇文純等等,其中宇文憲和宇文直更是獨自領兵過,宇文憲還身兼大司馬、小冢宰和雍州牧數項軍政要職。

畢竟想要篡位,首先得干掉宇文泰的兒子們,剪除宇文憲等人才對。

形成對比的就是蕭鸞,蕭鸞篡位之前大肆屠殺齊高帝、齊武帝一系的兒子們,幾乎干掉了蕭道成所有的子孫。

說實話,周武帝雖然誅殺宇文護,但承認宇文護為北周所做的一切,事后回復宇文護及其諸子原來的封爵,還將宇文護重新安葬。

宇文護被殺五年后,北周滅北齊,一統北方

于公來說,宇文護的功績無可比擬,在宇文泰突然過世嗣子年幼的情況下,獨掌大局,延續并發揚了宇文泰時期富國強兵的政策,讓宇文氏的權力得到了鞏固,對北周政權功大于過。

于私來說,要不是宇文護的扶立,他這位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的人也當不上皇帝。

可惜宇文護被周武帝的隱忍所迷惑,高估了君臣和解的程度,終致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