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后母戊鼎出土安陽,曾在南京展覽,差點被帶到台灣,有兩項第一
2023/09/03

后母戊鼎之前的名字叫司母戊鼎,其名來自于鼎身上的三個銘文「司母戊「,由于鼎身呈方型,形體巨大,也叫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2011年3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將「 司母戊鼎「的名字改為「 后母戊鼎」,一直到如今,既然鼎身上有「司母戊「三個字,為何要改名呢?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所制作的鼎,母是母親的意思,戊是她的名字,母戊連在一起就是名字叫戊的母親,司是有司或者掌管的意思,后的意思是商王的妻子,司與后在商朝可以是一個字的正寫與反寫。

后母戊鼎

學術界大多贊同將「司母戊鼎」改為「后母戊鼎」,是因為后字的意思是商王的妻子,這樣更形象,更接近于商王之妻,其實用司或后都可以,1976在殷墟婦好墓出土一件后母辛鼎,婦好也是商王的妻子,后母辛鼎與后母戊鼎有著相同的作用與意義,因此將「司母戊鼎」

改為「后母戊鼎」,就這樣一直確定下來了。

后母戊鼎通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3厘米,鼎有四足,呈方形,上部鼎口有兩個方吊耳,整個鼎重達832.84公斤,鼎身上雕刻了饕餮紋和虎噬紋,是祭祀用的重器

關于后母戊鼎的出土過程非常曲折,后母戊鼎最早出土于安陽,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時間是1939年3月,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村民吳希增像往常一樣,拿著探桿在地里尋寶,突然碰到一個硬物,導致鐵探桿都卷了刃,刃上有青色銅銹。

后母戊鼎四足細節

吳希增意識到這將是了不起的寶貝,于是開足馬力挖了起來,不少村民也聞訊趕來幫忙,挖到10米深時,眾人看到一個滿是青銹的巨大青銅器,由于實在太大了,七八個村民也抬不動,于是大家繼續沿著邊沿挖。

就這樣后母戊鼎呈現在大家眼前,初一看這個東西有點像馬槽,大家就稱呼它為馬槽鼎,剛挖出來的時候,后母戊鼎只有一只吊耳,由于這家伙實在太重,村民合力也搬不動,于是有人找來鋼鋸,想把后母戊鼎分割搬走,鋸了很長時間,也只鋸了一條縫,後來有人覺得這個寶貝不能鋸,就阻止了繼續鋸下去。

為了把后母戊鼎弄出來,村民用了回填土的辦法,由四五個村民抬起一只腳,其他村民則往里面填土,吳希增的族弟吳培文找了十七八個人趁晚上挖掘,到早上再堵住洞口,村民足足用了三個晚上,才把后母戊鼎弄出來。

后母戊鼎吊耳細節

小屯村發現寶物的消息傳出來后,北平著名古董商人蕭寅卿來到小屯村,表示愿意出價20萬現大洋買下,就將交易將要完成時,日本人來了,想將后母戊鼎弄走,但村民并不想交給日本人,吳希增等人為了不讓日本人發現,就把后母戊鼎又重新埋入地下。

日本人幾次闖入村子,想逼村民把寶物交出來,但村民寧死不屈,為了搪塞日本人,村民把一些小件的青銅器和陶罐交給了日本人,這才避免了一劫,日本人離開后,村民將后母戊鼎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又重新進行了填埋。

這一埋就是7年過去了,直到1946年4月抗日戰爭勝利后,后母戊鼎才重新被挖了出來,沒多久就被國民黨安陽縣政府收繳,駐扎在河南新鄉的國民黨31集團軍聽說后,派人將后母戊鼎運到了南京,作為壽禮獻給了蔣介石。

后母戊鼎發現者之一吳培文

蔣介石欣賞完寶鼎后,就把后母戊鼎送到了南京的中央博物館珍藏,1948年5月,后母戊鼎在南京中央博物館公開展覽,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1949年春天,國民黨政府在大陸敗退,帶走了大量的文物,但唯獨這個后母戊鼎沒有帶走。

據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解釋,當初沒把后母戊鼎帶到台灣的原因是:后母戊鼎太重了,重達832.84千克,想要將如此重的寶物弄走,需要一系列的起重設備,還要規劃好搬運方案,短時間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國民黨敗退台灣,走的時候很匆忙,根本沒有時間去弄這些事,因此就沒能帶走,直到1959年,后母戊鼎從南京運到了北京,被放入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也就是如今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直到今天,后母戊鼎仍然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后母戊鼎1948放入南京中央博物館

后母戊鼎的身上有兩項第一:

一、它是所有出土青銅器中最重的

三星堆青銅神樹是目前出土青銅器中最大的,高達3.96米,重達180公斤,后母戊鼎雖然只有1.

33米高,但是重達832.84公斤,其品質是三星堆青銅神樹的4倍還要多。

銅在夏商周時期是戰略資源,比黃金還要貴重,銅可以制作生活用品、兵器、 農具,所有你能想到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制作,當時的銅非常稀缺,只有貴族才有,是身份的象征,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有。

一個鼎重達832.84公斤,只有商王才有這樣的實力,放眼整個華夏,至今也沒有出土過比后母戊鼎還要重的青銅器,整個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也不過一噸多的重量,而后母戊鼎一件青銅器就快到達一噸了,可見鑄造個鼎的主力該多有實力。

目前后母戊鼎保持著出土青銅器品質排名第一的桂冠,除非將來出土更重的青銅器來打破這個記錄,否則后母戊鼎就是最重的。

后母戊鼎及鼎身金文

二、鼎身的金文「司母戊」三個字是最早的金文

后母戊鼎的鼎身上刻有三個大字」司母戊「,這三個字就是金文,所謂的金文就是雕刻在金屬上的文字,當時的金屬主要是青銅器,金文也稱為銘文,在鑄造時,鼎主人喜歡將緣由刻在鼎上,比如何尊鼎,其銘文上就刻了最早的」中國「二字。

現有輸入法是打不出金文」司母戊「三個字,這個金文雕刻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1~14世紀左右,差不多就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生活的時期,這是商朝的中晚期,與現存的甲骨文差不多是同一時期,甲骨文本身就非常珍貴了,金文同樣珍貴。

后母戊鼎身上的」司母戊「三個字應該是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金文,中國漢字有6000多年的歷史,最重要的階段是甲骨文和金文,目前為止還有大量的甲骨文和金文無法破解其意義,金文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