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初期有一種女性可以獲得特殊的身份,這個身份名叫朝天女,通常被選為朝天女的女性身份地位會獲得大幅提升,同時她的父親、兄弟還能獲得很多金銀賞賜和世襲官職的待遇,可以說朝天女的待遇非常高。
可是在明朝初期很多女人卻都害怕成為朝天女甚至聞之色變,其實這皆因朝天女雖然福利待遇很高,但是付出的代價卻非常大,下面就來說說明朝初期的朝天女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份時,明太祖朱元璋病重,當時年僅21歲的翁妃一直在身邊照顧伺候他,看著年輕貌美的翁妃,他問道:「能久侍朕乎?」
朱元璋的意思就是問翁妃能不能長久的照顧侍奉他,翁妃不知道朱元璋問的是什麼意思,她以為朱元璋是病重害怕沒人照顧侍奉,因此她為了迎合朱元璋就回答愿意一直照顧侍奉。
于是朱元璋下了一道讓在場的皇太孫朱允炆都震驚的圣旨,朱元璋下旨自己死后讓翁妃殉葬,原來朱元璋問話的意思是翁妃愿不愿意去九泉之下永遠的侍奉照顧自己。
讓翁妃給朱元璋殉葬她當然不愿意,她是蒙古弘吉剌部人,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時,朱元璋閱讀《元史》時,讀到蒙古勇士都以娶弘吉剌部美女為榮,成吉思汗的母親和妻子皆出自弘吉剌部,自成吉思汗之后,黃金家族后裔世代與弘吉剌部聯姻,元朝時期有十八位皇后都出自弘吉剌部。
蒙古勇士既然都以娶弘吉剌部美女為榮,漢人勇士朱元璋自然也想娶一位弘吉剌部美女入宮,于是朱元璋就下旨讓弘吉剌部進獻美女入宮,因此出身自蒙古弘吉剌部年僅14歲的翁妃就被選入宮廷,成了朱元璋的后宮妃嬪。
可是翁妃入宮之后幾乎就沒被寵幸過也沒咋見過朱元璋,一直到朱元璋病重期間,她才因年輕美貌被安排去服侍照顧朱元璋,所以讓她為朱元璋殉葬,她當然不愿意了。
翁妃一聽說要為朱元璋殉葬,整個人嚇得癱軟在地,寬厚的皇太孫朱允炆還在旁邊替她求情,不過朱允炆也改變不了朱元璋的想法,最后翁妃還是得到了一條白綾陪著給朱元璋殉葬了。
而翁妃就是朱元璋給自己選擇的朝天女,所以現在就明白了,明朝的朝天女其實就是為皇帝殉葬的女人,這是源于中國古代的人殉陋習。
中國古代的人殉制度據考證大約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在春秋晚期和戰國初期逐漸式微,到了漢朝時期人殉制度基本不再流行。隋末唐初時期人殉制度曾一度興起,不過到了唐太宗李世明時,李世民的妹夫阿史那社爾曾主動懇求在李世民去世后為其殉葬,李世民駁斥了阿史那社爾的想法,李世民讓阿史那社爾好好保全有用之軀為國效力,就這樣李世民帶頭廢除了人殉制度,從唐朝之后一直到宋朝人殉制度基本被廢除。
雖然漢人政權廢除了人殉制度,但是少數民族政權卻傳承了漢族的人殉制度,在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和女真人建立的金國中人殉制度還比較興盛,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延續了遼金的人殉制度,不過在元朝后期人殉制度也不再流行,基本沒有人再殉葬了。
而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他卻居然很痛快的繼承了元朝的人殉制度,甚至他還把元朝后期已經式微的人殉制度整得更加興盛。據記載,朱元璋去世后,為其殉葬者多達四十六人(具體數據有爭議,有說法為十余人,還有說法為三十八人)。
按照《明史》中朱元璋去世后詳細的殉葬人記載為: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從《明史》的記載能看出來,有名有姓的為朱元璋殉葬的朝天女就有五人,她們家族的男人皆世襲錦衣衛千戶或者百戶,所以朝天女實質上就是人殉的犧牲品,而人殉制度本已基本衰微,是朱元璋又把它重新復活,因此明朝的朝天女始于朱元璋時代。
其實關于什麼樣的女人能入選朝天女,史料中沒有記載明確的規定,不過通過史料中記載已知的朝天女,可以看出來既有沒生育的妃嬪也有生育的妃嬪還有自愿報名的宮女。
不過朝天女主要還是以未生育子女的先皇妃嬪和自愿報名的宮女為主,已生育子女的先皇妃嬪大多是被迫殉葬。
為何說已生育子女的妃嬪屬于被迫殉葬,主要由于皇太后和皇后是不用殉葬的女人,而為皇帝殉葬的女人名單都是由她們倆擬定,因此很多已生育子女的妃嬪很有可能是被皇后嫉妒,所以強迫她們殉葬。
比如明仁宗朱高熾的郭貴妃在生育了三個皇子朱瞻塏、朱瞻垍、朱瞻埏的情況下,還在朱高熾去世后被迫殉葬,而且郭貴妃還是明朝開國功臣郭英的孫女,按照明朝宮廷規矩,功臣后代的妃嬪是可以免于殉葬的,像朱高熾的張敬妃也是功臣后代還沒有生育子女都免于殉葬。
可是在朱高熾生前太過于寵愛郭貴妃,甚至為了她而冷落了嫡妻張皇后,因此郭貴妃與張皇后不和,所以朱高熾去世后,郭貴妃就被張皇后逼著殉葬了。
因此已生育子女的妃嬪為先皇殉葬都屬于被迫性質,而未生育子女的妃嬪殉葬主要看家族出身,一般家族出身低微的妃嬪很大機率會被選為朝天女為先皇殉葬,而宮女殉葬有的則是主動申請為了家人謀條出路,還有則是在皇帝妃嬪人數不足殉葬的情況下被選中的。比如明宣宗朱瞻基死后就是由于殉葬的妃嬪人數不夠,又在宮廷中選了不少宮女為其殉葬。
宮廷對于主動報名申請成為朝天女的宮女給予非常優厚的待遇,首先,會在宮女臨死時滿足她任何要求,想吃啥就吃啥,想喝啥就喝啥,金銀首飾和華麗的服飾都會滿足她們,會把她們打扮的漂漂亮亮再送走。
其次就是這些宮女的身份地位會瞬間得到提升,會被直接冊封為妃,然后還會給她們一個非常美好的謚號。
再有就是這些朝天女在死后可以獲得配享太廟資格,要知道在古代配享太廟是最高的身后殊榮,朝臣只有功臣才能獲得這個資格,而后宮妃嬪也只有皇后和身份地位極高的妃嬪才能獲得配享太廟。古人是視死如生,都比較重視死后的香火,而配享太廟可是會享受到后世的皇帝供奉香火和跪拜行禮的殊榮待遇,因此就這點就很吸引那個時代的人了。
最后也是最為實際的獎勵,被選為朝天女的宮女她們的父親和兄弟會獲得一大筆經濟補償,她的家屬被稱為朝天女戶,不僅有巨額經濟補償,還有世襲的錦衣衛千戶或者百戶官職,錦衣衛千戶是正五品官待遇,百戶是正六品官待遇,這在明朝都屬于是中層官員了,而且還是子孫世襲制度,這種待遇也是最豐厚誘人的條件。
不過再誘人的條件畢竟是拿命去換,因此也不是所有宮女都愿意報名成為朝天女的,只有少數家中非常貧寒,需要靠她去逆天改命的宮女才會主動報名。
史料中就記載了一則為朱瞻基殉葬的宮女焦氏主動報名成為朝天女的事跡,焦氏是永平府人士(現今河北盧龍),家庭出身非常貧苦,而且還自幼喪父,她的家中有兄長一人,兄妹二人自幼被母親撫育長大,在成長的道路上兄妹倆沒少受到旁人白眼和欺負,這也導致焦氏自幼就想出人頭地改變家里的狀況。
焦氏的鄰居是一名宮廷御廚,她的鄰居回鄉省親時,告訴她宮廷中正在招募良家女子入宮為宮女,她就想到入宮成為宮女,如果運氣好點被皇帝相中還能成為妃嬪,那家里就能跟著飛黃騰達了,因此她就央求鄰居推薦她入宮,就這樣她就入宮成了宮女。
在焦氏入宮后,周圍的人對她的母親和兄長確實恭敬不少,畢竟她入了宮誰知道她將來會不會成為妃嬪。但是焦氏在宮廷中待了很多年,連皇帝朱瞻基的模樣都沒見過,久而久之她老家的人對她母親和兄長又都開始冷嘲熱諷起來。
在朱瞻基去世后,由于朱瞻基后宮能殉葬的妃嬪人數不夠,因此他的母親張太后和妻子孫皇后就開始張羅在宮廷中招募宮女成為朝天女為他殉葬。焦氏為了改善母親和兄長的生活處境,就主動報名成為了朝天女。
在得到張太后和孫皇后批準之后,焦氏就成了為朱瞻基殉葬的朝天女,于是朝廷就蔭封了她的兄長為錦衣衛千戶,她也在美餐飽食一頓后,換上華麗的服飾和金銀首飾懸梁自盡了,她死之后被朝廷追封為淑妃,并上謚號為莊靜,還配享了朱瞻基的太廟。
焦氏殉葬之后,她的老家當地縣令到她的家中慰問了她的母親和兄長,并給她家送上朝天女戶的匾額。最后縣令感慨的對她的兄長說道:「令妹入宮后從未見過大行皇帝,居然主動要求為大行皇帝殉葬,其對大行皇帝的癡情和忠誠真是古今罕見啊!」
而焦氏的兄長聽完縣令的話之后淚如雨下,他明白妹妹根本就沒見過朱瞻基,何談癡情,妹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和母親日后能生活得更好。
由于焦氏的兄長變成了錦衣衛千戶,連當地的縣令都得對他禮敬三分,因此當地人從此再也不敢欺負焦氏的母親和兄長了。
所以朝天女主要是由自愿的宮女和先皇妃嬪組成殉葬團隊,在成為朝天女之后可以獲得很多補償,但是由于是用生命去換,因此很多人也不會愿意去成為朝天女,只有像焦氏這樣為了改變家庭命運的苦命女人才會主動去申請成為朝天女。
焦氏屬于是明朝最后的朝天女,因為在她之后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就廢除了朝天女的殉葬制度,由于朱祁鎮曾在土木堡之變中被蒙古瓦剌部俘虜,被釋放回來后又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鈺軟禁多年,所以他體會到了世間冷暖和生離死別。
後來朱祁鎮在奪門之變后二次復位,他性情大有改變,因此在他臨終時交代: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子孫勿復為之。
雖然朱祁鎮一生沒有太大作為,作為皇帝功績更是乏善可陳,但是就憑他終結了朝天女的殉葬制度,也算對得起他的明英宗廟號。所以自朱祁鎮之,殉葬制度就徹底被廢除了,從朱元璋到朱瞻基共歷四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不算在內,朱允炆失蹤后沒有朝天女殉葬),四代皇帝共有近一百名朝天女為之殉葬,而焦氏就屬于是明朝最后的朝天女。
明朝雖然廢除了朝天女,但是在清朝初期,還是后金的清朝統治階層曾流行過一陣殉葬制度,不過隨著清圣祖康熙皇帝親政廢除殉葬制度,至此在中國古代流傳了幾千年的殉葬制度才徹底廢除。
朝天女對于明初時期的女人來說,雖然可以福蔭家人,但人的生命畢竟只有一次,所以朝天女就是一部那個時代的女性血淚史,說起來都讓女人為之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