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字順之,生于唐宣宗大中九年,也就是公元855年。他自幼聰慧過人,5歲便能作詩,8歲習武,書無不通,口若懸河。這樣的人才,本該高中進士,在朝堂上折節顯露頭角。
然而,好景不長。因為相貌平平,黃巢參加科舉時屢遭失敗。一次次的挫折與不公,讓黃巢對這個積弊深重的社會充滿了失望與憤懣。
在黃巢第三次赴長安應舉而再一次失利歸來之時,他正值而立之年,不禁對人生產生了深深懷疑——我明明有才華,為何就是無法通過這場看不見的枷鎖?
難道要讓自己一輩子沉淪于這片陰暗之中嗎?
這時的黃巢,心中充滿了對這個腐朽的科舉制度和黑暗的社會的憎惡與不甘。他在祖居題詩云:「三登朱門未一個看,六年蹉跎空。」可見他內心的挫敗與痛苦。
黃巢自小天資過人,學習萬卷書籍,詩詞文章無所不通,甚至在8歲時就已能習武。這樣的人才本應高中狀元,在朝廷擔任要職。然而當時的科舉考試弊端重重,論才華黃巢遠超常人,可他的相貌平平,數次赴考均在須眉處失利。
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讓黃巢對這個黑暗的社會充滿了失望和憤懣。他不甘心就這樣沉淪,內心一直燃燒著為國為民的抱負。然而眼見科舉不公,志士難顯身手,黃巢終于認清這條路的絕望,只得放棄仕途,回鄉繼承家業。
多少英明的士子因為貌不驚人而落第潦倒,他們本可以通過科舉光宗耀祖,在朝堂出人頭地。可相貌成了一道無形的門檻,橫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踐踏著一代又一代理想主義者的夢想。看著這些腐朽的制度,黃巢內心充滿了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惡與不甘。
當黃巢重拾鹽商之業時,天下已是烏煙瘴氣,民不聊生。自唐懿宗咸通年間開始,天災頻仍,旱澇不斷。而朝廷缺乏有效的救荒措施,斂財無度,導致百姓生活極為艱難。
「父子不相保,夫妻不同活。」無數破碎的家庭、絕望的生命在這亂世中消亡。黃巢目睹這一切,作為民眾中的一員,內心無比痛苦。
終于,在元和十三年(818年),王仙芝在長垣縣(今河南開封)率眾起事,黃巢聞訊后第一時間帶人前去參加。
起初,王仙芝起事也只是為爭取生存權利,并無推翻當今的野心。可朝廷對百姓的冷漠置之不理,最終讓這場起事演變成了規模浩大的農民戰爭。
從唐憲宗元和年間開始,天下大旱,國中饑荒。朝廷卻繼續建造宮殿、修葺陵寢,妄取民財以奉養宦官。農民紛紛起事,都被朝廷殘酷鎮壓。到唐穆宗長慶年間,天下又大水災,百姓流離失所。穆宗無心救荒,只想修建宮闕以愜意生活。
這種混亂局面持續到唐宣宗大中年間,民變更是此起彼伏。黃巢見皇帝冷眼旁觀,百姓生命如草芥般不值一提,作為草根階層的一員,他感同身受,內心痛苦萬分。
終于,天絕人寰的場面推動了王仙芝的起事。
雖然起初只是為了爭取活命的權利,但在朝廷視而不見的情況下,這場起事釀成了浩大的農民戰爭。黃巢見王仙芝起事,第一時間帶人加入,想要改變這個黑暗的亂世。黃巢起事多年,軍心始終向皇帝,希望通過正當途徑向朝廷請愿。當他攻占蘄州時,蘄州知府答應他上書朝廷,為他爭取官職。
可惜朝堂之上腐朽不堪,唐僖宗不但沒有答應請愿,還大笑黃巢相貌丑陋。黃巢由此認清了現實,心中一切幻想破滅。
公元880年12月12日,黃巢親率大軍攻破長安皇宮太清門,次日在含元殿即位,建國號「大齊」,自稱齊王。唐僖宗聞訊驚恐萬分,匆忙帶著宮人出奔蜀地。
占領長安后,黃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穩定了局勢。他深知農民起事軍難以長期統治天下,因此一直希望與朝廷和解。
然而,唐僖宗此時已逃到成都,將罪責全部推到黃巢頭上。各路藩鎮見機不可失,紛紛起兵勤王,一齊圍攻黃巢。
起初,黃巢并不想推翻唐朝政權,起事之目的只是爭取人民基本的生存權利。他一直希望通過合法途徑,向皇上請愿解決問題。當攻下蘄州后,蘄州官員答應幫助他們上書求官,以平定叛亂。
誰知朝堂腐敗,唐僖宗不但毫無責任心,還嗤笑黃巢的相貌難看。黃巢這才認清現實,明白這個皇帝根本不關心百姓生死,只想著逍遙度日。一切合法手段都已失效,只能以武力謀求變革。
880年12月12日,黃巢終于率大軍攻入長安,占領皇宮。唐僖宗驚恐萬分,倉皇帶著宮人出奔蜀地避難,甚至來不及帶上皇室冊封和祖宗神主。
次日,黃巢在含元殿即位稱帝,建國號「大齊」,自封為齊王,標志著唐王朝的統治已公元884年6月15日,黃巢在一次決戰中大敗,率殘部逃到異母弟黃玠處暫避。沒想到黃玠趁機殺死了黃巢,史稱「襄州之變」。
黃巢從鹽商到起義軍首領,再到建國稱帝,歷時30余年。他志在救世匡時,卻因唐朝滿目瘡痍而難以醫治,最終功敗垂成,未能如愿以償。
黃巢雖死,但唐朝已如日中天。唐僖宗得知黃巢被殺,既欣喜又怨恨,決心要報這個血海深仇。
黃巢起兵30余年,從一個小鹽販發展為農民軍首領,最后居然攻入長安稱帝。這可謂從無到有,戰無不勝,一時間令整個唐朝為之震驚。
然而好景不長,884年,各路唐軍聯合圍攻黃巢大軍。雖然黃巢設法突圍逃脫,但在襄州被弟弟黃玠設計殺害。黃巢雖有雄心壯志,終究大業未成,只留下一個短暫的「大齊」夢。
他本想救天下于水火,改變這個黑暗的時代,卻因唐朝積重難返而功敗垂成。黃巢雖死,但唐僖宗決心要他付出慘痛的代價,為他的叛亂償命。
黃巢兵敗之后,唐僖宗將目光轉向還在長安城中的黃巢親屬。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唐僖宗對黃巢一族的處置極為殘酷。
當抓獲黃巢的姬妾時,唐僖宗質問她們:「汝等皆勛貴之女,世受國恩,為何要跟從賊寇?」
一個婦人勇敢地回敬:「這些起義軍連你這個皇帝都打跑了,還要怪我們這些弱女子不成?」唐僖宗聞言大怒,當即下令將這些女子五花大綁,吊掛在城樓高處,任由烈日烤曬。這些柔弱的女子經不住長時間的饑渴與炙烤,很快就慘死于非命。但唐僖宗還不解氣,下令將她們的尸體繼續懸掛數月之久,直到身首分離,極為凄慘。
這無疑是在發泄對黃巢的怨恨。唐僖宗不敢正面對抗起義軍,反倒要虐殺手無寸鐵的婦女,可見他的懦弱與卑劣。
唐僖宗平日里昏庸無能,既沒有政治抱負,也沒有治國才能,整日游手好閑。
一朝失了河山社稷,唐僖宗只會依靠女色自娛,對黃巢大軍竟無一點抵抗之力,只能丟盔棄甲而逃。失去天下的唐僖宗心中充滿了對黃巢的仇恨,但又無力報復,只能選擇了這些弱勢女子出氣。他強詞奪理,質問這些無辜的妃嬪為何要跟從叛軍。得到勇敢的回應后,他暴怒交加,將她們凌遲處死,尸體長期掛在城樓上任憑蹂
黃巢之亂后,唐朝國勢已日薄西山。這場動蕩不只是黃巢一個人的責任,而是這個腐朽帝國必然的結局。
唐僖宗怨恨黃巢,殘害妃嬪,試圖推卸責任,但歷史終究會給予公正的評判。他的懦弱無能加速了唐朝的覆滅,敗壞了大唐幾百年基業。
黃巢雖未能如愿救世,卻用生命警示后人:面對黑暗,我們必須勇于抗爭。
只有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是歷史的定理。黃巢起義軍占領長安后,唐朝的統治已名存實亡。朝廷軍隊四面楚歌,本可趁機清廉用人,關心百姓,重新振作國力。但唐僖宗只會含怨負氣,殘殺黃巢妃嬪以泄私憤。
一個皇帝若無大局觀念和治國才能,只會加速這個帝國的覆滅。唐僖宗正是這樣懦弱無能之輩。他不思進取,不思救世,反倒虐害無辜,這無異于在唐朝的墳墓上踩幾腳。
一個帝國的覆滅,絕非一人一時所能擔負的責任。唐僖宗卻把光輝燦爛的大唐帝國敗壞在自己手里,連黃巢之亂也要歸咎于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女,實在不象話。
黃巢之亂揭示了唐末王朝內憂外患的局面。腐敗失德的皇帝與衰微的朝政,導致民不聊生;貪得無厭的官僚和黑暗的科舉,湮滅了一代又一代英才。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